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循环荷载历史对饱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φ150×300mm的圆柱体试件,对饱和混凝土试件在不同荷载循环次数(0次、25次、50次、100次)与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s、10-2/s)作用下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荷载循环次数以及应变速率对饱和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经历循环荷载历史后的饱和混凝土峰值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随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饱和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先增大后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总体呈增大的趋势;随应变速率的增加,饱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整体上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生态型RPC材料在静态和动态荷载下的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0%~60%的超细工业废渣取代水泥,用天然黄砂取代磨细石英砂,采用超细工业废渣多元复合技术,制备出生态型活性粉末混凝土(ECO-RPC).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和不同养护龄期对ECO-RPC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霍普金森杆方法研究了高速冲击下应变速率对ECO-RPC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ECO-RPC各项静态力学性能不断提高.通过超细粉煤灰(25%)、超细矿粉(25%)和硅灰(10%)三掺制备的ECO-RPC性能最佳,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断裂能分别达到200 MPa,60 MPa 和 30 kJ/m2以上.ECO-RPC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随着应变率的提高,峰值应力及峰值应变显著增长,应力应变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不断增大,破坏特征从脆性转变为韧性.  相似文献   

3.
对调质42CrMo钢进行室温下各种应力循环和对称应变循环的低周疲劳实验,揭示材料的循环软化特性,棘轮变形和低周疲劳特性以及棘轮-疲劳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调质42CrMo钢体现出明显的循环软化;在应力幅值或平均应力较高时,试样的棘轮变形较大,其破坏形式为延性破坏,而在应力水平较低时,材料的破坏由疲劳裂纹扩展所致的脆性断裂引起;材料在应力循环下的低周疲劳寿命由于有棘轮变形的产生而受到平均应力、应力幅值、最大应力和应变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精细钢纤维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纤维掺量对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拉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4组12个精细钢纤维/PVA纤维混杂水泥基材料试件的单轴抗拉试验,测得其应力-应变曲线及相关抗拉力学性能指标。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含0.8%精细钢纤维试件的初裂强度为3.70 MPa,峰值强度为4.16 MPa,分别略低于最大值4.44 MPa与4.86 MPa,但峰值应变为最大值0.858%,材料韧性优于其他试件。过多的精细钢纤维不利于纤维发挥其增韧作用。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适用于混掺精细钢纤维/PVA纤维水泥基材料的单轴拉伸应力应变本构模型,模型拟合结果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30WGP1600无取向电工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探讨了线切割和激光切割加工方式对电工钢疲劳寿命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激光切割加工方式大幅提高了材料的疲劳寿命。其主要原因由于激光切割试样边部产生薄的硬化层,并对试样表面引入较大的残余压应力,且上下表面应力比的绝对值较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热载荷下梯度结构硬质合金的弹塑性响应.样品几何模型为二维梯度结构的轴对称圆柱体.通过引入约束因子构建了梯度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方程.数值模拟表明:当材料温度从初始无应力的800℃下降到0℃时,在样品表面出现了压应力而在富钴区出现了拉应力;表面压应力的最大值为254MPa,富钴区拉应力的最大值为252MPa;在钴相浓度差等于或大于0.3时,钴相梯度区出现了明显的塑性流动;当温度从0℃上升到800℃时,总的塑性应变达到0.0014.塑性流动有利于降低材料内部的热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7.
