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是宋词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花卉意象。梅具有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的神韵美感,是宋词梅意象的精髓。由此,梅成为宋代词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具有了人格意蕴。姜夔存词八十四首,而咏梅词多达十八首,几乎接近全词的四分之一。姜夔的咏梅词融入其人格象征,借梅花写自身高雅的人格情操、托梅花寄寓忠怨之辞及情感体验、以梅花抒发凄楚苦寒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2.
在文人竞相咏梅的两宋,姜夔是创作梅词最多的词人之一。他叙写梅花,把对自己的人格、精神追求、人生感悟、相思之情以及对国势、时局的关注赋予梅花,写出梅之魂,在宋词豪放和婉约之间,别开清雅一派。姜夔的梅词呈现出空灵幽冷的意境和高雅的审美取向,其创作丰富了梅文化蕴含,提升了两宋梅词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姜夔词善于用萧条、荒凉的意象来表现环境的清冷。这与词人所处的时代、独特的生活境遇,以及受江西诗派的影响密切相关。清冷之境使白石词语言稚化和刚化,使其词呈现出清劲瘦硬的风貌。  相似文献   

4.
李婧 《华章》2009,(11)
北宋词人晏几道和南宋词人姜夔都写作了大量的恋情词,本文从二人情感表现、空间场景、使用意象、词作风格几个方面来具体探讨二人的恋情词作,并简要分析二人词作不同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作为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其词作中多处提及"酒"这一物象。但面对同样的"酒",词人却写下了表现不同情怀的词作,这跟词人自身的人生经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通过从诗酒文化中"人"的境界,来阐释李清照词中"酒"意象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姜夔词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运用“月”意象进行传情达意的,与文学史上同类意象的词作相比,白石笔下的“月”意象在表现思乡、怀远、哲理之思及高洁之志等文化意蕴时,独具清冷风韵。这种“冷月”风格的形成与姜夔的性格及经历、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及词作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梦的意象在纳兰性德词的意象群中占了主体地位,身为皇帝宠臣、权相之子的他由于其独特的人生际遇,形成了独特的气质和情感。由于梦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纳兰性德选择了梦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梦的意象的成功创造,使纳兰性德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苏轼笔下的月意象千姿百态,含义丰富。中秋月是他一生情感历程的见证,或象征团圆、再生,或寄托思念和自我身世,伴他从"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情壮志的青年词人到"心似已灰之木"的垂垂老者,其思想的转变从他的几首中秋词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意象.晏殊作为北宋词坛初期的著名词人,其《珠玉词》现存140首词作中,共24处提及“燕”,燕子成为晏殊词中高频率出现的一个意象.文章通过对晏殊词中丰富的燕子意象进行解读:或表现春光明丽之景,或叙写伤春惜春之情,或抒发相思离别之意,或哀叹时光沧桑之感,从中管窥晏殊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内心世界,进而探讨燕子意象与词人个性风格、审美趣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姜夔曾以"冷鸥轻燕"寄托自己的归隐之思,但"鸥"与"燕"作为姜夔笔下经常出现的鸟类意象,它们所体现的绝不仅是归隐之思。透过"鸥"与"燕",可以体味出作者内心的多种情怀:欲隐无路之悲,怀人相思之苦,世事无常之叹。  相似文献   

11.
论李清照词审美意象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对于词中意象的营造,倾注了卓越的睿智和大量的心血,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蕴含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传达出词人富赡的内心世界和清雅的审美追求,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包孕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心理感受,表现出词人极为执著和较高层次的审美追求,而这种审美追求极富启发性,有助于我们认识李清照的低沉基调和沉重的艺术氛围以及在这种基调和氛围之中的词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王锐红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3):28-30,33
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词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题材.清代文人杜诏的词作中就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他的写梦词或抒发人仕理想,或寄予思亲、思乡、思友之情,或表露归隐之志.真实生动地记录着词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梦"意象的解读是进入杜诏内心及其词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南宋词人姜夔,一生漂泊无所归依,从姜夔这一特定的客居身份入手,通过对家的阐释,分析姜夔飘零江湖有家难归时所面临的独特的生存困境,以及在这种生存困境中的独特感受,即其客居意识。从四个层次来解读姜夔客居意识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4.
南宋词人姜夔,青年时期为谋求出路,往来江淮十余年,五次寓居合肥。赤阑桥,是姜夔与合肥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重要地名。宋光宗绍熙初年姜夔第三次寓居合肥时填写了四首词作,在《淡黄柳》词序中,姜夔提到他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五年后,姜夔在七绝组诗《送范仲讷往合肥》(其二)中写道:"我家曾住赤阑桥"。由此对姜夔寓居赤阑桥,邂逅合肥女子,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结为知音的缘由,作粗略地考证。  相似文献   

15.
宋词中有很多写到落花的词。落花意象以其“伤春”与“伤逝”的凄美之情触动人心,它们寄寓了词人不同的人生际遇、人生态度和追求。男性词人从男性角度看落花、男性词人以女性角度看落花、女性词人从女性角度看落花,使得宋词中落花意象具有不同的情感内涵。此外,宋词中落花意象还影响到当代流行歌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纳兰词中雨意象出现频率颇高,统计起来,在纳兰性德的三百四十三首词中,雨出现了八十七次之多。可将雨意象归纳为四类,分别是思妻之雨、悼亡之雨、思友之雨和怀乡之雨。雨的意象的形成,与词人个人独特的感伤性格、词人自己一生的遭遇、词人的伤感的审美观以及传统的婉约词尤其是北宋词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词人,其词风格凄清、哀婉。这种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缘于他词作中意象的选择。在他笔下即使生机勃勃的事物也备受磨难,处于一种残缺状态。这独特苍凉的意象群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对悲剧生命的深刻理解。他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与其词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悲剧的生活导致了那些悲凉意象的产生,而残缺的意象又折射着他缺失的人生。文章从纳兰性德词意象的选择入手,从其词纷纭多姿的意象世界中反观其内心悲剧性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8.
杜娟 《考试周刊》2011,(15):13-14
姜夔(1152—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一生浪迹江湖,不曾入仕,布衣终身。他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扬州慢》一词即是他自度曲所填之词。词牌词题统一,因写扬州战后之景,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她的早中期的咏花词最能反映她"别是一家"的艺术风格。论文重点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荷花、桂花分别类分析,并结合李清照创作的时代背景、人生际遇、思想感情以及中国象征文化和西方美学的观点进行论述,阐释了李清照早中期咏花词的独到之处,说明了为什么早中期李清照笔下所咏之花不尽相同,最后从表现内容及艺术手法上总论李清照咏花词,肯定了一代才女李清照独到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词人姜夔和散曲家张可久,二人作品中均多用梅花意象传情写意,就其内涵言之,有相通点,更有相异处,作者拟从历史文化语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