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叶敏 《体育师友》2002,(5):48-49
体育课心理负荷足指学生在课中所承受的心理刺激及心理反应程度。它是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体育课中学生不仅要承受一定生理负荷,同时也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影响课中学生心理负荷的因素足多方面的,如课中的运动负荷、教材特点、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学习气氛、师生及学生间的关系、激励与批评、成功与挫折、教学环境条件、个体状况等。而且课中学牛的心  相似文献   

2.
心率是灵敏地反映人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它是目前我国广大体育工作者作为研究学生体育课不同练习的运动强度和适宜生理负荷量,以及评价运动训练或体育课运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根据对北京市174中学及铁道附中的153名13岁至17岁男女生在定量负荷下心率的变化情况,用间接法推算其能量消耗,探讨中学生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赵忠玲 《体育科技》2001,22(2):47-50
体育教学中学生都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生理负荷,但体育老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负荷诸问题,学生的心理负荷将会直接影响体育课的质量和效果,就如何调节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各种心理倾向,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当下不少体育课练习密度低、运动强度不大的现象,体育教学要达到大密度、大强度的呼声不断,那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应该大到什么程度才合适?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一、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是较大练习密度、适当运动强度在体育课中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运动能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5.
评价各种体育课不同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强度,评价高校体育课课质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结合现代数理统计学和运动生理学,对全国部分高校458名“标志学生”的体育课进行生理负荷强度的监测,建立不同教材内容的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分布模型,结合当前高校体育课改革成果,从人体运动生理规律的角度,分析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6.
以中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意识为根据.观察和分析体育课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试图揭示中学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是感兴趣的,能够较客观地看待体育课的地位作用并提出了对体育课教学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与素质教育思想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规律的科学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刺激,承受一定的负荷,校长时间的刺激和负荷,容易引起学生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产生疲劳,而疲劳的产生和积累.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如何掌握和运用好运动负荷,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研究体育课的负荷,对于保证体育课的顺利,促进学生命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长期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就“运动贞行规律的科学运用”进行探讨研究.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的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个方面,本文对体育课生理负荷的结构及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分析,对体育课心理负荷的结构、评定方法及心理负荷诸因素的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西南交通大学等七所高校一年级80%教师的74次普通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进行测试,从生理学角度结合教学指标对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和强度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是不均衡和偏低的,体育课对心肌泵血机能的锻炼有积极作用,对心泵血机能的刺激应加强。根据人体机能能力变化规律性理论,男生生理负荷强度分布类型是较理想的,女生生理负荷强度分布类型有待改进。建议加强高校普通体育课教师对生理负荷强度的安排和调控,增加生理负荷强度在160~180次/min区间的频数,以加深对心泵血机能的刺激,提高增强学生体质的效应。完善不同性质教材内容的组合以改进前高后低的“平台”型。  相似文献   

10.
赵霞 《体育师友》2011,34(4):20-2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在学习了解建构主义关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基础上,结合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实例进行体验,探讨中学生体育课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具体实施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运用自主教学法提高中学生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育自学能力,为中学生打下坚实的自我体育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当前苏北中学体育教学中计算机软件使用的情况和在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苏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不足以胜任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建议有关院校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计算机知识的培养与教育。  相似文献   

12.
探讨教师因素对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的差异。以上海市284节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其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测量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分析不同学段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教师因素(包括性别、教龄和教学行为)与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小学和初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均未达到50%的课堂时间标准,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课堂管理行为上的用时均为最高,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和动作示范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初中教师,而初中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和观察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小学教师;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男教师执教班级的MVPA时间百分比均高于女教师,而教龄仅与小学生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教师的促进健康行为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观察行为仅对初中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因素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的多项体能水平作为主要的效果指标,对青岛、东莞、重庆、泉州、厦门和蚌埠等试验基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共6所学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不论课改试验区还是非课改试验区.新的体育学习评价都能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和反馈功能,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能水平,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新的体育学习评价运用于课改试验区所获得的效果也明显好于尚未实施体育新课程的非课改试验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的体育学习评价对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程度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大的趋势,高中生的体能水平进步幅度极为显著,且小学和高中女生的进步幅度也明显好于男生,建议在下一步的体育学习评价改革中进一步关注与重视初中女生的体育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中学体育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美两国大、中学体育衔接以及我国竞技体育各训练层次的衔接作了分析比较,发现大学生体育表现差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中学体育出现了间断,提出了解决我国大、中学体育衔接问题,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验法,探索体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果显示: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效果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教法的运用应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有意识、有目的培养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调整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以及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通过心理调整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和情绪影响的理论和方法的讨论,阐明心理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目的在于提高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身心都得到良好的锻炼。  相似文献   

17.
郑建岳 《体育学刊》2003,10(1):108-109
通过对宁波市区重点中学学生体育成绩和化成绩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只有大力开展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为德育、智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按照健康教育方针向前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怀化市城区中学体育伤害事故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怀化市城区中学体育伤害事故发生频数较高约占20%,其中初中生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频率要比高中生高,尤其是初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教学是高发区,其次是体育竞赛;篮球场是体育伤害事故的高发地点。提出对策: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制度;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医务监督的制度化和日常化;建立健全校方责任险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上的应用,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提升初中生的体育成绩,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对于两个班级进行试验研究,以期对于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调查法、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辽宁省初中升学体育加试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体育考试,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也大有改观,大部分学校领导也开始重视体育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