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卢伟 《报刊之友》2013,(10):140-142
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广告作为引领消费的一面大旗,广告通过构建一系列符号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进行操纵,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了一定影响。广告符号对物的符号价值的建构,通过g『领流行与时尚刺激人的消费欲望,制造理想生活的乌托邦,在广告符号的控制下人极易被物所奴役和异化,本文试图从批判的角度在消费社会的视野下去探析这些广告符号。  相似文献   

2.
杨先顺  郝晟 《新闻界》2014,(2):45-50
消费社会背景下,品牌符号价值是理解奢侈品消费的最佳视角。本文认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体系由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心理价值、社会价值构成,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生产源于需求体系和社会交流体系两条路径的相互影响。奢侈品意义赋值过程可概括为:通过昂贵的价格和奢华的外观、广告中的明星和场景、时尚领导与秀场文化、商场服务与氛围等市场营销方式的互动构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理解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形成原因和形成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培育理性的消费态度,有助于引导社会的奢侈品消费循序渐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中符号的演变。随着信息沟壑逐渐消弭,跨越了文化、国家、民族的信息传播量渐渐增长。在我们消费符号的生态环境中,外来符号与旧有符号的冲突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消费世界中的符号趋同化现象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之下,笔者试图通过提出"符号生态位"这一概念(参考生物学中的"生态位"概念而提出)来描述符号消费的趋同化现象与该现象之成因。  相似文献   

4.
季靖 《新闻界》2006,(4):82-83
“符号消费”作为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由社会学家让·波得里亚(1996)首先提出,波得里亚认为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还有符号价值。所谓符号价值(波得里亚,1996),是指物或消费品在被作为一种符号进行消费时,是按照其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以及其他因素来计价的,而不是根据该物所包含的劳动价值来计价的。这就是同样的商品,品牌产品价格总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理由。符号消费(周晓虹,2005)就是一种主要消费商品符号价值的社会行为,它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  相似文献   

5.
在现今物质丰富的社会,人们对物的消费不仅仅停留在其本身的使用价值上,而更追求对物以外的价值,即符号价值的消费。符号消费的行为带来的是对生活的享受,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变异”的产品。本文以抗战“雷剧”为例,结合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符号消费的内容,以及符号学的相关知识来对这种“变异”产品的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消费社会的到来使得人的消费行为和生活发生了转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关系转变就是人与物的关系转变,即从最初的"人役物"转变为如今的"物役人".物对人的捆绑成为消费社会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现象,一方面它代表着物的丰盛,人对物的依附,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严峻的问题,即商品符号对人的绑架操纵.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作为后发式国家,通过对消费社会中符号操纵现象的探究分析,将有助于建立一个较为不同的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7.
陈萱 《东南传播》2022,(1):86-88
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意义与价值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符号消费成为现代社会消费的新趋势,不仅是消费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文化传播与社会交往.博物馆文创产品因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受到大众的喜爱.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外延性意指系统和内涵性意指系统进行符号建构,并引起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注与认同.受众对文化的认同进...  相似文献   

8.
黄艳秀 《新闻世界》2012,(6):257-258
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典型的品牌消费行为,其符号价值备受大众关注。本文着眼于中国奢侈品消费这种典型的品牌消费行为,剖析其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及其在消费符号化语境下的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下,商品成为一种符号,人们追求物的交换价值,关注符号的能指,人们的消费现象背后隐藏的是流行。流行在消费社会下,造成了浪费,继而破坏了环境,并进一步加剧了不平等。同时,流行与人之间始终存在距离,它没有真实的时间和空间,与美之间也有距离,尤其是它造成了人与自身身体的距离。流行在消费社会中得以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流行追求与符号的同质以及大众传媒的助力,而最根本是由于资本逻辑的主导。鲍德里亚用消费社会取代生产社会、过分重视交换价值而忽略使用价值是其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10.
消费时代以符号消费为主要特征,以寻求差异化为主要目的。品牌符号因其能给消费者带来有益联想,且是差异化的源泉,而成为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独特优势。其中,品牌的个性又是消费社会中品牌制胜的关键:从自我概念来看,品牌个性具有自我表达作用;从社会认同来看,品牌个性具有入际交往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瑶 《新闻世界》2012,(3):165-166
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建立在符号学的经验分析和人的原始欲望基础之上,对消费社会给予猛烈的批判。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个人的消费已不再满足于物品的功能性而更多的指向符号消费,折射出集体特征的符号印记。  相似文献   

