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府官员在媒介中的形象呈现,不仅关系到政府形象塑造和现代行政机制的有效运行,也关系到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媒介对政府官员"雷人雷语"报道的定量分析,意在反思政府官员的媒介形象塑造与媒介素养的修得问题,也为媒介度量自身道德评判优位意识以及话语权的适当使用提供点滴参考.  相似文献   

2.
改进官员报道,当务之急是改变两极化报道的格局,让官员报道回归到生活常态,贴近百姓的生活体验。官员报道是一个重要的报道领域,它涉及政府形象的建构。所谓政府形象,是指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在作为行政客体的公民头脑中的有机反映,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它包括政府、公民、公民脑海中对政府认识的过程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问题"建构的新疆区域形象,是扭曲的负面的新疆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实客观的新疆政治形象是新疆电视台的责任.新疆电视台的《新疆新闻联播》通过对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的报道来建构政府形象,通过对普通民众的报道来展示民众对政府政策及行为的满意与拥护,建构了一个执政为民、管理高效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4.
岳子荷周丽 《视听》2016,(6):137-138
国家形象是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媒介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方式,在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中起到了"传声"与"扩音"、"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中,媒体的公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对事实的报道和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本文以《人民日报》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报道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这一事件的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三个“坚持”三个“不要”——谈《图书发行研究》的形象标志□徐召勋形象问题十分重要。好的形象是一笔无形资产,可以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国家的形象,企业有企业的形象,期刊有期刊的形象。本刊从创刊至今,已整整十一年。十一年来,它逐步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术界关于国家形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新闻传播》2014,(3):15-16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此,通过对中国学者关于国家形象研究成果的分析,归纳出其主要观点并进行了述评,提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构建与优化应坚持大小并举、内外兼修的方略,以期展现中国迅速崛起的发展中的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西班牙、葡萄牙,这是中共十九大之后国家领导人首次访欧,意义重大。为此新华社发表两篇专题报道,使用大量图片记录习主席的西班牙、葡萄牙之行。本研究主要是以图片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从多模态话语视角分析新闻报道中典型代表图片的意义、图文交互及报道如何构建积极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表明两篇报道图片意义显著,运用图文交互构建了新时代中国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并对以后的图文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大军事演习报道是树立国家形象,展示国防实力和战略能力,营造有利的国内外舆论环境,控制地区矛盾态势,扩大国家国际政治影响的重要载体。遵守军事演习报道纪律、把握军事演习报道口径、创新军事演习报道方式、坚持军事演习报道正确导向,是搞好新形势下军事演习报道的全方位要求。本专栏围绕怎样强化军事演习报道的新闻宣传意识、怎样把握军事演习报道的管控力度、怎样提高军事演习报道的思想性及怎样做好军事演习报道的策划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关键词表的基础上,以近三年中国重要报纸对公共图书馆的报道内容为样本,统计分析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的报道热点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功能"是早期关注的焦点;随着报道的深入和国家政策的出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现代化水平"、"服务理念"逐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建设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态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展现方式之一,而外交话语是国际社会了解国家理念的便捷途径之一。本研究筛选整理了2021-2022年我国领导人在国际会议上关于自然生态的讲话语篇,基于评价理论视角下态度系统资源,对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探究我国围绕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所做出的努力,旨在为话语分析等相关理论应用和国家形象研究提供一定借鉴。研究发现,语篇的态度资源分布和表达有效构建了一个坚持和谐共生理念、敬畏自然、可信可靠、主动作为、责任感强、合作共赢、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生态形象。  相似文献   

11.
李晶 《东南传播》2021,(11):97-100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国家形象的构建、国家形象的传播、国家形象的评估.全面把握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需要从多维度来认知.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形象和一个国家的政府、企业、文化、国民和舆论都密不可分.意大利的中国国家形象也是可以从以上维度来认知,没有来过中国的意大利人从文化维度和舆论维度来构建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在中国生活过的意大利人在互动接触中构建其中国国家形象.通过两类国家形象对比,互动接触能够构建出更加真实的一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社会舆情复杂多样,政府官员形象广受关注,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官员形象正在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总体,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在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政府官员在大学生心目中的第一印象需要提升,大学生获得政府官员信息的渠道绝大部分来自网络,但通常会理性分析才做出判断。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具备关注政府治理行为的公民素养及反思社会问题的正义感。针对社会上有关政府官员的传言或小道消息,大学生们认为消除其不良影响的途径首先是媒体的公开报道和政府的及时通报。本文最后提出改变人们心目中对政府官员不良形象的有效途径在于政府官员洁身自好,政府部门强化监管,以及政府机构与民众积极沟通的态度与诚意。  相似文献   

13.
张树彬 《青年记者》2017,(17):48-49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特大地震,尼泊尔、印度、美国的主流媒体对尼泊尔震后救援情况持续密集予以报道.本文对这些震后报道予以梳理,分析其中对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不利因素,反思我国对尼援助和震后重建的英语新闻报道,进而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在尼泊尔和南亚地区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用正确舆论引导人,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中央电视台是国家电视台,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宣传工作总的要求是:对内要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有利于全国的安定团结;对外有利于树立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坚持用正确舆论引导人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关键。舆论引导应加强针对性和预见性。这就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正确把握热点宣传的“度”,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做到正面报道生动活泼,引人爱看;批评性报道产生积极效果,让人信服,给人启迪,使人振奋; 3、改进采访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抓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5.
齐美煜 《新闻世界》2013,(7):307-308
【摘要】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反映了政府形象。政府形象也包括政府官员形象。一个亲民、爱民的服务型政府离不开廉洁、奉公、守法的政府官员。本文从政治传播的角度分析政府官员形象塑造的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在塑造政府形象的同时将政府官员的形象塑造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政治传播学角度,结合相关国际关系理论,对国家形象的功能价值和建构途径进行阐释;以国庆60周年报道为案例,通过对网络媒体的新闻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将国家形象概念操作化为政治、人权、民族等9个维度的指标,测量外媒新闻报道倾向,评价对外传播对国家形象构建的成效,试图得出各维度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及各维度间的关联。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形成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困境的内外部原因,并从战略传播角度提出建构和传播积极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书业内外     
是图腾正名还是文化屠“龙”据《重庆晚报》报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已经成为一个代表性的符号。但日前,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吴友富的一个名为《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科研选题,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吴友富在接受上海一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应该凸显出和平、和谐的理  相似文献   

18.
大众媒介在对一个国家进行报道的时候,经过不断的积累逐渐形成了该国家在媒介上的表现形象——国家的媒介形象。国家的媒介形象是别国民众认识、评价一个国家的主要的信息来源和参考依据。因此,在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中,媒介形象居于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从顺应民主政治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和满足受众知情权的角度看,媒体破除官员报道的旧思维势在必行。如果从广义上说,有官员名字出现的报道就算官员报道,那么此类报道在媒体中随处可见。如果从狭义上说,能体现官员生活、个性、喜好及其他特点的报道才算真正的官员报道,那么此类新闻在当下是凤毛麟角。偶尔有个落马官员私生活的新闻通讯或特写  相似文献   

20.
介绍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证形象的概念,提炼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证形象的特征,并与传统的作者被引分析进行比较;从狭义和广义上介绍期刊引用认同和期刊引证形象的概念,构建期刊引用认同和期刊引证形象的指标体系;界定机构引用认同和机构引证形象的概念和特征;提出引用认同和引证形象的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