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生的跳远技术训练是以掌握快速、准确的助跑,正确的起跳技术,以及合理的空中和落地动作为前提,为将来进一步提高跳远的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小学生跳远技术的训练应结合青少年的特点,一般分为助跑、起跳模仿、助跑与起跳结合、空中姿势和落地动作等几个步骤。1.助跑技术(1)在普通跑道上助跑练习。在跑道上丈量好步点,反复进行助跑练习。(2)在跳远助跑道上助跑练习。2.起跳模仿动作(1)原地摆臂。两脚平行站立,两臂屈肘位于体侧,起跳腿同侧臂在后,异侧臂在前。然后,起跳腿同侧臂顺势向前上摆起,异侧臂向侧后摆起。当脚离地的一瞬…  相似文献   

2.
在跳远技术的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组成部分中,起跑最为重要,而起跳的效果取决于助跑和跑跳结合技术的质量,本文就跳远助跑和起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一、在教学中合理加大全程助跑、快速起跳练习的比例跳远是一个速度性项目,快速助跑、快速起跳是跳远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跳远课时较少,教师在短时间  相似文献   

3.
跳远是一个速度性项目,快速助跑、起跳是跳远的一个主要技术要求。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快速起跳能力,是跳远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目前在中学的跳远技术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让学生在较短距离内进行反复练习以掌握半程助跑起跳的技术动作,直到任务基本完成,再逐渐加长助跑距离来练习的练习方法。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练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可明显减少练习的时间,并有利于发展快速起跳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蹲踞式跳远是三种跳远方法中技术最简单的一种,适合初学跳远者学习。就技术而言,不管是何种跳远方法,均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部分,其中,助跑和起跳结合是关键技术,是教学的重点。教学应围绕掌握好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来安排。助跑与起跳结合是指助跑最后一步起跳脚上板到起跳脚离板的动作过程。蹲踞式跳远技术要领和教学方法如下: 蹲踞式跳远技术要领助跑应加速,最后几步达到最高跑速。起跳脚上板应尽量减少制动,起跳时上体应正直或稍前倾,起跳腿充分蹬伸,摆动腿与两臂配合  相似文献   

5.
短跑运动员跳远助跑起跳教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短跑运动员副项跳远教学与训练初期,解决运动员助跑起跳的不稳定、助跑与起跳的衔接不紧密现象,并采用建立加速节奏的办法,将短跑加速跑的动作结合起来,以期望能使跳远教学与训练更加符合短跑运动员参加副项比赛的要求。通过对20 名女子短跑运动员试验,表明短程快速助跑起跳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助跑节奏和完成空中动作,提高跳远成绩。  相似文献   

6.
跳远完整技术我们一般把他分为四个部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踏板准确性包括了良好的起跳特征、踏板时吃亏和犯规,是助跑与起跳的关键的衔接环节。目前在国内各阶层训练中起跳与腾空的训练比重要远远大于助跑与起跳的训练比重,特别是在跳远初学者训练中我们更注重怎样练好腾空动作而忽视对踏板准确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跳远是一个速度性项目,快速助跑、快速起跳是跳远的一个主要的技术要求。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快速起跳能力,也是跳远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在跳远技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中学生往往出现“跑得快,跳不起”的毛病。目前在中学的跳远技术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采用让学生在较短距离内进行反复练习,以掌握半程助跑起跳的技术动作,直到任务基本完成,再逐渐加长助跑距离来练习的方法。可以看出,采用这种练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进行快速练习的时间明显减少,这不利于发展快速起跳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跳远技术能够把它分为;助跑、准备起跳、起跳,空中动作和落地五部分进行分析。就跳远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对整个远度影响而言,它们的排列顺序是相同的。助跑毫无例外、任何一个跳远运动员的最好成绩,都是由于快速而合理的助跑所致。因而、跳远技术的大多数训练手段与主要训练时间应用在对助跑的训练之上。  相似文献   

9.
现代跳远技术可以分为助跑,准备起跳,起跳、腾空和落地五个阶段。就每个阶段来说,动作完成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跳远的成绩。下面就以上述的先后顺序进行分析。二、助跑毫无疑问,一个运动员的最佳远度是快速有效助跑的结果。在跳远技术中首先应注重对助跑的训练,而且大部分时间亦应用来训练助跑。  相似文献   