12.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生产与消费逻辑进行了批判,进一步强调了生产消费过程的符号价值。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媒体迷群呈现了丰富的文本积极消费、展演的样态,并以积极参与生产的方式,与学者对其的"病态"、"狂热"等表征的描摹进行对抗和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消费产品的意义,此即符号消费的题中之义。在"优衣库联名款遭疯抢"事件中,目标消费群体即年轻群体想要通过购买此款T恤从而获得它所被赋予的个性符号,借以彰显自己的潮流个性。但是,T恤的所谓个性符号,实则是商家进行批量生产的范例,年轻消费者并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个性,反而容易在追赶潮流的过程中与同样渴望通过商品彰显个性的他人发生个性上的雷同。在社会转型期中,年轻群体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危机,欲借符号消费缓解焦虑。商家聘请明星代言的举动以及其他明星此前的自发代言行为,使得该系列T恤实现符号上的增值,即被赋予"购买此款T恤即可获得与明星红人等同的社会地位"的意义,驱使年轻群体产生消费行为。本文试图从这起疯抢事件中,探讨符号消费之于年轻群体的吸引力,理清个中的消费动机,从而为警惕符号消费对年轻群体造成的消极影响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的美丽神话——车展中的女性符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也是一个符号世界.放眼望去,各种商品、广告、促销、行为无不包含着符号的意义.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核心在于商品的符号价值.在此主导意识背景下,女性尤其是美丽的女性--作为视觉的焦点,俨然成为一种符号商品,成为大众的消费对象.本文通过探究车展中的女性形象,从消费社会外部语境、大众心理及女性自身特点等方面剖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饱受争议的保健品送礼广告在一片"指责"声中,既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效益,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研究采用消费者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保健品送礼广告的符号与意义生产过程.研究发现,保健品送礼广告的传播,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影响下,通过广告商的意义输出与消费者的符号互动,繁衍出新的文化意义与符号价值,实现了一种"文化增殖",进而促进了"送礼送健康"的符号消费与"送礼就送保健品"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6.
商业社会广告随处可见。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广告符码所构建的消费环境之中。本文试图以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为参照,探讨消费社会中大众的消费心理及广告的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亚萍 《新闻世界》2009,(10):150-151
在消费社会中,广告连接着消费者和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广告所建构的理念开始分离,消费者通过对商品符号的消费构建了自己生活方式,强化着人的生存尊严和荣耀与物品相关,但是,人们对使用价值的消费是满足“需要”的消费,而人们追求消费品的社会意义的消费则是满足“欲求”的消费。  相似文献   

18.
杨虹 《新闻世界》2013,(2):91-92
鲍德里亚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其思想理论影响着世界文化理论及有关传媒、艺术和社会的话语。①后期,鲍德里亚开始重新思考当代世界若干学术前沿问题,尤其,他特别重视消费和符号的紧密联系。②研究鲍德里亚符号学理论对经济学的影响,对于我们认识当代社会的诸多现象具有重要价值和理论指导性。本文以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为依据,对笔者工作当地矿区职工消费现状进行剖析,呈现出现代矿区职工消费的社会图景,从而引导矿区职工建立健康和谐的消费生活。  相似文献   

19.
王卫池 《东南传播》2021,(7):109-112
在媒介化生存的当下,人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对技术尤其是社交媒体的狂热依赖,形成了复杂的线上社会关系场域."SH名媛"事件是当下社会社交展演与群体伪饰现象的集中呈现.社交展演的泛化与人设营销、身份建构密切相关.媒介作为社会结构性权力建构关系秩序、人与人的关系逐渐物化、人与物的关系强化是话语空间集体粉饰的深层次原因.媒介仪式与符号消费使用户自我呈现逐渐走向异化,导致情感型数字劳动和人的主体性消解等问题.对这种"畸形表达"与"视觉欺骗"景观保持必要的警惕和反思,是规避被技术俘虏的风险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吴欣然 《新闻世界》2009,(7):133-134
符号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物质消费,符号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符号也不再完全依附于实物,而开始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并且日渐强势,符号的生命力也愈发体现出来。本文从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分析符号消费社会产生的原因,并结合鲍德里亚有关符号消费理论分析符号及其生命力日渐旺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