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一帆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3):108-117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现状的调研,为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管理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发展建议。[方法/过程] 采取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以32所国外高校数字人文课程为样本,从其所属部门、课程设置、教育对象、课程内容、教育形式、培养目标等情况分析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现状,并归纳出其特色。[结果/结论] 借鉴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经验,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应该立足本土、树立技术思维和人文理念的教学观念,数字人文教育跨界融合,优化数字人文课程体系,强化以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践为主的多种灵活教学形式互补,重视数字人文个性化能力、项目实践等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字人文的发展与实践为人文学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机遇。图书馆可以为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但我国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的实践仍有提升空间。文章选择QS排名前10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数字人文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其数字人文技术的利用、数字人文项目的设立以及跨学科合作、数字研究中心与奖学金的设立、利用数字人文进行馆藏展览与服务情况等,发现其具有技术运用全面、专题资源库丰富、学科交流密切、项目开展多元化和研究中心广泛成立的特点,能为我国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国际数字人文中心联盟网站上登记的172个数字人文实体进行梳理归类,总结国际数字人文中心建设现状、组织形态及基础架构,对比9所数字人文中心的目标差异、发展模式与学科结构。调研结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数字人文中心建设模式和路径选择,即:立足数字人文中心建设中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指导路线—机构设置—研究社区—活动、资源与服务"四层框架,依托学科优势实现特色化发展;图书馆与人文研究机构共建数字人文研究社区,构建需求导向的数字人文服务体系,提供共享空间、研究数据管理、数字出版以及研究工具与方法等支持,通过"活动、资源与服务"共促跨学科持续对话与数字人文研究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人文作为独立学科受到普遍认可,数字人文教育随即在国内外高校相继展开。数字人文是一种体现"破坏性创新"的知识生产实践,它要求有一种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作为支撑。文章在对数字人文核心理念和基本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SCP2数字人文教育综合体系,并对其应用实践和应用价值进行描述和分析。SCP2体系是一种"开源"教育模式,作为一个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框架体系,能为各高校建设以数字人文为基础的新文科教育体系提供方法和路径指引,助力新时代数字人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40所具有一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欧美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对被调研高校的支撑部门、人员配备、教学支持、科研支持四个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和特点总结。国外高校数字人文中心主要有以下四点特色:建设主体多样性、图书馆定位明确,多元化、专业化的人员配备,系统化的数字人文教学支持和全方位的数字人文科研支持。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找准定位,注重校内合作和跨机构合作,建设数字人文专业人才队伍,构建数字人文教学支持体系,打造“一站式”数字人文科研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人文与档案学跨学科背景下,通过探讨“数字人文”等概念的内涵,调研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现状及数字人文对现有服务体系构成要素中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凸显基于数字人文视角的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通过列举实践案例以论证体系构建的可行性。最后从管理、技术、法规维度构建数字人文视角下的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数字人文是计算机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计算人文和人文计算领域发展而来。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数字人文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挖掘,分析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明确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①数字人文研究的热点领域有:数字人文的基本理论,技术驱动下的人文学术实践转向,新合作模式引发的人文学术文化变革,以及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②数字人文研究的内涵更具兼容性,应强调计算转向,考虑重构人文知识的脉络与内容,构建当代知识系统及认知方式;③图书馆学的理论、方法及实践与数字人文研究形成协同发展趋势;④从技术应用和数据基础的角度看,图书馆学是数字人文产生的基础学科,也将是数字人文成果的主要应用学科之一。我国图书馆界应以融合的视角审视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发展的关系,进行数字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图10。表1。参考文献54。  相似文献   

8.
国外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意义] 数字人文是图书馆服务边界延伸的新兴领域,了解国外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发展研究动态对促进我国图书馆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调研、内容分析和案例解读等方法,在阐述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关系的基础上,评析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发展研究现状。[结果/结论] 图书馆可以在资源导航、工具应用、项目维护、数字保存、元数据管理、版权指导、学术评价以及数字出版等方面为数字人文发展提供支持;可以从发展培训计划、优化课程设计、开辟研究空间、开展协同合作等方面开展实践;就发展前景来看,图书馆应当为馆员提供培训机会、合理授权和激励机制等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时代,老字号档案与数字人文的结合是现阶段档案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老字号档案的概念出发,论述了老字号档案的三种价值形态,分析和总结了国内数字人文与老字号档案保护和开发融合的初步实践案例,并以此为基础从建设主体、资源储备、技术融合、社会宣传四个层面提出了数字人文背景下老字号档案保护和开发的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基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分析我国目前数字人文项目开发现状,探讨游戏化叙事对数字人文的驱动和变革作用及其应用于数字人文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游戏化叙事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叙事表达和媒介呈现两个维度总结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体现的游戏化叙事理念。[结论/发现]提出数字人文游戏化叙事的实践路径,即挖掘特色文化基因、构建开放叙事文本、完善平台反馈机制、打造多元媒介矩阵。[创新/价值]游戏化叙事为数字人文项目开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丰富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1.