探索奥氏体不锈钢S30408超低温屈服强度的概率分布,是构建深冷容器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基础工作。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基于非预应变与9%预应变奥氏体不锈钢S30408超低温屈服强度的有效试验数据,对其概率分布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1)在显著度为0.05时,非预应变与9%预应变奥氏体不锈钢S30408的超低温屈服强度都是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2)双侧置信度为98%时,对于9%预应变奥氏体不锈钢S30408的超低温屈服强度,其均值位于546MPa与583MPa之间,标准差位于39.50MPa与66.52MPa之间,变异系数位于0.0678与0.1218之间;对于非预应变奥氏体不锈钢S30408的超低温屈服强度,其均值位于487MPa与526MPa之间,标准差位于51.42MPa与79.25MPa之间,变异系数位于0.0978与0.1627之间。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飞机轮载作用下沥青道面荷载影响范围,分别选取柔性基层(flexible base, FS)和半刚性基层(simi-rigid base, SR)沥青道面结构,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获取了B737-300、B767-300ER、B777-300ER这3种机型轮载作用下沥青道面结构力学响应,分别以各力学响应量峰值的1%、5%、10%为界限,从道面表面弯沉、土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沥青面层底部拉应力3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机型荷载作用于沥青道面荷载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3种机型荷载作用下,道面表面弯沉按峰值的1%、5%、10%得到的最大影响范围分别偏离中心线约12.793、11.354、10.515 m;土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按峰值的1%、5%、10%得到的最大影响范围分别为7.457、6.479、5.705 m;沥青面层底部拉应力按峰值的1%、5%、10%得到的最大影响范围均为7.734 m;选取道面表面弯沉和土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分析时,不同的道面结构对荷载范围具有明显影响,而选取沥青面层底部拉应力分析时,不同的道面结构对荷载范围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测量了Ni51.6Mn23.4Ga25单晶的交流磁化率、电阻、有无磁场下的相变应变.结果表明该材料的马氏体相变温度为252K,相变热滞后仅为6K,自发相变应变量高达-1.15%.沿应变测量方向和垂直应变测量方向施加960KA/m的磁场,双向形状记忆的应变量分别增强到-2.35%和0.56%.分析表明该单晶的大自发相变应变量起源于内应力诱导的变体择优取向,而磁增强的相变应变量归功于外加磁场通过孪晶界移动的方式诱导的变体择优取向.  相似文献   

10.
在对12%Cr转子钢在室温、566℃和600℃时进行应力-应变试验时,当滞后环曲线基本稳定后,分别选择不同循环周次卸载下未断的试样,然后重新安装一个试样在同一应力-应变曲线下进行再次试验,直到有试样失效为止.采用应变控制,应变幅分别为0.7%和1.4%,应变速率为0.004/s.用透射电镜对不同循环周次的试样进行观察,在600℃以及室温下都可观察到循环硬化现象,透射电镜研究表明,在室温和高温条件下都有位错胞出现,随着温度的增加动态回复的影响变得非常明显,高温下位错的密度明显降低,其中的位错胞经过600℃1 h回火仍然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1.
对CFRP约束预压混凝土的轴压性能试验进行研究,并对混凝土的峰值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于CFRP约束预压混凝土,峰值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归结为等效圆柱约束刚度Er,混凝土弹性模量Ec和预加轴压比B三个因素。参考已有峰值应变模型,结合参数分析,对已有峰值应变模型进行改进,提出CFRP约束轴压预压混凝土的峰值应变预测模型,为CFRP约束预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模型的参数确定提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单轴压缩下水灰比对发泡混凝土延性特征的影响,对六种不同水灰比(P=0.50、0.53、0.56、0.59、0.62和0.65)发泡水泥混凝土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利用峰值应力及残余应力获得发泡混凝土的脆性度系数随水灰比的关系,最后对破坏后混凝土的端口进行电镜扫描获得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的增加,发泡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降低,峰值应变及残余应变升高;发泡混凝土的峰后应力降、峰后应力下降的相对速率及脆性度随水灰比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脆性特征试样分布减少,而韧窝数量及尺寸逐渐增加,且韧窝间彼此相互贯通趋势加强。