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其保护和传承一直是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实际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现象令人十分担忧.例如,戏剧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82年我国尚有394种,目前,还在舞台上演出的剧种只有100多种.能为大家稍稍熟知的剧种则不到50种,20年消失了上百个剧种.全国戏曲剧种流失的速度惊人,有的地区平均2-3年就消失一个."[1]怎样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存,怎样使其为人们所熟知,应采取怎样的保护方式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我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浙江历史上曾有的。八大高腔中沿袭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自成格局的单声腔剧种。它是丽水地区唯一的地方剧种,是我省目前惟一尚能演出的高腔剧种,2006年松阳高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围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国家档案局列入“目家级重点档案抢救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林 《图书馆论坛》2008,28(1):144-147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快速消失的严峻形势,民族地区图书馆应责无旁贷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普查采集、保存利用、传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人类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4.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书籍、文物等物质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精神的传承,比如戏曲、传统手工艺表演等。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消亡的危险,西方各种文化也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文化,严重威胁到我们国家文化资源的安全。因此,我们要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而纪录片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何秋 《文化遗产》2014,(1):41-46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正面临着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其前景令人担忧.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明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教训都表明,加强传承人档案管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概念、内容、特点、地位、作用及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定义 目前,传承人的概念得到较多认同的是祁庆富所言,“在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去年,国家文化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后,一个默默无名的剧种闯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山东莱州市有艺术“活化石”之称的“蓝关戏”。人们不仅要问:“蓝关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剧种呢?  相似文献   

8.
艺术“活化石”——莱州“蓝关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国家文化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后,一个默默无名的剧种闯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山东莱州市有艺术"活化石"之称的"蓝关戏".人们不仅要问:"蓝关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剧种呢?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北京市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在郊区的一些乡村,陆续发现了一百多年前北京诞生的一个地方剧种——北京蹦蹦戏。早已在京城舞台上绝响多年的北京蹦蹦戏,在这些乡村却有序的传承着,原汁原味地演出着,成为一个古老剧种的活化石。各郊区县都非常重视这一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使北京蹦蹦戏又重现当年的风采。门头沟区雁翅镇淤白村蹦蹦戏班"义和班",已经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淤白村的蹦蹦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口传心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发展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带动下得到了空前发展,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本文立足于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现状,以黑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桦树皮制作技艺为例,通过借鉴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分析设计出四种新媒体传播方案,通过AHP层级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过程,得出适于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优化传播方案。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之间的关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过程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如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正面临着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其前景令人担忧。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明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众多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当中,戏曲又以它独特的魅力绽放,填补了大众的审美空白.2016年8月,陕西省合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场曲子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文化生态的变迁、这一珍贵剧种濒临消亡.本文通过对小场曲子起源背景现状、以及它所面临的资源、传播、市场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内容、形式、习俗、市场等策略,使小场曲子适应环境、适应当代人需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4.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60年代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了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一批著名演员.现在评剧在华北、东北一带仍然十分流行.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冯晶  陈丽娟 《东南传播》2011,(6):124-12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流动的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播.而传播总是与传播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本地域的文化特色.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受保护的,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流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为传播环境的变迁.本文通过分析流传于甘肃省武威地区"贤孝"的传播环境的变迁,探讨传播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  相似文献   

16.
权玺 《青年记者》2016,(9):75-76
社会化媒体仅仅经历了短暂的发展历程,便一跃成为一种颇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微电影作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一种重要传播形态,对于文化的呈现是多元而包容的,因此,在其单纯的商业价值之外还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蕴.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微电影传播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活态文化”,展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精神与价值层面的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而全球化的冲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既有空间上的剥离,也有时间上的弥散,还有人文层面的断裂.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是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被逐渐明晰起来的档案工作内容.而严格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是最近几年伴随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才正式步人人们视野的.档案工作固有的"记忆守护"功能与社会服务性质,决定了它必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图书馆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于图书馆中,就是一种特色馆藏.如果结合图书馆本身的特色馆藏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领域,对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发展将有较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数字化存储与采集技术更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收集与分类体系以及数字化技术的综合应用这两个问题都不容忽视.杨红编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一书,2014年3月1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核心问题,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核心数据元素收集方案,并且建立了相关的数字编码体系,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提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的四种分层次方式,大致解决了数据管理需求与分类之间的矛盾,也是一项较大的突破.数字化存储与采集和数字化复原技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一切都建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之上,数字技术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许多相对较为繁琐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简单的数据,并且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建立相关的管理模式,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一种特殊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资源,它具有传统档案原始记录性的特性,同时,也具有自身非常独特的特征,如内容丰富性、地方特色性、载体丰富性和学术研究性等.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工作,必须明确其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就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实践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