数字人文研究体系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产生了显著影响,给图情档学科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目前,数字人文对档案学研究的影响多体现在理论前瞻与对象选择层面。如何推动二者在研究路径与方法层面的深度交互,充分发挥档案学理论与方法的效用,发掘档案资源的多维价值,是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研究路径与方法变迁的依据及映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发现”“重构”和“故事化”三原语为主线的档案研究路径基本模式,形成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其次,基于档案价值视角将三原语操作化为具体的技术序列,形成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研究的微观技术系统。最后,以吴宝康档案数据为案例对象,对所提方法论及技术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研究的路径与方法重组,将对档案学理论、实践方式以及学科间的深层交互产生一定影响。图11。表2。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数字人文大会是国内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会议之一,也是加强中国数字人文领域专家学者交流合作、展示数字人文理论与实践成果、探讨数字人文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平台。2021年11月6–7日,第三届中国数字人文大会以“时代经纬:迈向新文科的数字人文”为主题在南京大学召开。笔者以此次会议中的专家报告、专题讨论、青年论坛和案例分享内容为综述对象,根据研究主题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数字人文研究中的新理念、新成果。总体而言,本届大会聚焦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深入探讨了数字人文知识生产范式,充分展现了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呈现出了数字人文学科边界不断拓展、交叉融合持续深入、研究视角不断丰富、研究技术持续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文化遗产图像是人类文化记忆的重要资源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人文学科研究的关键研究材料和重要研究对象.数字人文视域下,对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开展系统性调研,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远读的概念,推动对海量文化遗产图像的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实现对其价值的挖掘.[方法/过程]首先,从数字人文的远读理念出发分析文化遗产图像...  相似文献   

14.
司莉  郭财强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3):127-137
[目的/意义]对知识组织方法与技术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梳理,以更好地把握其实际应用特点,明确数字人文领域知识组织的价值,并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获取国内外数字人文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并基于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元数据、本体、语义标注、关联数据等知识组织方法与技术贯穿数字人文的始终,是数字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组织可为数字人文资源的组织提供解决方案与方法工具,为人们观察文化现象历史演化提供新视角,赋予人们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能力;知识组织在数字人文领域发挥了方法价值和中介价值,为数字人文领域资源的组织与利用提供方法工具,充当用户与数字人文领域资源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大学出版社在数字人文服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在对剑桥大学出版社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剑桥大学出版社的10种数字人文产品,分析了剑桥大学出版社数字人文产品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剑桥大学出版社数字人文产品开发思路,进一步提出其对我国大学出版社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颜佳 《晋图学刊》2023,(2):27-36
目前由图书馆主导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及性的开展,然而国内在相关领域缺乏研究,图书馆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有限。文章采用网络调研、典型案例分析、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从国外诸多数字人文实验室中选取4个典型案例,从服务体系、人员协同等维度对数字人文实验室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概括与分析。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作为理论基础,最终提炼出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验室的运作框架模型,并对今后我国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相关服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将数字人文与口述历史引入公共图书馆工作实践,在赓续城市文化记忆、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可能性。文章从数字人文角度介绍和分析中美两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与口述历史的实践案例。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分析、路径设计两方面展开论证,对广州图书馆参与文化记忆保存与传播工作展开初步设想:整合既有资源、创新资源收集渠道与方法、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整理开发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字人文不仅革新了人文研究的范式,还意味着全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联合各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包括各类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以支撑新的研究范式、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已经成为共同的呼声。探讨如何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厘清各种责任主体尤其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何种角色、承担何种任务、做出何种贡献,有利于帮助图书馆找准角色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整个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单位。利用文献调研、需求分析、案例调研、实践验证等方法,将"数据基础设施"从"研究基础设施"中剥离出来并作出定义;分析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的一般性功能需求和技术规范,包括跨机构的共建共享、跨网域的开放获取、跨领域的知识融通、跨时空的版本迭代四个方面。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践为例,从原理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图书馆的书目控制、规范控制、知识组织、文献循证方法和关联数据、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结合起来,有望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论贡献。联合各类机构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进数据开放互联和知识融通,建设公共性、开放性、持续性的"数据基础设施",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大潮中应尽而可尽的责任。图2。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数字人文教育与数据素养教育的关系。通过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方法,从数据素养能力层次和数据素养教育活动过程二维框架分析了北京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六所高校面向数字人文的数据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对我国面向数字人文的数据素养教育提出如下建议:重视数据素养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培养的同时拓展数据素养高级能力,开展学科化数据素养教育,加强数据素养课程体系建设,发挥图书馆在数据素养教育中的优势并积极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20.
数字人文:图书馆实践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人文是图书馆可实践的一个新方向。正确认识数字人文的内涵、面临的障碍与认知误区等是实践的基础,文章在梳理数字人文的内涵、外延的同时,提出图书馆可以在"数字人文专题信息服务""数字人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跨学科桥梁建设""数字人文项目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展开实践。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介绍了该馆在打造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交流平台和孵化北京大学数字人文项目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