10.
蹲踞式跳远是小学跳跃教材的重点内容。要想跳得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才能熟练地掌握跳远技术。在小学阶段应把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技术作为重点,助跑越快,跳得越远,助跑速度是基础。教学中必须抓住重点和基础,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起跳动作练习1.原地起跳练习学生成四列横队(或站成圆圈),双臂叉腰间隔。起跳腿放后以足尖点地,双臂稍一前、一后,按教师口令进行练习,放起跳脚;做摆动与伸腿动  相似文献   

11.
跳远的技术动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相互间紧密联系的技术部分组成。高速助跑和快速准确地上板,以及正确有力的起跳是决定和影响跳远成绩的根本因素;直接影响腾空和落地技术动作的运动效果。它们既是跳远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跳远教学中,抓住各关联部分的技术重点和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逐一解决,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跳远项目中,对跳远的远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最高速度下积极合理的起跳技术,它是跳远运动员创造良好成绩的关键所在。我们以发展少年儿童的跳远起跳能力,重点解决少年儿童在跳远训练中掌握快速助跑起跳这一技术性问题,对龙岩市少体校田径班13至15岁女生进行实验性研究,通过改进教学训练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基础训练阶段中少年儿童的跳远起跳技术动作,达到了提高快速助跑起跳能  相似文献   

13.
抓好了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就是抓到了跳远技术的关键,而起跳过程中臂、腿的摆动是重要的技术细节。跳远起跳的臂、腿摆动动作是在起跳时,两臂摆动动作配合做急速的突停制动,同时摆动腿一侧髋带动大腿向前上方快速摆动。但在跳远教学和训练中,我  相似文献   

14.
跳远起跳时缓冲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跳远技术包括4个部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根据现有的资料研究表明,助跑和起跳是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现代跳远技术认为,助跑到上板,在动作形成中不应出现显著的变化,起跳前能保持跑的动作结构,正是高水平跳远技术的主要特征.要做到这一切,下肢肌肉的缓冲能力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可以看出,在未来的跳远发展中,下肢缓冲动作变得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正> 在跳远教学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是:助跑与起跳的技术脱节、踏板的准确性差。为了预防和纠正这些错误动作,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助跑与起跳的正确技术,我们采用“距间”助跑接起跳的教学方法。经过几轮教学,发现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现代跳远技术的教学都很重视助跑技术与起跳技术的教法,因为助跑和起跳技术是跳远技术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助跑技术可以获得理想的水平速度和有利的起跳条件,起跳技术则是获得良好的起跳垂直动量和水平动量,以及适宜的起跳角度的关键环节。以往的跳远教学,大都重视空中姿势的教法,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深化,认为这一教学指导思想是错误的和有害的,没有抓住跳远技术的要害。在认识到助跑和起跳技术的重  相似文献   

17.
邱伟民 《中华武术》2007,(12):17-17
跳远是典型的速度和爆发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它要求学生在数秒内完成从助跑至落地等几个紧密相连的技术环节,技术要求复杂。在跳远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助跑、踏跳以及空中动作和落地技术的指导,忽视了跳远的助跑技能技巧的讲解。所以,在这个项目的考核和比赛中,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准确地踏板起跳,从而导致整个的技术动作变形,影响了应有水平的发挥。经过观察与探索,笔者发现影响学生跳远成绩的因素,除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忽略了对助跑与技能教学的点拨。  相似文献   

18.
跳远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跳远项目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的理论研究现状作了全面的回顾,分析认为,起跳技术和与之紧密联系的助跑速度一直是跳远理论的研究重点,对跳远起跳技术动作结构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跳远的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4个连续的动作过程。4个环节中,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跳远的成绩。研究影响助跑准确性的因素,探讨如何提高助跑准确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着重强调跳远助跑准确性方法的教学,是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所在,从而使学生在短期内熟练掌握正确的助跑技术,并且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旭瑞 《精武》2012,(32):16-17
随着世界各大体育赛事对田径项目越来越重视,而跳远作为田径重要技巧性项目,跳远质量和运动受素质不断提高,起跳动作是跳远技术的主要环节,人们还渐研究起跳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跳远不但要求运动员综合素质要高,更讲究运动过程中的细节给跳远带来的作用,目前,在高校教学和训练中,很多老师重视助跑和下肢的技术,以便更直接更快速的提高跳远成绩,而忽视对上肢摆臂技术的教学和训练。该文针对目前这种教学误区,分析了正确的上肢摆臂对起跳的速度、力量以震技术带来的影响,对助跑和起跳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