脆性度及微观形貌特征的演变说明水灰比越高,发泡混凝土的脆性度越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利用自行研制的激光测氢装置,测量了焊接接头和U型试样中的氢分布,并且推导了U型试样弯曲部分(塑性变形区)的应变、残余应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在焊接接头中,1.沿熔深方向上,氢分布是不均匀的。最高氢含量在熔合线附近;2.氢的具体分布情况,取决于焊缝金属和母材原始含氢量,以及金相组织。在U型试样中,1.计算应变的公式ε_θ~ρ=(tθ)/(πr_0)和应力公式σ_θ=F((tθ)/(πr_0))~n可以用来计算无明显反弹的U型试样弯曲部分的应变量和残余应力值。1Cr18Ni9Ti(C.R.)钢的F=990MPa、n=0.146;2.氢分布明显受应力和应变的影响。应力、应变值愈大,含氢量愈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生态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o-HDCC)在结构设计中所需要的参数,研究了养护龄期对Eco-HDCC抗压和抗拉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计算粉煤灰反应程度、非蒸发水含量和孔溶液pH值以揭示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Eco-HDCC的抗压强度、峰值压应变和极限抗拉强度均呈增加趋势,而龄期对Eco-HDCC极限压应变和极限拉伸应变有负面影响;随着龄期的增加,粉煤灰反应程度和非蒸发水含量逐渐增加,而孔溶液的pH值却呈降低趋势.考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建议使用养护28 d后Eco-HDCC简化的抗压和抗拉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添加Al的Fe-0.6%Si无取向电工钢主要{hkl}的点阵畸变、形变织构和再结晶织构,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现添加0.3%Al后,Al N质点的存在增加了冷轧晶粒的点阵畸变,降低了有利织构组分的相对点阵畸变储能和γ-纤维织构(111//ND)的密度,导致成品中的有利织构组分减少,磁性降低。延长退火保温时间是改善添加0.3%Al的Fe-0.6%Si无取向电工钢磁性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园轴从开始屈服到完全屈服时的应力、应变,以及相应的极限扭矩。推出这一扭矩只比轴开始屈服时增大1/3,并为轴的极限承载能力。说明要保证轴的工作应坚决避免轴周边屈服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分析了在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在三轴固结不排水应力路径下考虑土应力应变非线性的孔隙水压力方程,根据有效应力路径唯一性原理,推导出适用于其他应力路径下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的孔隙水压力方程,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方程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316L不锈钢进行了大量的单轴棘轮和蠕变试验,建立了描述该材料单轴短时蠕变演化模型。根据已有的棘轮效应研究结论,该材料的蠕变变形的多项特征与棘轮变形规律一致。提出了棘轮效应和蠕变变形机理一致的假设,认为棘轮变形实质上是材料在应力循环中的瞬时蠕变变形累积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一套棘轮变形的蠕变算法以计算材料的棘轮变形,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证实该假设在一定条件下成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铣削参数对TC4钛合金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建立了硬质合金立铣刀铣削TC4钛合金的三维铣削模型。以刀具角速度和进给速度作为输入载荷变量,探讨不同铣削参数TC4钛合金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残余应力随刀具进给方向不断减小,在进刀槽处残余应力值大于退刀槽处的残余应力值;在进(退)刀槽纵向深度方向残余应力随着距离铣削面越远应力值越小,最大应力值分布在距离铣削面0.2~0.25 mm区域;当纵向深度距离铣削面0.5 mm时,残余应力急剧减小至300 MPa左右;当刀具角速度为314 rad/s、进给速度为1 800 mm/min时,铣削面残余应力相对较小。该仿真结果为不同铣削参数对铣削面及其纵向深度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某主跨85m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建立局部精细化模型,对拱座进行受力分析。研究表明:拱梁组合体系拱桥拱座的结构刚度比较大,在拱脚最大弯矩工况下,最大变形出现在哑铃型拱肋加载截面下缘,变形值仅为4.3mm;拱座整体应力分析表明,结构受力以纵桥向受压为主,整体应力值不大,拱肋与拱座节点交界面因刚度突变出现了较大的应力变化,存在不大于1MPa的主拉应力;除了端横梁预应力锚固处压应力在10MPa左右,其他部位应力绝对值均在1MPa以下,满足要求;为了进一步优化结构受力,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应在结构中增加加腋、倒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