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地方文献整理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方式.河南省未能形成统一的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体系,呈现为各自为战、缺乏共享、品种重复等现象.为此,依托河南省图书馆,联合公共、高校图书馆,着手开发由河南省地方文献目录数据中心、河南省地方文献目录检索系统、河南省地方数字资源互访系统及河南省地方文献数据分析系统4部分组成的河南省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合作平台系统,以期统一地方文献联合编目与共享,最大化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香港地方文献的内容应该离不开"香港人"和"香港事",香港大学孔安道纪念图书馆通过征集文献、接受赠书和购买等三个途径搜集香港地方文献,并采用分类编目、装订书刊、建设专题目录数据库、文献数字化和拍摄缩微胶卷等方式进行地方文献的管理,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与"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香港地方文献库"的目标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现代与传统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编目工作现代与传统在文献著录和目录组织方面存在诸多的差异.指出我国图书馆实现编目工作现代化需要克服的两大障碍.  相似文献   

4.
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70年代末以来,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在全国图书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馆藏文献的整理编目、古籍文献的编纂影印、古籍的缩微复制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展。1 馆藏古籍的整理编目自50年代以来,全国各大图书馆相继编制了许多馆藏古籍书目和联合书目,其中有综合书目、善本书目、方志目录、地方文献书目、专科书目、特编书目等。在馆藏的古籍整理编目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三  相似文献   

5.
<正> 图书馆目录是图书馆藏书的钥匙.显然,如果有更多的人能使用它,并且是有效地使用它,即能尽可能快、准地找到他们所需的已知文献或某一主题的文献,那么,文献的可得性和利用率将得到改善.但是,在图书馆目录存在的过去几个世纪中,人们对这把"钥匙"的使用情况所知甚少.一直到本世纪近六十年代,关于目录使用的研究才获得了日益增长的注意.英国图书馆学家戈尔曼(Gorman)宣称:"编目理论和实践最重要的、仍未经检验的方面是目录的使用.在目录组织的目标未能根据客观的、准确的目录使用调查的结果予以明确地阐述之前,整个编目理论将仍然是不科学和值得怀疑的".在英、美两国,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6.
浅述图书编目工作与读者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述了编目工作的概况,分析了编目工作与读者服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提高编目深度、广度、调研目录利用状况以及做好利用目录的辅导工作和怎样提高编目队伍素质等五个方面来改进编目工作,从而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7.
香港地方文献的内容应该离不开“香港人”和“香港事”,香港大学孔安道纪念图书馆通过征集文献、接受赠书和购买等三个途径搜集香港地方文献,并采用分类编目、装订书刊、建设专题目录数据库、文献数字化和拍摄缩微胶卷等方式进行地方文献的管理,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与“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香港地方文献库”的目标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8.
论文依据ISBDs和AACR2R,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的第二十一章"款目的构成及其表示"的设置问题进行探讨.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现今《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对书目款目(即目录款目)制订著录格式已无现实意义,其次,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的规范款目著录格式的设置位置、格式内容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以供《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今后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比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于图书馆工作,给图书馆目录于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数量激增,促使图书馆目录发生变革以适应新的需要;另一方面,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又为图书馆目录的变革提供了条件。从国际范围来看,图书馆目录由手工编目到使用计算机编目的变革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起步较早,五十年代末就着手研究计算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应用和技术的革新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联合目录的迅猛发展。本文以CALIS联合目录为主要案例,从联合目录的建设背景、文献信息资源现状、成员馆数量、建库模式和服务情况等方面对我国高校图书馆联合目录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联合目录目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从虚拟目录、编目对象、网络信息资源比重、服务模式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联合目录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编目工作实际出发,指出了《CALIS联合目录中文图书著录细则》中存在的忽略读者便利性、机械解读客观著录、盲目照搬ISBD等弊病;并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版中以卡片目录的陈旧规则作为电子目录的基础规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中、外文献编目中的团体责任者及其标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文献编目工作包括文献著录和目录组织两大步骤。其中,目录组织又以款目标目为基础。80年代以来,我国文献著录标准化方面的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进入全面修订《文献著录总则》及各文献著录分则阶段。但在款目标目方面,应该说这项工作做得还很不够,尤其是在团体责任者及其标目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团体责任者及其标目的论述,阐明我国文献编目中的团体责任者及其标目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谈我国文献编目规则的不足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编目工作实际出发,指出《CALLS联合目录中文图书著录细则》存在着忽略读者便利性、机械解读客观著录、盲目照搬ISBD等弊病,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版中以卡片目录的陈旧规则作为电子目录的基础规则等误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编目是将书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程序的自动控制下,根据需要编制出机读目录、缩微目录、卡片目录、书本目录等各种形式的目录,是一种现代化的编目方法.研究计算机编目组织模式有利于编目部门在自动化进程中创新传统思维模式,科学有效地调整工作流程,以达到提高编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许多同行纷纷发表文章,就中、西文文献编目课的合分问题展开了讨论。中、西文文献编目课究竟是合好,还是分妙,各路同行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主张中、西文文献编目课分开的主要原因是,①中、西文文献编目课分别开设,以强调各自的独立性和完整性。②先开中编,再讲西编,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般教学规律。③中、西文文献编目的指导思想不统一。受手工编目、使用字典式目录以及英美编目学家对字典式目录职能思想等因素的影响,英美诸国在实行标准化著录之前一直采用的是主要款目制。随着ISBD(G)的问世,它设计出了无标目的款目,AACR在修订过程中也讨论了废除主要款目等问题,但最终AACR_2还是保留了传统的主附款目概念。我国的《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  相似文献   

16.
古代私家藏书文化在目录版本校勘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私人藏书家们利用私藏图书悉心编目、写出题跋,讲求版刻、甄别异本,补阙订讹、精心校雠,对目录版本校勘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藏书家们的文献整理研究工作特别是目录版本校勘方面的成就,推动了私家藏书文化的繁荣。古代私家藏书文化与目录版本校勘学之间呈现出互相影响、互为补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文献编目研究述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葵  司莉 《图书情报知识》1999,(4):24-27,30
本文总结了1996~1998年我国文献编目研究工作,评述了文献编目标准化与规范化、计算机编目、文献编目工作、图书在版编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编目部图书积压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文献编目”是指对馆藏文献的加工、整理工作,它包括文献分类、著录、加工、目录组织和制订目录制度等工作程序,图书馆编目部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把各种文献的信息,有选择地记载在文献著录款目上,通过款目把该文献的信息传递给读者,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1966年MARC格式的问世,编目工作已逐步由手工编目走向自动化编目,由脱机批式处理走向联机处理,由个体编目走向网络化联机编目,变化可谓巨大,但编目工作的本质没有变,其产品-各种形式的目录依然是维系读者和馆藏文献的重要纽带,编目部依然是图书馆揭示馆藏、组织馆藏热处理 要职能部门,编目部工作开展得好坏,编目质量与效率搞低,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其他业务工作的开展,本文仅从编目部常见的现象之一-图书积压入手,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给出我们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对日本唯一的联合目录NACSIS-CAT的发展研究报告作了归纳和概述,从文献、系统与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面临的问题,认为重视电子资源编目、构建适应各种资源的数据结构和适应多种媒体与信息粒度的系统平台、追求高效共建共享是联合目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7 文献信息处理文献信息处理包括文献著录、分类、主题标引等,正如其工作之细致而繁杂一样,这部分理论研究的分支也较多,较细。7.1 文献编目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对比研究中、外大学图书馆的文献编目工作,沈国强详述了国外编目事业在六个方面对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