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智慧2000数字图书馆系统"成功的实现了将传统的文献业务处理与多媒体数字文献资源生产与管理的紧密结合,并完全面向未来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应用,首都图书馆利用该系统已经在中西文献采访、编目、典藏、流通、读者管理、二次文献与全文检索、数字文献生产与管理、互联网及远程发布、网上资源下载整理、北京地方文献管理、大规模馆藏文献回溯处理、北京市区县图书馆特色馆藏联合检索系统等文献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与关键.从资源引进、省内自建数据库、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加强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采取的对策,即:提高认识,统一规划;健全管理,谋划共享;开发建设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郑霞 《兰台内外》2024,(5):64-66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文献编纂在数字环境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数字档案的涌现极大地改变了文献管理与编纂的方式,推动了档案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文章旨在通过综合研究现状,深入挖掘在数字环境下档案文献编纂的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档案文献编纂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校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认识加强数字文献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想出对策,开发和利用好数字文献资源,促进高校科技工作主动适应数字社会需求,使高校数字图书馆在数字社会中不断自我完善,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数字文献资源的权益信息开展规范化、精细化、结构化描述与揭示,是图书馆数字资源权益管理的客观需求和发展趋势。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和深化一种更加结构化、更能体现信息关联性的权益描述方法。基于PREMIS模型和PREMIS保存元数据字典(Version 3.0)中的实体对象及实体关系,采用实体分析法,归纳出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活动中与权益相关的5个实体:操作、限制、义务、主体、对象。通过梳理实体间关系,构建面向数字文献资源权益的描述模型,并通过实践案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该描述模型为实现数字文献资源权益的细粒度描述、深层次揭示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馆运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各种载体文献的加工与服务,通过网络和通信技术支持用户访问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是保证数据质量、支持与深化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基础。文章论述数字图书馆中数字文献再处理工具研究的重要性,介绍和阐述已有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结构化的数字文献再处理工具的开发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7.
文献资产元数据仓储建设是图书馆文献资产管理的基础,在文献资产元数据仓储建设中,文献资产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图书馆合理获得及使用文献元数据的权益保障问题及资产元数据组织规范问题的解决是关键。文章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igital Resource Acquisition Alliance of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es,缩写为DRAA)采购方案样本中存档权、永久使用权、永久访问权、元数据获得权等与资产管理密切相关的条款的研究,探讨数字资产权益的保障程度;并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例,提出了基于教育部学科门类进行资源组织的思路,提出了文献判重标准和数字资产馆藏号方案。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研究学习和发展创新的知识基底,公共域文献在数字时代面临商业资本侵蚀和版权过度保护的双重危机,学术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主阵地,在公共域文献资源合作存储和开放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内外两大学术图书馆数字资源合作存储与利用项目HathiTrust和CADAL为例展开调研,从公共域文献资源来源、版权管理方式、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寻数字时代公共域文献资源合作存储与利用的实现路径和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数字资源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与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的信息服务需求相匹配,构建文献元数据仓储下的数字资源全新管理系统,完善基于元数据的数字资源采购协议及监管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多维度文献保障评估体系,将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法和实例分析,探讨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管理和文献保障评估中的发展策略。[结果/结论]全新形式的细粒化数字资源管理为高校图书馆多维度文献保障评估提供基础,高校图书馆只有具备系统化、规范化的数字资源管理与评估体系,才可以顺应数字信息化的时代发展趋势,真正利用大数据分析助力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病案文献缩微数字一体化系统的产生背景与特点及其设计、实现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介绍了数字图书馆风险管理的内涵、意义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图书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的全过程,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实施风险管理的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论数字图书馆的风俗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必须对其进行风险管理。介绍了数字图书馆风险管理的意义、内涵及风险的类型,提出了数字图书馆风险管理的一般步骤,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3.
对数字馆藏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管理,是当前文献信息保存机构极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基于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对数字馆藏风险管理策略进行探讨,介绍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内涵,对数字馆藏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馆藏的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ISO27001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产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国际标准ISO/IEC27001:2005中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数字图书馆;分析数字图书馆信息资产的普遍特征,对其功能框架中的重要信息资产实施风险评估,建立通用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产风险评估实施模板,可作为各数字图书馆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对欧洲版权用户平台发布的《数字资源授权许可》风险规避原则进行解读,以期对我国图书馆规避数字资源国际许可使用中的法律风险有所启示。[方法/过程] 分析《数字资源授权许可》原则中针对许可方垄断优势、法定例外、许可权利、合同用语不规范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等做出的风险提示,以及其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细化许可协议的书写规范,避免签署由数据库商独占权而产生的风险条款等,为图书馆合理规避法律陷阱提供参考依据。[结果/结论] 为规避数字资源许可协议的法律陷阱,我国应增强反垄断的维权意识、制定数字资源许可使用协议法律风险提示框架、适用中国法律由中国法院管辖。  相似文献   

16.
论数字图书馆信息报导的知识产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数字图书馆信息报导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分别提出书目、索引和文摘的知识产权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 图书馆今后的信息报导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保存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显彪  叶建忠 《图书馆杂志》2005,24(2):19-21,35
数字保存的风险管理对于信息机构管理网络信息资源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数字保存风险管理的阶段,介绍了风险管理工具VRC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体现在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开阔、数字档案馆风险因素的分析有待加强、风险管理过程的研究不够系统以及风险评估的研究不够深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各种类型的风险评估方法,提出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半定量分析法。介绍国际标准ISO 27000、中国国家标准GB/T 20984及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几种不同的评估模型,分析它们的异同与优缺点,讨论它们对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的适用性,并通过具体的测评实践及理论分析证明宜采用中国国家标准GB/T 20984中的相乘法作为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实践模型。  相似文献   

20.
States must increasingly manage cybersecurity threats and disruptions in their digital government infrastructures. However, the digital government literature lacks a systematic, more rigorous understanding of how states respond to such risks and crises and what factors can explain these response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is research gap by identifying explanatory mechanisms of cyber risk and crisis governance in a critical and, to date, unique case: the Estonian government's management of the ‘ROCA’ vulnerability, which rendered two-thirds of its national electronic identity cards vulnerable to a major security risk. The case provides one of few examples in which a digitally highly advanced state publicly dealt with a large-scale cyber risk at the heart of its digital government. Estonia overcame the crisis without constraining the affected infrastructures' functionality, while other countries did not. The article examines a seeming paradox of 'digital government continuity': Crisis managers can not afford to shut down widely adopted, yet vulnerable, digital systems. However, the vulnerable systems' continued operation contributes to their resilience. The article identifies five constructs that help explain digital government resilience: 1) technology management, 2) networked cooperation, 3) collaboration capital, 4) risk management capacity, and 5) legitimacy buil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