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普特南强调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甚至康德的思想中发现了与实用主义相似的因素:既强调可错论又反对怀疑主义。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普特南对实在论的构想。其中康德的影响集中于内在实在论中世界依赖于心灵对它的表征的观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影响在于普特南长久以来对功能和用法的重视,而经典实用主义直接启发普特南用多元主义与一种朴素的直观对抗形而上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兼逻辑学家蒯因、普特南和哈克基于各自的认识论与形而上学立场都曾明确主张逻辑可修正。蒯因的逻辑可修正论根植于他的整体主义知识观,而普特南的逻辑可修正论与其实在论立场密不可分。哈克在批判地吸收蒯因、普特南逻辑实用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以皮尔士为代表的古典实用主义,主张更加彻底的知识可错论和激进的逻辑可修正论。尽管蒯因、普特南以及哈克的逻辑可修正论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逻辑可修正性仍然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普特南实在论思想经历过两次重大转变,对知觉问题的考察在推动其后期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学界对此讨论甚少,知觉理论在普特南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常常被忽视。在消除传统哲学中心灵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知觉分界面的尝试中,普特南从内在实在论彻底转向实用主义实在论,对知觉问题的考察和审视构成其后期实在论思想的哲学根基。对知觉分界面的成功消除促使普特南回归到生活实践中,以实践为原则重构一种新的哲学视野,形成一种具有实用主义倾向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4.
像费耶阿本德等后逻辑实证主义者一样,纽拉特在对波普证伪主义的批评中反对科学有单一的方法。纽拉特对实在论问题的讨论亦构成了对波普基于证伪主义的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批评。尽管如此,文章论证了纽拉特的基于科学实践的正面的、语境主义的哲学中仍然存在规范性的资源回答科学合理性问题,从而避免相对主义。纽拉特用以取代形而上学实在论的,则是他的"在科学中讨论实在"的自然化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5.
普特南一生曾提出过多种实在论。我们认为,他最近的观点实际上仍是一种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间的联合,即他先前所谓的"内在实在论"。要准确把握普特南内在实在论,就必须澄清他是如何克服形而上学实在论:即破除关于真理和理性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二分和破除事实和价值的二分。我们主要讨论"常识实在论"和"实用主义实在论"与"内在实在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主客观问题是关系到心理学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如何以客观无私的方法去解构带有主观性的心灵,是心理学家们面临的难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心理学中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奉行的符合论真理观的科学主义心理学和奉行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后现代心理学.基于普特南内在实在论哲学的立场上,分析了两种真理观的内涵、表现及其是非功过,并重点阐释了普特南哲学对于心理知识观重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围绕心理因果性问题的还原主义和非还原主义之争是当代心灵哲学中最重要的学术焦点之一。以金在权为代表的还原主义者试图从因果解释、层级世界模型、物理实在论的角度回应非还原主义者的质疑,并为其立场提供形而上学的辩护。然而,我们的分析认为,近半个世纪来金在权对心理因果性的论述反映出他不断弱化的物理主义承诺以及不断退守的还原论纲领,也揭示出当代还原论旨趣的心灵哲学难以突破的限度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从夏佩尔的经验主义和信念总和的本体论,普特南的逼真实在论和指称语义学本体论及邦格精确的系统的唯物主义的构建,阐述现代科学本体论的合理之处和进步。科学本体论与传统本体论不同之处就在于不预先设定世界的实在性,而是求解它是什么。从传统思辨的立场转向实证的立场,这是科学本体论主要特点之一。我们时代建立起来的本体论都依据科学,并随之发展。  相似文献   

