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满城风雨近重阳”是句有名的诗。传说诗人在重阳节前,忽然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这句。正巧,官吏催租,诗情顿消,掷笔而罢。至今只留下这一句诗。诗自然是好诗,读来只感到一种淳厚的意境,却说不出怎么好。读诗一多,方悟出这意境是用背景法创造出来的。重阳节自应天清一碧,黄花满地,登高望远,令人爽然而惬意。不期,风斜雨稠,阴云布而黄叶飞。重阳节放到满城风雨的背景之前,瑰丽之中就显出—种凄迷怅惘之情。  相似文献   

2.
《文汇报》3月27日第1版“观察与思考”栏《规模生产离不开规模销售》一文说:“上海有些产品曾达到相当的规模,‘辉煌’一时,而今不少成了昨日黄花。”其实,汉语中并不存在“昨日黄花”这一词语,有的只是“明日黄花”这条成语。黄花是菊花(秋菊)的另一种称谓。北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意是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一过,黄花即将枯萎,也就提不起人们观赏的兴趣了。后用以比喻过时事物。宋代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过时之物,曰:明日  相似文献   

3.
“昨日黄花”何系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见不少报刊将成语“明日黄花”错写为“昨日黄花”。 在1999年5月14日《燕赵都市报》第十五版《走出消费的三大误区——家庭影院、数字电视和双频移动电话》一文中,最末一段有“而一旦各地均开通1800兆网。则这款机型早已是昨日黄花”句。读后不禁愕然。 “昨日黄花”若何?应是“明日黄花”之误。 “明日黄花”成语,出自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和词。苏轼在《九日次韵王巩》一诗中有“相  相似文献   

4.
《新闻知识》第五期刊登凌大同志短文说:“昨日黄花”应为“明日黄花”,理由是“明日黄花”语出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以及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因此,作者认为:把“明日黄花”写成“昨日黄花”是更改为了典故,甚至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5.
北宋的惠崇和尚,是个著名画家。建阳(今属福建)人,一作淮南人。他还是一个名诗人,有诗集。为“九诗僧”之一。他擅于画鹅、雁、鹭鸶,取法易元吉;擅写寒汀、烟渚等江乡风物,清旷洒脱,人称“惠崇小景”。当时有不少文人为其写下赞美的诗句。苏轼为他的《春江晚景》画上题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王安石赞他“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黄庭  相似文献   

6.
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载有一个故事:两浙观察使高适去台州办事,途经清风岭,曾在庙里题了一首诗:“绝顶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天竹房。”他写完以后,击节吟赏,十分满意,便继续登程。钱塘江畔,他下船摆渡,正值月亮西斜,江水随月而退,只剩下半江水。身历其境,他察觉“一江水”的写法有误,到台州办完公事之后,火速回庙,准备修正。不料庙里和尚告诉他:“已有人先著一笔,他说此诗绝佳,只是用‘一’字不妥,便把‘一江水’改成了‘半江水’。”高适惊问此人是谁,和尚又告诉他:“义乌人骆宾王。”  相似文献   

7.
唐伯虎诗趣     
唐伯虎戏作登山诗 唐伯虎自恃才高,喜欢戏谑。有一天,他穿着破烂衣服,打扮成一个乞丐的模样,来到几位饮酒赋诗的秀才们跟前要酒喝。秀才们不认识他,故意捉弄他说:“你这个叫化子会作诗吗?”唐伯虎说不难,就提笔写了“一上”二字,停了停,又接着写“一上”二字,再停片刻又写“又一上”,秀才们讥笑道:“这算什么诗?”唐伯虎说:“有酒才能写出好诗,请斟酒来!”秀才们让他饮一杯酒,唐伯虎接着写成了  相似文献   

8.
这不是吹牛     
我们搞新闻工作的人是靠实事求是吃饭的,当然不能靠“吹牛”过日子。但是社会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有这样的偏见,即使你的稿件内容完全真实,他也会说你是“吹”。所以如果你要问我最反对的是什么?我就会说:“我最反对的是先进人物的事迹见报后,有人嫉妒他!”我们的新闻报道是要扶正祛邪,宣传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如果说是“吹”的话,我就勇敢地宣布:“该‘吹’的我就要‘吹’!”请看下面三个例子。山阴县岱岳镇先进巷有个转业军人叫张占成,原是下喇叭乡  相似文献   

9.
很多年以前读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故事说,有一位富豪新盖了一座楼,落成之日,请一位名士题写楼名。名士本意是想题“观月楼”,因为在酒席宴上多喝了几杯,竟迷迷糊糊地题成“听月楼”。第二天匾额挂出,遭到非议:月亮只能看,怎么可以听呢?这位名士尴尬得下不了台。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却站出来为他辩解说,这个楼名题得很好,月亮不但可以看,也可以听,我还特地写了几句诗赞美它呢。这位朋友便随口吟道:听月楼高接太清,倚楼听月最分明。玉兔捣药声细细,吴刚伐桂斧铮铮,忽然一阵微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月亮怎么不可以听呢?大家先是一惊,接着便是众口一词地赞佩他的机智和聪明。编这个故事的人,用的便是“意料之外,情理之  相似文献   

10.
一字之师     
郑谷是唐朝的诗人。他七岁就能作诗。有一次,老诗人司空图前来拜访他的父亲,看他聪明,就问:“你读过我的诗没有?”郑谷闪动着大眼睛说:“您的《曲江晚望》有两句:‘村南  相似文献   

