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踝关节是运动中最容易受伤的关节,其最常见的受伤形式是踝作跖屈内翻动作,最常受伤的韧带是距腓前韧带.试图通过对踝关节解剖学特征、生物力学特征、肌肉工作形式等方面情况的分析,为对踝的跖屈、背屈肌肉力量的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脚跖屈内翻位扭伤,骰骨区肿胀高突、压痛,脚外侧缘不能触地,只能用内侧支撑、跛行。这种单纯的骰骨区损伤,我们命名为“骰骨区小关节紊乱症”或“骰骨周围半脱位”。兹将一典型病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访谈法,根据解剖学知识,按24式太极拳套路顺序和步型转换统计足踝运动方式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4式太极拳中八种足踝关节运动方式都存在,其中以背伸和跖屈为主,分别占48.03%和34.50%,练习24式太极拳可改善足踝的跖屈和背伸肌肌力;但24式太极拳中足踝关节的内外翻运动方式较少,各占0.87%,可以和其他足踝运动方式编排所需组合;跖屈、背伸、内旋、外旋主要集中在丁字步和弓步转换上;提膝和仆步转换中包含六种足踝关节运动方式,其中内收和内翻为该步型转换独有。  相似文献   

4.
患者钱×,男,21岁,江苏省男篮一队运动员,×片号085。患者在1981年8月21日下午训练中带球上篮时,与斜插过来的防守队员互碰撞而摔倒,左足呈极度内翻位受伤。同伴即以担架送来就诊。检查:患者神清,右足自踝关节以下向内侧翻转,弹性固定于近90°位,不能活动。外踝侧皮肤高度紧张,完整的外踝轮廓于皮下清晰可辨。内踝在位。无骨擦音和皮肤破损。  相似文献   

5.
研究指压止血法结合冷敷处理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指压止血法结合冷敷的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冷敷的方法。对实验前后测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踝关节的周径有显著差异(P〈0.05);跖屈、背屈、内翻、外翻差异非常显著(P〈0.叭);踝关节的疼痛度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指压止血法结合冷敷相对于单纯的冷敷对减轻踝关节的肿胀程度、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降低踝关节的疼痛度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大小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20名13-15岁健康学生为受试者,采用单脚站立提踵方法评价跖屈肌群力量耐力,以提踵时间的中位数54s为分界线,将受试者分为跖屈肌群肌力小组(A组)和跖屈肌群肌力大组(B组),进行睁眼、闭眼单脚站立测试和稳定极限测试。结果:①睁眼单脚站立测试A组平衡能力稍弱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闭眼单脚站立测试A组LNG/A显著小于B组,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②稳定极限测试A组各方向的身体最大倾斜角度均小于B组,FLoS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小者平衡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矢状面上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7.
马蹄内翻足是小儿先天性畸形的多发病,男多于女,单侧多于双侧,临床比较常见。其表现为出生时即出现足内翻畸形,足前部宽,足跟部窄,足内收、屈,旋后及内收。跟健及腱膜挛缩。X片示:附骨排列异常,发育障碍和变形。从1984年以来,我们根据儿童时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两个生理特点,采用郑怀贤教授的按摩手法,配合铝合金支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4例,33只患足。跟踪追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单纯性慢性桡骨小头半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一1987年,作者研治了6例单纯性慢性桡骨小头半脱位患者,他们均无明显伤史,多为伤肢前臂于旋前位作突然猛烈、反复被动牵拉所致。作者采用改良的“郑氏”桡骨小头半脱位复位法(加用厘、顶、推手法)、前臂旋后加压固定悬吊法、还纳对抗功能训练法等治疗,取得了6例一次复位成功,5例痊愈恢复的良效。文中对伤因机转、诊断标准及与单纯下尺桡关节损鉴别点作了详细论述。作者认为是一种罕见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9.