9.
普特南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经历了起转承合的学术历程,即起于立——建立科学实在论,转于破——扬弃科学实在论,承于卫——捍卫内部主义实在论,合于真——反璞归真,回到生活实践。并且每转向一个新的阶段,都是对原有思想或理论在更高层次或更高水平上的超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指称问题是有关语言与对象关系的问题。普特南在批判和继承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自然实在论哲学观点,从而由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再超越两者的对立,最后回归生活实践。为指称理论走向生活实践的层面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学者J·J·C·斯马特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普特南后期的实在论与比他早近一个世纪的皮尔士的实在论是相似的,但他没有就这一点展开论述.在今天,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再次成为国际哲学研究的中心论题的时候,考察一下目前因首倡一种内在实在论而闻名的普特南与近年来重新在美国以及国际哲学界引起追忆热情的皮尔士两人的哲学实在论之间的异同,将是颇有兴味的.事实上,我们会看到,深入地进行这一考察,能揭示出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斗争的一些本质方面,同时也喻示出某种解决争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外在主义通常被认为是认知科学和现象学“彻底逆转”后的走向与发展成果。然而文章认为,外在主义在分析哲学中有其存在论基础与根源,尤其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叙述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词符号的形而上学研究介入对预期、意义、信仰等内在意识状态或过程之具体概念的逻辑分析中,并与此同时对传统的内部意识模型进行了彻底的消解与批判。从其整个分析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外在主义思想发微、凸显于前期维特根斯坦向后期维特根斯坦转变的过程中。在分析哲学这种走向的影响下,外在主义思想成为未来哲学理论研究的生长点和出发点,揭示并体现了维特根斯坦哲学“理论维度丰富性”和“历史影响广泛性”的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理查德·罗蒂立足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后哲学文化论,建立的协同性实用主义,批判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的认识论、反映论、符合论和真理观,肯定解释学的功能与教化作用,否定客观性、绝对性、永恒性和不变性,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在论,主张解构形而上学,创立无冕哲学,提倡工具主义、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心灵与社会的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真理问题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理论为真或近似为真被视为科学实在论立场的必要部分。然而德维特主张实在论应当排除与真理有关的语义学和认识论,倡导无真理的实在论;此外,实在论的视角主义、建构经验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均可视为消除或削弱科学实在论与真理关系的尝试。上述立场构成了科学实在论与真理关系的消除主义进路,该认识有助于人们形成更恰当的实在观。  相似文献   

15.
如果将真理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之吊诡称作"真理的二律背反",那么近数十年来,许多哲学问题都是为了解决这个二律背反.希拉里·普特南、卡尔-奥托·阿佩尔、尤尔根·哈贝马斯似乎试图表明真理的绝对主义不必导致形而上学,而理查德·罗蒂则试图表明对真理的绝对主义的批判不必导致相对主义.通过对上述两方围绕真理问题论争之理论基础的分析,可以看到真理、偶然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6.
在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的视域内,罗蒂哲学的后现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对传统的科学哲学反思过程中,罗蒂提出了反基础主义的口号,极力主张反实在论,及表象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从而终结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在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方面,罗蒂的基本策略是以解释学替换认识论,以“弱理性”取代“强理性”,以协同性诠释客观性;在划界问题上,罗蒂批判了科学霸权主义,再次重申了划界问题的消逝。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革命之所以能够从根本上终结整个柏拉图主义,乃至全部理性形而上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拒绝从一切抽象的自我意识出发,去构建一种"思"的形而上学大厦,而是以现实的、具体的身体为其理论枢轴,并且由此构成了终结全部形而上学的全新地平线.在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解读中,发现了一种不同于医学科学意义上肉体的,而是作为一种身心合一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具有社会性与历史性维度的生命始源意义上的身体.在马克思哲学中,诸如感性、实践活动、异化、解放等基本范畴实际上是密不可分地统一于身体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普特南以理论的方法论合理性为实在论的依据,这本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普特南并没有给出充分的说明,以至于范弗拉森对此只能做一个同样简单的反驳。我们可以把理性概括为融贯性、证据性、经验性和历史性四个原则,根据这个标准对本体论实在论与怀疑论、反实在论进行合理性的比较,以对理性的片面理解为前提,对经验性原则的否定为方法论结论,以不融贯的本体论信念为蕴含的怀疑论、反实在论在理性上是不健全的,本体论实在论具有显著的相对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范·弗拉森沿袭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传统并采取语义经验论的反实在论立场,从自然规律存在的动机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两个方面批判了传统实在论的自然规律观,提出了语义学方案,以解决自然规律面临的推理与识别问题,呈现西方科学哲学领域中研究自然规律问题的新样本.但是,范·弗拉森的观点有失偏颇,片面强调逻辑分析而忽略了哲学与科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具有不可知论、主观主义与相对主义倾向.为此,文章主张一种主客互动论的自然规律建构观.  相似文献   

20.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本世纪英美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 ,构成了当代英美哲学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两大领域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无实在论、非实在论以及准实在论等之间的争论是英美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与达米特的理解理论之间的论战推进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不仅如此 ,这场争论还涉及其他哲学领域 ,并将对新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