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严重威胁14亿人民的生命健康。构建科学、统一、高效、协同的公共卫生应急决策指挥体系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为此迫切需要研究和揭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决策主体的协同关系网络及其演化机制。【方法/过程】从新冠肺炎疫情决策主体协同关系的多信源文本数据中提取节点和关系数据,建立了不同应急响应等级下决策主体协同关系的网络拓扑图,基于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了协同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并揭示了网络的演变特性。【结果/结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决策主体协同关系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特性,其演化机制是核心决策主体集中统一领导,众多决策主体通过枢纽节点与其他决策主体产生协同关系;同时,网络演变具有核心-边缘特性和小世界特性,协同效率和通达性较好。【创新/局限】通过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决策主体协同关系网络,揭示了网络的演化机制和演变特性。未来可以将决策主体与其应急响应功能结合起来,探究应急响应功能的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疫情现象危害社交媒体用户的身心健康,信息过载是全媒体时代信息疫情的主要表现形式。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社交媒体信息过载的成因和影响,能为信息疫情的应对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获取原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方法,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处理,并借鉴压力源-应变-结果理论,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过载前因后果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过载的前因包括用户因素、信息因素、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信息过载直接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认知反应和情绪反应,间接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应对行为。【创新/局限】应用质性分析方法从多维度系统地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过载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有力补充信息过载领域现有研究。后续可通过实证方法、大样本数据验证模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将双链区块链技术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研究范畴对推进我国突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深入分析双链区块链融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的赋能机理,从数据存储层、网络共识层、智能合约层和服务应用层四方面构建了基于双链区块链赋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模型,并以疫情下某医疗机构信息共享为例分析其运行机理,最后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风险。【结果/结论】本研究为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难题、提升我国疫情防控应急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和科学决策支持。【创新/局限】本研究结合双链区块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之间的天然耦合性,提供了双链区块链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的全新视角,但缺乏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从整体的角度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协同过程,为监管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协同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参考,有利于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效率。[方法/过程]以协同治理理论和信息生态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协同要素体系,并将模糊集理论和DEMATEL方法相结合进行关键要素的识别。[结果/结论]清晰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协同过程模型,识别出信息协同的13项关键要素,解析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如何提高信息协同效率,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胡峰 《情报科学》2022,40(4):79-89
【目的/意义】应急情报是公共危机决策的保障,但是其在赋能风险治理的过程中却可能孳生各类情报风险 湍流。全方位感知公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是发挥应急情报风险治理功能的前提。【方法/过程】构建基于循证的公 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三维感知框架,从公共价值、科学证据、主体智慧三个维度对公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进行广谱 系、全景式透视。【结果/结论】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结合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演化周期,运用三维感知框架对每一维 度子系统引发的应急情报模块化风险进行识别,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场域中互相影响、缠绕的“风险湍流”的“问 题清单”。【创新/局限】引入循证理念,构建全流程的应急情报风险三维感知框架,通过公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识 别,最大程度地发挥“风险情报”资源束和策略集功能。本文只是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个案分析,未来,可进行应急 情报风险测量及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作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控工作必不可少 的支撑。【方法/过程】首先,界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3个基本 概念。其次,概述大数据环境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作。最后,结合实际工作,从理论层面出发,提出 大数据环境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作模型。【结果/结论】大数据环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 作是大数据驱动的,是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创新/局限】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风险情报工作模型,可为大数据时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但由于本文未 结合实际案例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郭勇  张海涛 《情报科学》2020,38(3):129-136
【目的/意义】评价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控应急工作情报能力现状,识别肺炎鏖战中情报能力的问题,对指导现实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具体问题,推演疾控应急工作情报智慧树模型,设计因应的情报能力评价体系,改进熵权法来测定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通过比较权重的位序与增量来发现疫情任务情报能力的重点,以及情报能力在该问题中和既往工作的差异,利用短板参量分析肺炎鏖战中情报能力的不足。【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本次任务对情报保障和利用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较与以往疾控应急工作,对情报加工和传递能力的需求加剧;情报决策、情报处理与分析、情报劳动者和情报政策成为疾控应急工作情报能力的重要因素;短板问题存在于应急队伍、开展应用性应急课题研究和应急情报管理机制之中,另有待优化问题存在于应急预案、公众引导、应急制度等项目之中。本研究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肺炎鏖战中的情报能力治理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问题,数字技术能够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因此,面向未来应积极加强公共卫生领域数字技术的布局,促进公共卫生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基于2轮德尔菲调查的技术预见研究结果,提出面向2035年中国公共卫生数字技术选择与布局的相关建议,为新一轮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支撑。主要观点:应优先发展8项聚焦公共卫生领域的数字技术,分别是基于人工智能和多网整合技术的卫生应急管理决策体系,基于大数据的卫生应急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病原组大数据为核心的传染病人工智能监测预警技术,新发传染病快速监测鉴定一体化设备与试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景构建技术,卫生应急信息移动整合技术,面向卫生应急现场处置的无人化、智能化技术,数学模型技术在突变急性传染病疫情传播及应对决策中的应用。德尔菲调查结果显示,研发投入、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分别是排在前三的制约因素,因此建议持续加大公共卫生数字技术研发的财政投入、加强相关领域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精准对接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国家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9.
