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13课教学实录:师:险峻的天游峰上有一位可亲可敬的扫路人,想认识他吗?请大家浏览课文,用“~~~~”划出并朗读文中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生轻读圈划)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在天游峰你所见到的扫路人。生:(1“)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2“)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师:还有谁也划出了这些句子?没有划全的赶紧补上。反复读读这几句话,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话简明地告诉大家,你见到的是一位怎…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段]师:险峻的天游峰上有一位可亲可敬的扫路人,想认识他吗?请大家浏览课文,用“”画出并朗读文中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生轻读、圈画)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在天游峰你所见到的扫路人?生:(1)“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  相似文献   

3.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攀登天游峰下山时邂逅一位年届七旬的扫路人,被他那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感染,与老人相约30年后再去拜访他.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决定把朗读课文、感悟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作为教学重点,设计了三重对话.  相似文献   

4.
王鹏 《成才之路》2011,(23):91-I0020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自己在游天游峰时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悟老人自信、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呢?一、创设情境,品扫路之难教学中我紧扣"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这句话,通过两次情境的创设,引导学  相似文献   

5.
最近,聆听了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孙老师的教学魅力。课堂上,孙老师机智敏锐,收放自如;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师生间妙语连珠,精彩叠出,不时引来阵阵听课教师的掌声和由衷的笑声。整整两堂课,师生情感投入,合作探究,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孙老师恰当的评价激励是分不开的。片段一: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生:天游峰的景色怎样?它有什么特点?师:你可真会思考。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你真是个小小思想家。生:作者为什么不写天游峰的好山好水,而要写天游峰的扫…  相似文献   

6.
《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作者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这篇课文笔者教过多次,也听过不少教学研究课,但总觉得有平铺直叙和琐碎之嫌。究其原因,是没有选准教学的突破口。在实践中,笔者选择作者对老人的两个"疑惑"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  相似文献   

7.
<正>《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下的一篇课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我有幸学习了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对这一课的讲读,下面结合他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我的一些感悟。一、畅说游玩,仿说无痕教学片段一:师:说到旅游的故事,我就想到了咱们云南曲靖这个地方有很多非常吸引人的旅游景点,报个给我听听,说不定我也去看一下。生:石林、凤凰谷、九龙瀑布……  相似文献   

8.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开朗、豁达的生活态  相似文献   

9.
一、回顾复习,进入文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游天游峰认识了一位扫路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本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2)练习感情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朗  相似文献   

10.
【教材解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文章中,作者对这位老人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每天在天游峰上来来回回地扫着石阶,把别人看来单调、繁重的工作当做乐事,简单生活,融人自然,赞颂了老人简单朴素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那种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上十分传神。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努力践行着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对话——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课上,我没有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拘泥于作者的文路,而是引导学生与课题对话、与天游峰对话、与扫路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从而共同走进文本的深处。一、与课题对话———…  相似文献   

12.
【教材解析】《天游峰的扫路人》写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每天在天游峰上来来回回地扫着石阶,把别人看来单调、繁重的工作当做乐事,简单生活,融入自然,是一位真正的自然老人。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天游峰的险以及游人爬天游峰的累和老人面对这一切的坦然的态度进行对比,赞美了老人充满享受的工作态度,又通过我和老人的一番对话,赞颂了老人简单朴素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散文,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游览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扬了一位扫路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文本以生动的人物言谈举止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揭示人物个性,同时注意运用对比映衬,突出扫路人的老当益壮。这样的文章教什么?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那种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上十分传神.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努力践行着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对话--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课上,我没有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拘泥于作者的文路,而是引导学生与课题对话、与天游峰对话、与扫路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从而共同走进文本的深处.  相似文献   

15.
精彩片断之一:师:同学们,上节课我和大家一起饱览了天游峰那美丽的风光,还认识了一位老人。(揭题: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伊始,学生在教者亲切温馨的话语中很快进入了新的情境。)师:这位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你们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位老人?请大家边读课文,边划出有关语句。(揭示要求:用“—”划出老人神态的句子;用“”划出老人的语言;用“△”划出老人的动作。)生:(边研读课文,边划出有关句子。小组交流,讨论研读成果。)师:大家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把你研读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全班同学争先恐…  相似文献   

16.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相似文献   

17.
何学刚 《中国教师》2009,(Z2):323-323
<正>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阅读课《天游峰扫路人》。孙老师的课堂好像连接着无数条"磁力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碰撞、相互感染,充盈着师生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13课 教学实录: 师:险峻的天游峰上有一位可亲可敬的扫路人,想认识他吗?请大家浏览课文,用“~~~~”划出并朗读文中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生轻读圈划)  相似文献   

19.
洪美惠 《广西教育》2010,(13):30-31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限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15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义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相似文献   

20.
曹丽 《中小学电教》2010,(10):139-139
<正>教学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通过朗读训练,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