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校同是学子追求知识的场所,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地方。本应是书声朗朗、温馨和睦的港湾,本应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却因暴力体罚学生事件频频曝光而引人关注。掌掴、罚跪、"捆绑示众"这些本不应向学生施加的暴力教育方式,却一次次地被个别老师拿来施威。硬生生的教育暴力,撕裂了家长、社会柔软的心,也刺痛了教师自己。随着人们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像这样的暴力教育方式虽然已大大减少,但以冷淡、放任、嘲讽、孤立的态度区别对待学生的"冷暴力"现象并不少见。因为这种"冷暴力"很隐蔽,不容易受到重视;而这种"冷暴力"主要是对学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语言暴力"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语言暴力"看似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教师"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要对教师的"语言暴力"进行矫治应加强培训、监督、引导,提升教师品格修养;师生共学法,力抵"语言暴力";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评价机制,缓解教师压力;研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恶言”也应“善出”山东无棣一中吴颇琛,马述萍本文中的"恶言",指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给予批评教育的语言;"善出"指教师批评学生时,以情感人,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能够做到"恶言善出"是教师具有较高教育艺术水平的表现。传统教育遵循的是"棒打出孝子,严师出...  相似文献   

5.
张磊  李寅滢  鲁森 《考试周刊》2009,(4):228-229
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班干部"制度本应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方法。但是却逐渐演变成一种评优的方式,"班干部"变成一种对学生评优后的奖励。因此,这种错误思想的形成,就在班集体中产生了"官"即"权"、"官"即"荣誉"的消极影响。这种思想对学生、学校教育乃至社会风气都产生深刻影响,我们的教育应该从根本上深刻反思学校教育中这些消极影响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田小秋  蒋芸 《教师》2011,(16):57-57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相对脱节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结果是使学生本应表现出的高度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因而受到严重影响。基于这个问题,我由一个案例展开下去,从关注教材的角度出发,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7.
张洪敏 《教师》2012,(13):85-85
在单纯传授知识的旧教学观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遵循着固定的模式,即"以导入形式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教师讲授为主的新知识学习—以巩固新知识为目的大量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限制了学生探究未知的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面对生本教育,新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合作",实现"四变"。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暴力现象在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诉讼也不断见诸于媒体。关于教育暴力,过去人们谈论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的过度体罚行为,如拳脚相加、用小刀刮脸、用火钳烫手掌等。这类暴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尤其是对学生肉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教育“硬暴力”。随着我国教育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这无疑是我国教育的进步。然而,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容易被教育者忽视的教育暴力现象,那就是教育“软暴力”。这类暴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毫不亚于“硬暴力…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常在乎新授课"创设民主氛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而往往忽视评讲课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的评讲课可以用"喋喋不休"来形容,这些教师很少在乎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以及知识再获取的过程,而学生对教师的苦口婆心却"毫不领情"。因此,改变评讲课的方式,应是我们值得重视与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中的“精神暴力”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无助于教师职场幸福的实现,有碍于教育真义的彰显。合乎道德的教育应摒弃“精神暴力”,唤起学生的主体自觉;提升教师的幸福实践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以人为本,彰显教育真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暴力现象在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诉讼也不断见诸于媒体。关于教育暴力,过去人们谈论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的过度体罚行为,如拳脚相加、用小刀刮脸、用火钳烫手掌等。这类暴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尤其是对学生肉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教育“硬暴力”。随着我国教育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这无疑是我国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一般解读,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充分阐述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主要举措,即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给予教师学生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牛建勇 《甘肃教育》2010,(14):28-28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一个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17.
"自主、合作、探究"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实现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的"教"向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转变,这是当前课堂教学在方式方法研究上的热点和关键点。 关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界定,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表述。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曾说过:"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生命本能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处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阶段。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入对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有了更新的要求。为了保证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就必须要有新的突破。本文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生本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以及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贯彻"生本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是远程现代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和学生角色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转变实质是"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教师设计出"少而精"的作业要依纲扣本,顾及到不同层面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因此,教师要有"学生减负,教师增负"的教学意识,这也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