余辉  程钰 《情报科学》2019,37(10):133-139
【目的/意义】利用已有基础研究,构建网络恐怖事件评测与应急模型,为实际中网络反恐提供实质性的应 急方案。【方法/过程】结合应急系统相关研究,选取已有研究中的10条网络恐怖事件影响因子作为本模型的评测 和情境匹配对象,根据规则推理和案例推理来构建网络恐怖事件评测与应急模型。【结果/结论】经原型系统的实例 分析,表明本研究所选取的因子及量化在模型的事件评测和方案推理功能上的正确性,本模型能够在实际处理网 络恐怖事件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作为数字时代的信息弱势群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老年用户的信息公开满意度将是影响各级政府风险与应急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方法/过程]文章选取成都市老年群体为具体研究对象,运用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分析获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老年用户信息公开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构建影响因素框架模型。[结果/结论]以信任程度、主观能力、需求期望和社会支持等为自变量,以感知易获取性、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为中间变量模型,揭示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老年用户信息公开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元性与作用关系的复杂性,体现了老年用户作为信息弱势群体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开信息获取与利用中的信息心理与行为特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分析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疫情”生成的关键影响要素,有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问题的应对与处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和信息生态位理论,找出“信息疫情”生成的4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利用基于模糊集理论的Dematel方法对要素进行识别,找出其中的关键影响要素。[结果/结论]识别出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舆情持续演化、政府信息发布不及时等在内的12个“信息疫情”关键影响要素,信息内容公共性、相似事件集体记忆的唤醒等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疫情”生成的特有因素,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疫情”应对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唐明伟  苏新宁  王昊 《情报科学》2019,37(1):105-111
【目的/意义】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情报体系进行功能有效性验证。【方法/过程】应用案例分析法,对突发事 件案例进行了过程回顾和特征分析,结合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情报体系的功能,对突发事件案例进行假设性应用分 析。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分类,介绍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情报体系的架构和主要功能,并应用情报体系从预警 联动、网络舆情控制、风险评估、危机识别与警示四个方面对突发事件进行案例分析。【结果/结论】突发事件应急响 应情报体系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具有可预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主要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阶段,研究该阶段应急情报的介入问题,发挥应急情报的支撑作用。[方法/过程]介绍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情报两个基本概念,归纳剖析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应急情报介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阶段的必要性,提出“监测-识别”“分析-预报-应对”阶段中应急情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阶段应急情报系统。[结果/结论]预警阶段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的首要阶段,研究该阶段的应急情报介入能够更加明确预警工作内容,为后续的决策处置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分析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信息行为的协同机制,揭示科研人员信息行为的协同效应,促进 科研人员信息行为效率的提高和虚拟学术社区管理的优化。【方法/过程】基于要素分析,对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 信息行为的主体协同、知识协同、资源协同和目标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并以ResearchGate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 析。【结果/结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信息行为需要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协同支持,通过多主体进 行互动交流和知识重组,实现知识交流、共享、创新和合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赵艺  李平 《情报科学》2021,39(11):45-50
【目的/意义】突发疫情环境下将形成大量网络舆情,准确把握网络舆情传播趋势可为突发疫情环境下的社 会保障应急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本文从网络舆情信息交互影响要素、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机理两方面分 析突发疫情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机理;并从网络舆情传播趋势特点考虑,以新冠病毒肺炎李文亮事件为例,采 用Elman 神经网络模型,选取网络信息数量以及情绪总量和主导情绪作为网络舆情传播趋势预测主要变量和辅助 变量,对突发疫情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趋势进行预测分析,针对预测结果制定相关社会保障应急机制。【结果/结 论】研究提出可通过完善网络舆情相关法律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信息披露机制、社会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五项 社会保障应急机制,以期为突发疫情环境下维持社会稳定性提供依据。【局限/创新】未来研究中可结合更多相关实 例进行分析,从而使研究结论进一步得到丰富与深化。  相似文献   

16.