颈椎损伤是一种严重而且危险的创伤,若治疗不当,常给患者带来残疾或死亡。笔者近年来诊治了20例颈椎骨折、脱位(非截瘫型)患者,运用我院郑怀贤教授治疗颈椎伤的独特经验,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尾骶部挫伤多合并尾骨脱位,甚则尾骶骨折,此类伤的特点是疼痛特重,患者多被迫采取俯卧位以图缓解疼痛。新受伤者尚有脊背抽紧似发冷样感觉。探讨其疼痛较重的原因:(一)脊髓的终丝下降骶管,由它的下口出来,止于第二尾椎体背面的骨膜,因此尾骶部的挫伤、脱位或骨折时脊髓的终丝直接受损伤。(二)臀大肌以广泛的短腱起自髂后上棘,骶骨和尾骨的背面以及骶结节韧带等处,因此臀大肌的舒缩活动必牵扯尾骶伤处,加重疼痛。笔者临床30多年共接诊过此类伤患16例,其中男1例,女15例;年龄16~45岁。1968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觉认知任务介入时不同踝关节稳定程度对纵跳落地姿势稳定策略与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36名男性高水平运动员,年龄(20.23±2.05)岁,按照踝关节稳定程度分为健康组(CON)、隐患组(LAT)和不稳定组(CAI),每组12人;随机顺序执行视觉认知任务及高台落地纵跳,并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cheffe法比较各组在落地阶段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肌电参数。结果:(1)重心前后移动范围(CAI&LAT>CON)、垂直和整体稳定指数(CON>CAI)差异显著;(2)落地瞬间的踝(CAI>CON)、膝外翻(CON>LAT&CAI)、髋屈曲(CON&LAT>CAI)髋外展(CAI>CON)角度差异显著;下蹲最低点时,踝跖屈角度(CON>LAT&CAI)差异显著,踝屈伸(CON&LAT>CAI)和内外翻(CAI>CON&LAT)活动范围、踝内翻角速度峰值(CAI>CON)显著不同;(3)50 ms落地负荷率(CON>CAI)显著不同;(4)落地前期胫骨前肌(TA:CAI>LAT&CON)、腓骨长肌(PL:CON>CAI)、内侧腓肠肌(MG:CAI>CON)差异显著;落地瞬间股直肌(RF:LAT>CON&CAI)、PL(CON>LAT&CAI)、MG(CAI>CON)显著不同;下蹲期臀中肌(GM:CON>CAI)、PL(CON>LAT&CAI)、MG(CAI>CON)达显著差异,而BF/RF(CON>LAT&CAI)、S/TA(CAI>LAT&CON)、MG/TA(CAI&LAT>CON)共同收缩率差异显著;推蹬期GM(CON>CAI)、股内侧肌(VM:CON>CAI)、股二头肌(BF:CON>LAT&CAI)、比目鱼肌(S:CON>CAI)差异显著,而TA/S(CON>CAI)共同收缩差异显著;稳定期VM(CON>LAT&CAI)、S(CON>CAI)显著不同。结论:髋关节屈曲与外展、较多踝关节外翻与肌肉共同收缩是踝关节不稳定运动员稳定关节的重要机制,而较早且快速的踝关节内翻速度是导致踝关节不稳定运动员反复扭伤的关键因子;可通过强化臀中肌提升髋外展能力,同时训练腓骨长肌以提升踝关节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步态和下肢主要关节的运动学参数的变化,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康复治疗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利用测力台和三维运动动作分析系统对照组(n=10)、轻患病组(n=13)、重患病组(n=9)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和进行步态分析和运动学参数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步态周期中的支撑百分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足跟着地期伸膝角度、支撑期最大屈膝角度和支撑期最大伸膝角度、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跖屈角度、最大背屈角度和最大伸髋角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患者明显的步态改变开始于足跟着地前,这不仅影响膝关节内外侧面承受的负荷,还可能导致现有病情的加重。患病组下肢主要关节参数明显异于对照组,提示存在一种代偿作用,但这种策略很可能只对轻患病组有效。  相似文献   

13.
黄参多糖干预运动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鼠进行大运动量游泳训练建立运动性免疫抑制模型,并灌胃黄参多糖(SGP)进行干预,以测定小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与体重的比值;采用迟发性变态反应(DTH)及ConA诱导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测试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脾脏抗体生成细胞检测(Jerne改良玻片法)及半数溶血值(HC50)测试体液免疫功能;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鸡红细胞实验测试特异性免疫功能.结果表明:大运动量的单纯游泳组小鼠免疫器官萎缩,足跖肿胀度、淋巴细胞增殖力、溶血空斑数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都明显降低.而应用SGP干预后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足跖肿胀度、淋巴细胞增殖力、脾脏生成抗体细胞数、半数溶血值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也有明显提高.表明黄参多糖(SGP)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及抗疲劳方面有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14.