11.
台湾胡颂平编纂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内容:某要人自诩风雅,喜欢作诗,他把陶渊明的“饮酒诗”逐首唱和,又把杜甫的“咏史”诗依韵唱和,可见其自我感觉之好。他把诗集送给胡适“求教”,谁知年轻时就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治学原则的胡适,到了晚年更较真,真的“赐教”于此公。胡适之先生对此公有如下一段谈话: 先生说:如集里《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的第一首的头两句“君子固穷耳,天道循环之。”开始就不通。接下来“日月有常轨,寒暑岂定时?”寒暑自然是定时的,怎能  相似文献   

12.
不吹是毛泽东同志在《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一文中特别强调的一个问题,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起码要求。他说:“还有一个是不要吹,就是报实数,‘实报实销’。”他  相似文献   

13.
曾有一位记者对他说:“如果我俩同去火灾现场,恰巧碰到一位消防队员从里面出来。我会问他火灾是如何引起的,而你则会问他为何要当消防员。”他自己说:“麦克风就像是情人,从不和你争吵,你说了算。”演播室里的拉里·金总是这身打扮:戴着眼镜,梳着大背头,穿着背带裤,右手腕上还套着个手镯。每晚9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拉里·金直播节目”就从华盛顿传送到世界各地。这是一个电视访谈节目,由主持人拉里·金将美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名流请到演播室来,就一些观众感兴趣的问题自由交谈。该节目极受欢迎,观众遍及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6,(3)
“昨日黄花”奈尔何文/张书省《陕西日报)1996年4月4日《社会大视角》版用一号字刊出大标题《月票成了昨日黄花》。在此之前,有家刊物还就“昨日黄花”论辩了半年之久,有意思的是,“昨日黄花”得胜回营,凯旋而归。在全国各地的许多报刊上,“昨日黄花”也冠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当今的各种传媒(包括某些高品位的学术期刊在内),我们可以经常读到或听到以“昨日黄花”形容已经过时的事物的文章,作者和编者似乎感到,“昨日黄花”就是指已凋谢的花,因此用它形容过时之物自是理所当然的了。这种不负责任的玄想与其说只是对某个成语的曲解,倒不如说是一种浮躁心态的反映。而媒介堂而皇之地以讹传讹,谬种流传,危害不浅。 “昨日黄花”其实是对“明日黄花”的错用。虽差之—字,却谬之千里。“明日黄花”一语典出苏东坡《九日次韵王巩》诗,文云:“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在另一首《南乡子·重九…  相似文献   

16.
一月六日播发的《<程潜诗选>出版》一稿,在介绍程潜诗词的风格时说:“他的诗沿袭汉魏古风,古朴苍劲……为文坛各士所称道。”说某人的诗朴素而有古代诗作的风格,称“古朴”是可以的,但是说某人的诗“苍劲”就欠妥了。“苍劲”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诗言志”,这大多用在那些忧国忧民的大诗人身上。杨先生的诗作说不准是否有“言志”的成分;但是我确信一点,杨先生的诗任说“高雅”也好,“打油”也好,说它是“诗画像”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因为那些诗,从多方面把他的为人、形象、性格、喜恶、情感都活脱脱地展示出来了,读着他的诗,就宛如在欣赏一幅幅生动、诙谐的人生速写。杨先生喜欢运用自嘲戏语,发泄、释放自己的情感。他曾给自己的诗集取名为《银翘集》,并解释说:“我的打油诗多是火气发作时写的,用‘银翘解毒丸’来散火最合适。”他的自嘲诗很多,都挺风趣。例如,“少小欠风流,而今糟老头,学成半瓶醋,诗打一缸油,恃欲言无忌,贪杯孰与俦,蹉跎惭白发,辛苦作黄牛。”  相似文献   

18.
作文之法,本同末异,既有共同规律,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特点,如果本同末也同,非得乱成一锅粥不可。古时候,衙门中一书吏叫儿子写一首海棠诗,儿子脱口而出:“庭前一株海棠花,缘何至今不发芽?着尔东风齐助力,火速明朝便开花。”作儿子的文思倒是敏捷,作老子的听后却是啼笑皆非。原来这书吏平日常叫儿子课习公文写作,儿子学得十分卖力,不但熟谙公文格式,而且满脑子是“着尔”、“火速”一类套话,如今叫他写诗,便很自然地套用了公文中的命令式的词语。诗歌在写法上与公文有何区别呢?有人说:“诗主言情,文主言道;诗一言道,则落腐烂。”说得明白,如果诗中全是命令式的套话,只熊与落入泥土的海棠花一起“腐烂”。再以小说与史传为例,它们的写法也不尽相同。夏佑曾《小说原理》一文谈及《水浒》中武大郎形象塑造成  相似文献   

19.
一字之师     
唐朝和尚齐已,爱写诗。一次,他写了一首叫《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为了使自己的诗句准确、生动,就去请教他的朋友郑谷。郑谷看了说;“数枝”不足以点明“早”,不如改为“一枝”。齐己虚心接受了。后人称郑  相似文献   

20.
①2002年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雪健已经摆脱了鼻咽癌的阴影,身体恢复相 当不错。②2002年3月10日,记者走进雪健家门。每天,雪健习字作画,静心调 养,墙上风趣的12生肖图是他的近作。“长着一副操心脸,其实什么也 不干,天天‘装疯又卖傻’,自得其乐李雪健”——这就是雪健的自画 像,乐观心情溢于言表。③这是记者2001年4月在医院病房拍摄的。当时正是雪健接受化疗最痛苦 的日子,探视的朋友为他担忧,雪健却望着窗外调侃:瞅瞅,这会儿正 是花开的时候,可我头上的“花”落了满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