张璐  彭雪莹  陈静 《情报科学》2022,40(10):51-59
【目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大学生用户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更加频繁,探索健康信息搜寻过程中 的意图不仅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用户信息需求和行为特征,还可以揭示其认知规律,为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 理论依据。【方法/过程】使用日记法、移动经验采样法和关键事件技术获取大学生用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 康信息搜寻数据,并使用开放式编码、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马尔可夫链对健康信息搜寻意图、搜寻意图跳转路径、 意图跳转模式及其中的主题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无目的搜寻是健 康信息搜寻的典型方式;其次,意图跳转路径不仅具有机会主义跳转和辅助性跳转两种类型,而且存在迭代探索、 偶遇驱动和查询重构模式;最后,意图与主题高度关联,不同意图驱动下主题差异明显。【创新/局限】本文从连续性 视角挖掘出意图跳转模式,揭示了用户认知过程。不足之处在于样本类型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7.
蔡瑶  吴鹏  王佳敏  张晶晶 《情报科学》2018,36(1):135-140
【目的/意义】微博中网民的负面情感反映了网民对于舆情事件的不满和诉求,网民的负面情感如何产生、 又如何调节,一直是政府应急响应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方法/过程】ACT-R是人类认知能力针对特定行为模 型的通用框架,可以完全或几乎完全模拟人与其所处环境的真实交互。本文以ACT-R理论模型为核心,结合突发 事件中网民负面情感决策相关知识与信息行为任务目标,研究微博网民负面情感认知决策过程。以“天津爆炸”突 发事件为实验案例,对本文提出的决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可以有效的反 映网民负面情感的产生过程,为政府从认知角度调节网民的负面情感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卢恒  张向先  闫伟 《情报科学》2022,39(1):158-165
【目的/意义】探索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的多属性演化规律,为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网络舆情治理实践提供参 考。【方法/过程】基于社会学视角构建了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多属性演化分析模型,选取湖北红十字会事件微博舆 情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意见领袖影响力评价、LDA主题模型和Snownlp情感分析方法对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意见 领袖、主题分布和情感走势进行分析,从人群、内容和情绪三种社会属性揭示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多属性演化规 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重大疫情网络舆情可以分为突发期、爆发期、降温期和失焦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在意 见领袖、主题讨论内容和情感倾向上均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网民的情感阶段变化与舆情的主题属性演化规律相吻 合。【创新/局限】本研究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满足重大疫情网络舆情演化特征深度挖掘的要求,为重大疫情网络舆 情的治理实践提供参考。后续研究可选取更广泛的舆情事件和数据源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19.
应急情报体系的构建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管理和决策的有力依据。然而当前的应急情报体系中在情报存储、情报共享、情报溯源等环节和快速预警、联动响应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因此,文章基于当前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将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可追溯、自主触发等思想引入应急情报体系构建中,利用区块链对情报进行完整性存储、分布式共享和追踪溯源,利用智能合约设置预警阈值,全网广播,产生齿轮联动式响应模式。根据疫情发展不同阶段完善当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情报体系,为提升国家应急治理能力提供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刘振 《情报科学》2018,36(9):115-117
【目的/意义】为了帮助科研人员从海量信息中发现热点和重大研究进展,抽取出有用的事件信息。【方法/ 过程】采用条件随机场方法和语义角色标注技术,构建了模型进行训练和学习。【结果/结论】提出了科技事件抽取 框架,实现了科技事件抽取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抽取效果,该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