遥距教育就是藉由科技化知识管理技术,使分处于不同空间与时间的人们,可以克服知识传递的障碍共同分享学习的具体典范。遥距教育固然不同于传统教育机构。但是现今的遥距教育在科技化的知识管理趋势中,其角色与功能也开始有了两项重大的转变:首先,藉由科技化的知识管理技术以满足学者互动的需求越来越高,克服时空距离的障碍逐渐成为次要的目的;二、遥距教育将从方便教与学的教学型组织(instructional instituion),逐渐转变为创造知识价值的知识型组织(knowledge i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5.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影响跨栏跑技术掌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心理的因素,还有所采用的栏距是否适宜的问题。迄今,对于适宜栏距的问题,在国内外的文献材料中,较少有过报导和分析。长期以来,人们对适宜栏距的概念、适宜栏距与非适宜栏距跨栏跑的特点、影响跨栏跑适宜栏距的因素、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点为教学和训练服务等问题,只有定性的认识,而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中国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脚型的差别,应用三维视频解析和人工测量的方法测试脚型数据,对1 284名成年男性和1 084名成年女性进行了测试,共有25个测试指标。数据标准化的方法为占脚长的百分比。比较结果显示男性脚型的25个测试指标均明显大于女性。标准化的指标中有22个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内侧足背、外侧足背、后足和中足的相对长度,第5跖骨头和跟骨的相对高度明显大于男性;而女性的脚宽、后跟宽度、脚跖围、跗背围、跟背围、跟踝围、内侧足弓高度、大脚趾高度和第1跖骨高度的相对数值明显小于男性;余下指标间的比较未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肘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收缩方式、不同运动速度、不同关节角度时力矩变化情况。为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实践提供参考,用BIODEX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测定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生物科学系9名男生肘关节屈、伸肌群静力和等速向心、等速离心不同运动速度的肌力。结果为:肘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矩与肌肉收缩方式的关系符合一般规律,即离心收缩大于静力收缩,静力收缩又大于向心收缩。肘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矩,在收缩速度为60°~120°/s范围内.无明显差异,可选为慢速测试速度。如测定快速肌力,速度至少提高到180°/s以上。肘关节屈/伸肌群力矩比率均值>1,即屈肌肌力大手伸肌肌力,但个体差异较大。并根据肘关节屈、伸肌群力矩、最大力矩与关节角度的关系,提出进行直立位屈肘力量练习时,可取肩关节屈曲10°~20°用的位置;进行伸肘肌群力量练习时,可采取直立位头后上举的抗阻练习。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髌骨软化症患者屈膝疼痛时股内肌和股外肌的肌电活动、膝关节X光轴位片以及伸膝等动力量测定,拟在探讨髌骨软化症患者髌骨疼痛、髌骨位置及股内肌机能状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髌骨软化症患者股内肌张力相对较高,导致髌骨向内偏移、屈膝时疼痛。而点揉血海穴后股内肌张力下降,髌骨位置外移并恢复正常,屈膝疼痛缓解。因此认为髌骨软化患者屈膝疼痛与骸骨向内偏移有关。建议在运动训练中注意掌握正确的动作结构,屈膝旋转时应保持大小腿和足在同一平面的同步活动,使髌骨保持正常的活动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乒乓球步法足部运动的生物力学规律,在步法训练上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并探讨乒乓球步法与运动员足踝部位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穿同款球鞋的20名乒乓球运动员在击球时分别做3种步法(跨步、并步和交叉步),采集并比较击球发力足在击球位置支撑阶段的足部运动学数据和地面反作用力。结论:1)跨步、并步正手位和3种步法反手位击球时击球发力足着地后足部的运动形式具有相似性,3种步法中击球发力足蹬伸离地时足部的运动形式具有相似性;2)交叉步击球发力足的踝关节屈伸幅度和跟腱角变化幅度最大,且受到地面垂直反作用力的峰值力及力的载荷率最大,运动员频繁采用交叉步步法可能增加踝关节疲劳性损伤的风险;3)3种步法击球发力足所受地面垂直反作用力的峰值力出现时,足部均处于最大外翻角度出现前后的翻转运动当中,加上踝关节此时的最大背屈状态,使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全国田锦赛男子铅球选手最后用力阶段三维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运动技术的现状及其落后原因,采用美国Ariel运动录像快速反馈分析系统对2008年全国田锦赛前8名中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7名运动员进行运动学分析,取其最好一投成绩来进行图像解析。结果表明:7名运动员存在左脚着地时膝关节角度控制较为适宜,但器械出手瞬间膝关节角上升不到位,前后差值不太理想;在器械出手瞬间运动员有不同程度屈髋后座现象;部分运动员右踝角、右髋角、右膝角伸展程度不够理想;最后用力所占总时间的比例较大;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存在右髋、右肩过早加速特征,整体动作速度欠积极,对球的持续加速能力较差,环节用力的顺序不尽合理,加速施力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