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对于寻找课堂教学着力点的思考。【原教学设计】(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1.小组实践活动(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十几支铅笔)。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们组铅笔的总支数。然后讨论一下,把你们组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2.活动反馈。(反馈过程说明:学生出现了每2支放一堆、每3支放一堆、每5支放一堆、每10支放一堆等多种方法,并且都认为自己的方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铅笔的总支数。在教师的竭力引导下,多种声音逐渐变成了一种声音——10支一堆,剩下的放一堆,这种方…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通位减法的基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一、认识数的组成先让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20。接着出示例1的挂图,教师用铅笔演示,学生跟着小声数: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10,把10根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单位。然后一根一根地数到20,再把10根捆成捆。最后,要成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再数一遍小棒。指导学生摆出11根,并由学生说出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1根小棒里有1个十,1十一,一共是十一,读作“十一”。再让学生分别摆出13…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3.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读、写,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知道了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就表示几个一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以下是甲乙两位老师执教进节常规口算课的教学片段对比设计。  相似文献   

5.
正【"望":病例观察】"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的内容。教师出示例1——师: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的涂色部分。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坐在笔者旁边的一个学生嘀咕了一句:"不能就说1吗?干嘛还加个引号加个‘单位’?"  相似文献   

6.
三算结合实验教材一册“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要求是:学生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1至20各数的组成,会认读、写11至20各数。因此,教学新课前,可组织学生复习旧知: 1.听写1至10各数。(教师不按顺序报数) 2.把1至10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隔档拨入1,再一个一个地加到10。  相似文献   

7.
王素琴 《江西教育》2005,(14):30-31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读、写,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知道了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就表示几个一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以下是甲乙两位老师执教这节常规口算课的教学片段对比设计.  相似文献   

8.
《认识11~20各数》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把握。因为它是学生认数的一次飞跃,是建立十进制概念的开始。本课通过读数、数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初步发展数感。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闪现出他们的灵性与智慧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以下几个教学案例。片断一: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先通过数数,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然后让学生正确地认数、读数。师:(出示一把学生尺子)看着尺子上的数,请同学们读一读。学生先自由读,再指名读、开火车读。师:这…  相似文献   

10.
一、在"数数"中沟通1援数整数。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条师:如果这个纸条用1表示,那么下面的纸条可以用几表示?师:你怎么确定它是5呢?(用1一个个地数)师:1在这起了什么作用?师:1在这里起了一个单位的作用,有了计数单位"1",可以数出无数的整数。2.数分数,沟通联系。师:如果下面的纸条表示单位"1",估计一下,上面的纸条表示多少呢?学生估计后出示结果:把下面的纸条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5。  相似文献   

11.
<正>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一课时的内容,是第一次出现计数单位"一(个)"和"十",也是第一次提出"10个一是1个十"。这是学生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其后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熟练地写出20以内的数,说出数的组成;教学难点是理解"一"和"十"之间的关系。一、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读、写,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知道了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就表示几个一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以下是甲乙两位老师执教这节常规口算课的教学片段对比设计。片段一甲教师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们来看段动画。(师播放动画《迪士尼》片段,40秒的动画片段使学生轻松愉快,笑声不断。)师(满面笑容):谁能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小天鹅在跳舞,唱着1、2、3、4……的英文歌。生1:我看到森林里的小熊、大象、…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片断片断(一)教师板书:1~20,20个数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复习1~20的数,找一个你最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生1:2由2个1组成。生2:18是由一个10与8个1组成的。生3:13里面有13个1,或13由一个10与3个1组成。生4:10是最小的两位数。生5:9是最大的一位数。生6:20里面有2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4页-第85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2.初步了解十是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相似文献   

15.
笔者看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5年第11期丘建永老师撰写的《!3309"是用“不够商1”说明算理吗?》一文,很受启发。丘老师认为,授课教师把#3309$与%3319&、’3329(两个算式商的十位上的算理混淆了。因为)3319*的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1,表示1个10,1个10除以3的商不够商1,应在商的十位上补0,这个0起占位作用;同样,+3329,的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2,表示2个10,2个10除以3的商不够商1,应在商的十位上补0,这个0也起占位作用。而3309的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表示0个10,由“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可知,0个10除以3商是0,而不是0个10除以3的商不够…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 1.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个十6个一组成多少? (二)新授 1.讲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①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10,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指出10根是1捆,就是10个一是一十。(板书)问:10里面有几个一?10里面有几个十?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迅速地数、读、写11~20各数;2.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教科书P84~85的例1~3,练习十六的T1~3.教学目标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教学探索。从问题出发 《认识11~20各数》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认数的一次飞跃,是建立十进制概念的开始。本课通过读数、数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初步发展数感。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是从以下问题的思考开始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段师你们认识分数吗?能列举一个常用的分数吗?生举例1/2、2/3、5/10…师这些分数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结合分苹果来说一说这些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吗?生1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1/2.生2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就是2/3.生3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5份就是5/10.师你们能说一说2/3各部分的名称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