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试图通过对汉英语词“左”“右”的词源和文化内涵的研究,说明汉英语词“左”“右”文化内涵的一致性,从而揭示这种发生性的趋同现象,是由人类原始思维模式和原始文化心理结构的同一性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周斌 《河池学院学报》2013,(4):14-20,56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禅三家是“游”范畴的重要文化渊源。“游”范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审美演进历史,并形成了其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审美特征。“游”范畴的审美理想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促进了“游”文学的生成,而“游文学”概念的提出则提供了一种文学史的新写法。  相似文献   

3.
晚明的布衣文人是明代游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明代的旅游文化异于其他时代的关键所在,颇能反映明代旅游文化的特质。布衣之游中的“独往之游”,因其可贵而颇受称许,而山人们的“因人之游、作客之游”,则因以“交游权贵”为目的而饱受批评。晚明的布衣游人,既有寄托文人理想的“独往之游”,又有代表士行污贱的“因人之游、作客之游”。晚明的布衣之游,为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标本。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语词在形、音、义各个层面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在稽考时,应注重采用音、形、义“通合观之”的方法,对古汉语语词系统进行多角度、立体的考察,来全方位认识蕴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浅谈"游"与"意境"--兼谈中国古代文人的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以及它的最高形式“意境”在传统文化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渗透到文化艺术中,而且还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游”与“意境”为古代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当今的文艺创作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举世瞩目的十七大刚刚闭幕.胡锦涛总书记震古烁今的报告音犹在耳。“软实力”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语词,第一次写进了报告。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述中.报告强调了“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等内容。那么,什么是和谐文化呢?  相似文献   

7.
“人才强校”是近年教育事业领域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语词,与“人才强国”之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战略意义一样,“人才强校”对于一所大学也具有某种战略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比较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从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追本溯源,探索中外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异”与“所以异”;按多元文化观,分析制约着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上游”原因,特别是考察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期引起正视。  相似文献   

9.
汉语表述中存在“吃”、“说”不分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相关语词的构成及意义用法上。分析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专题旅游”是经过精心篆划的经营方式。为了支持这一论点,笔者在盘点我省“摩崖石刻”资源的基础上,就“摩崖石刻文化”游的魅力进行了一番分析,使“摩崖石刻文化游”在湖南省的“专题旅游”方面成为一个不可低估的选题,从而提出本文的结论:“专题旅游”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崭新的思路”和大胆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从“杨柳”的物质属性到“杨柳烟”的文化属性,中国古典诗词借助于杨柳及杨柳烟的语词,以表现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相思离绪题材,取得了优美的文学意象和积极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吕内巧  吕内欲 《文教资料》2006,17(30):128-129
语言不是封闭的系统,是一种动态的学说,具有历时性,特别是语词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由于语用的需要,有些语词的意义发生扩大、转类现象。“符合”一词和其他的双音合成词一样,都以单音词的连用为基础,经历临时性的组合到凝固成复合词的发展变化。因此,我们需要用动态的语言学理论来认识“符合”一词的变化,何况“符合”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军事文化。本文坚持以历史的观点来穷本溯源,探寻“符合”一词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3.
苗族的“游方”择偶习俗和古代日本的“游场”择偶习俗,都源于稻作农耕文化。如它们的名字所示,苗族和古代日本都重视“游”的要素,这是因为“游”带有男女两性结合的意思。而且,它们都重视“游”并非是一种巧合,这与由古苗越族群创造的稻作向日本列岛传播有关。古代日本“游场”(Utagakinoniha)一词的产生应该也受到了苗语“游方”(Yex Fangb)一词的影响。在创世神话中记载的始祖“游方”的故事,有助于为后世子孙提供行为依据和正确恋爱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学以想象性的方式建构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如同“文学香港”、“文学上海”对城市文化身份的成功塑造,“文学深圳”也可为构建深圳城市文化做出独特贡献。目前,深圳文学在呈现城市形象方面尚处于无名状态,读者感知到的是一种零散、片面甚至扭曲的城市形象。深圳作家于此应有文化警醒,自觉张扬深圳城市主体性,积极营造一个“文学深圳”的“语词城市”,为深圳城市文化认同提供精神性支撑。  相似文献   

15.
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通过辨析汉英色彩语词在表达方式、运用领域和感情喜好上的异同,把握汉英色彩语词具体运用中传递出的丰富文化内涵,领悟中英文化的异同,可有效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角度考察英语语词,指出英语语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文化理据。心理联想是构建英语语词文化理据的主要依据,显性或隐性的呈现方式是语词文化理据的主要特点,人们对语词文化理据的解读是以其对语言文化系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对“湖湘”语词产生之年代及其所涵盖之地域范围的考证,可以认识湖湘地域究竟在何时作为一个在政治、经济诸方面具有相对独立之人文地理概念已经成型,进而有助于探究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之形成乃至成熟的历史。“湖湘”一词并非出现于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五代时期,而是产生于初唐,在唐代的各种文献中已经大量出现。至五代时期,人们更是将其与马楚范围等同。当时“湖湘”语词所指认的地域范围,与现今湖南省的辖域范围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8.
特定语言生态环境内新闻标题语词整体与一定的审美因素的结合,就体现为新闻标题语词的羡美生态。论文吸取生态学的动态思想、环境思想等,分别从“求新的审美趣味”“仿古情调”“平实美”“另类美”等角度来分析新闻标题语词的羡美生态。  相似文献   

19.
“游”是旅游在中国古代的特定称谓,古今之游在内容、范围及性质上均有显著差异。春秋战国时期的游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用于表述人的年龄的语词可说是丰富多彩。同一年龄,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述,例如60岁,可称“花甲”,可称“杖乡”.还可称“耳顺”,又可称“耆指”。汉语的年龄表述词,与汉民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在这众多的年龄表述中,蕴含着中华民族诸多文化现象。一、源于礼仪习俗中国的“礼”字,涉及面很广,包括民风民议、典章制度、仪式政令等。汉语的年龄表述所反映的礼仪,也是多方面的,下面择其要考,略作说明。冠礼与发式冠礼属古代“五礼”(吉利、嘉利、宾礼、军礼、的礼)中的“嘉礼”而为古人所重视。按古代的礼仪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