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形成是多元文化间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其形变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而又深刻的影响。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80周年之际,必然掀起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的新高潮。为此,在理论上,必须准确把握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性质与内涵;在实践上,必须明确具体的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地区是一个对中国作出过特殊贡献的地区,其创造并被传承下来的红色文化极其丰富。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文化有着鲜明的历史特点,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即:战略位置的特殊性、革命的开端性、三大起义的重要性、红军部队的传奇性、将星的聚集性、遗址遗迹的丰富性、重大事件的厚重性、所作贡献的突出性、红色艺术的浓郁性和红色精神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引领先进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功能。结合高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让学生从红色故事中产生心灵震撼,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通过多种途径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实现讲、听、看、谈、做五位一体。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衔接,探讨教育价值和实现路径,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高校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结合大别山红色文化进校园的现状,探索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增强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丰富红色文化进校园的学生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红色影视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在思政育人过程中,红色影视文化更是以其鲜明的导向性、优秀的观赏性、丰富的感染力,发挥着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作用。对红色影视资源展开梳理,分析其主要特征及功能作用,提出思政育人中红色影视资源选取策略,以期为更好地发挥红色影视资源的思政育人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抒怀》是安徽籍词作家王和泉和作曲家雷远生深入大别山地区田野调查而创作出来的声乐套曲,是大别山红色记忆重构的典型性作品。该套曲的创作和采风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大别山红色记忆重构之旅,其主要的记忆重构路径是通过歌词的语义性和音乐曲调的非语义性达成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多维重构。在该套曲的传播过程中,军旅歌唱家的群体表达是为大别山红色记忆接力的重要助力。重新审视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的创作和传播过程,可以揭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借由大别山红色文化记忆融入新中国新时代集体记忆的“音乐密码”。  相似文献   

7.
红色研学实践作为一种独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旅游业升级、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和加强红色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革命老区大别山六安市的红色资源为依托,以地理核心素养和红色精神的培育为终极目标,确定“行走大别山,重温红色路”为研学主题,提出“认知、思维、实践、情感”四维研学目标,围绕主题对研学思路、研学路线、研学内容、师生活动、研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以期推动地理实践教学与传承红色精神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张翅鹏 《成才之路》2023,(24):121-123
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大别山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共产党人重要精神谱系之一。大别山精神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既能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又能实现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教师要深挖素材,把大别山精神融入课程体系;搭建科研教学平台,编写校本教材;开展第二课堂,丰富课外生活;利用新媒体,拓宽大别山精神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9.
在红色文化研究热潮的影响下,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兴起,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开发以及大别山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几个方面。但在当前研究中,存在着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和地方本位主义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别山地区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然后提出了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策略,包括把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成为大学生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基地、把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成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红色文化是在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融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多元文化,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形态。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的考察表明,中国红色文化有其生成的特定内在成因和系统要素。就自然生态而言,特殊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大别山红色文化所以生成的良好生态条件,大别山对红色人物具有人格润化作用;就社会生态而言,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生成则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根源、历史传统根因、系统内生因素、绵延文化脉流、前期文化诱因以及先进主导元素。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生成的系统要素予以探讨,有助于人们具体、深刻地把握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特质并发掘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发扬红色文化能够使得民族精神得到培养,光荣的传统得到更好的发扬,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当前和谐发展。红色文化的研究在近几年中比较繁荣,对红色歌曲的研究也在进一步加深中。信阳是红军的摇篮,是将军们的故乡,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因此其本地的红色歌曲也具有鲜明的历史研究意义和传承精神。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文化生态视野条件下,有关信阳红色歌曲的传承与保护分析,并对其传承和保护的手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它发源于五四运动时期,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河南物化红色文化资源种类齐全,博物馆、纪念馆等都具备。河南红色文化中的制度内容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当前,河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深受政府重视,资源开发卓有成效,辐射力凸显。未来,要继续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河南红色文化品牌,加大对新兴媒体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地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具有地域性、革命性、人民性、历史传承性和时代创新性。高校传承地方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底线思维。高校应当讲好地方红色文化故事,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地方红色文化传承;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打造地方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是一块重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这里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同时还伴生着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由于大别山横跨三省六市,交通不发达,加之革命遗存分散,保护开发资金短缺等原因,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始终处于低层次运行之中。因此,打破区域障碍,统筹旅游资源,广开融资渠道,打造精品线路,扩大社会影响,提升服务水平,是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其资源内容丰富、品相良好、数量众多、广为分布、延续性好,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文化创新形成的良好文化发展背景、多方协作构成的强大社会推动合力、红色网站创造的优势资源整合条件、研究中心提供的坚实学术研究平台等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正向影响因子。观念陈旧、资源分散、融资艰难、机制不活、人才短缺等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负向影响因子。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其各种正向影响因子的积极作用,不断克服其各种负向影响因子的现实障碍,才能够成功地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想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兴盛。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条件,而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情怀则是文化自信建设的不竭动力。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尤其以红安县最为典型。加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大别山境内的各类红色资源,使大别山红色文化在我国文化自信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皖西大别山地区兼属淮河、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形成了皖西大别山非遗民歌的丰富多彩和数量繁多,其中最璀璨、特殊的存在——红色民歌,在大别山地区广为流传。红色民歌借助传统民歌曲调,在内容上展现了革命时期,皖西人民坚忍不拔的革命勇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日益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皖西大别山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该组文创设计以五角星图案为素材进行延展和应用,以宣传大别山红色文化为创作背景,形成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创产品。该设计方案元素新颖,造型独特,材质多样。五角星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将五角星应用到艺术设计中,表达了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影视文化是集多种艺术表现为一体的新型文化形态,红色影视是红色文化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承载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使命,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政价值取向。深入挖掘红色影视文化的育人潜力,充分发挥红色影院社团的作用,不断提高活动育人的水平,能够更好服务大学生的精神成长,是高质量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