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30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惧怕否定评价的关系。结果表明:(1)依恋类型和惧怕否定评价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惧怕否定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害怕型、专注型依恋与惧怕否定评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安全型、冷漠型依恋与惧怕否定评价之间存在负相关;(3)依恋类型对惧怕否定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兰州某大学的300名学生为被试,研究了汉族、维吾尔族大学生依恋类型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在依恋方面,维吾尔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的依恋;现在正在恋爱的大学生比没有恋爱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安全型依恋;(2)在孤独感得分方面,人口学变量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和孤独感之间存在着极为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大学生恋爱幸福感问卷,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类型和大学生恋爱幸福感之间呈显著相关。(2)成人依恋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恋爱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人际关系、自测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成人依恋模式问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人际关系测量表测量曲阜师范大学本科生307人,其中男143人,女155人.结果表明:在普通大学生中,除生理健康项目上安全型(B型)依恋者和回避型(A型)依恋者的差异不显著以外,安全型依恋者(B型)在身体、心理、社会及总体健康和人际关系各项目上都显著优于不安全依恋类型者(A型、C型、D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恋爱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大学生恋爱幸福感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家庭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恋爱幸福感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恋爱幸福感三者之间大部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成人依恋的回避因子和焦虑因子与家庭教养方式中父亲因子(惩罚、严厉II;过分干涉III;偏爱被试IV;拒绝、否认V;过度保护VI)和母亲因子(惩罚、严厉II;拒绝、否认III;过分干涉、过度保护IV;偏爱被试V)存在显著正相关;成人依恋中的回避因子与恋爱幸福感中所有因子都存在高度显著的负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因子与恋爱幸福感中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父亲因子(过度保护VI)和成人依恋中的回避因子对恋爱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成人依恋中的回避因子对恋爱幸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家庭教养方式中父亲因子(过度保护VI)对恋爱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然而成人依恋中回避因子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因此,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成人依恋对恋爱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依恋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60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初中生依恋风格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初中生安全型依恋风格人数最多,其次是迷恋型和冷漠型,恐惧型人数最少;女生迷恋型人数明显多于男生;独生子女安全型人数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恐惧型人数明显多于独生子女。初中生依恋风格的亲和性与心理弹性各因子显著正相关,焦虑性与心理弹性各因子显著负相关;安全型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不安全类型,特别是冷漠型和恐惧型。初中生的依恋风格以安全型为主,不同依恋风格的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初中生性别角色特质的分布状况,以及各种性别角色类型在依恋风格上的差异,了解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与依恋风格的相互影响。方法对401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被试中未分化特质者最多,其次为双性化特质者(X2=44.197,P<0.000);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初中生的依恋风格差异显著(X2=44.197,P<0.000);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初中生的亲和性显著高于另外三种性别角色类型初中生(F=7.411,P<0.000)。  相似文献   

8.
锻炼依恋是锻炼者与锻炼之间形成的稳定持久的心理联结强度。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了锻炼依恋与锻炼坚持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锻炼依恋存在性别差异;锻炼信任度、自我关联、亲近感、中断不适和行为投入和锻炼依恋有显著正相关;锻炼依恋可以显著预测未来锻炼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人依恋呈现阶段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模式随着成人依恋的阶段性发展产生解构和重构。安全型成人依恋保持了对本民族的认同,提升了对外民族的认同;不安全型成人依恋强化了对本民族的认同,降低了对外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班级凝聚力建设是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目标,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凝聚力建设中加强团体内成员的吸引、认同、支持等情感因素至关重要。团体依恋作为一种内部心理表征影响个体在团体中的期望和行为。借鉴团体依恋的核心思想,通过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深度分享,区分依恋类型等方法,加强班级成员深层情感联接,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依恋及其形成的阶段、前提、类型及特征、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提出了依恋的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机抽取北京市流动儿童210名,对照组非流动儿童120名,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抑郁量表以及自尊量表进行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其心理适应相关明显;流动儿童的依恋关系存在着特殊性,在亲和性、依赖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在消极性上显著高于普通儿童,而在焦虑性上二者没有显著区别;流动儿童在依恋与心理适应这两方面的相关程度低于普通儿童,依恋对心理适应各维度的贡献低于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13.
对国外成人依恋问卷(Adult Attachment Questionnaire,AAQ)翻译后分两次对793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删除不合适的项目后检验其信效度。结果表明:(1)修订的AAQ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各5个项目;(2)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项目因子载荷在0.47~0.90之间,两个因素共可解释总体变异的58.66%,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较为理想;(3)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的α系数、组合信度、效标效度、会聚和区分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儿童依恋关系的建立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依据依恋理论,婴幼儿依恋的建立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多关系的连续过程。因而儿童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要因人而异,要创设良好的家庭和幼儿园环境,要建立多重依恋关系,形成良好的持续的依恋系统。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公园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为游客提供精神、娱乐等非物质利益是促使游客履行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因素。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为前因变量,以地方依恋和游客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构建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模型,实证研究发现:(1)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是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前因变量;(2)地方依恋与游客满意度分别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3)地方依恋与游客满意度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行为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儿童早期亲子关系对儿童问题行为的作用;儿童问题行为对亲子关系的作用;儿童早期的亲子关系与问题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亲子依恋以及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调适等,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和研究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1)不同类型学校的物理教师对自主学习有关知识的了解和对自主学习的态度、评价不同;(2)物理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情况与所教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总体发展水平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3)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4)高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发展水平跟物理学业成绩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5)高中各年级学生在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I(6)高中男、女生自主学习发展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回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27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孤独感普遍较高,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孤独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2,p<0.01),与社交回避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4,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回避存在显著负相关(r=-0.193,p<0.01);(3)孤独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社交回避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孤独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大学生父亲在位、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之间的关系,采用父亲在位中文简式版量表(FPQ-R-B)、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自尊量表(SES)对陕西省某所省属普通地方高校5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父亲在位、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性别和户籍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在不同户籍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父亲在位、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存在两两相关关系;自尊在大学生父亲在位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37.11%.结果表明:大学生父亲在位会通过其自尊影响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0.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自拟《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调查问卷》探讨网络游戏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对调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发现,各项症状自评分与是否参与网络游戏关系密切,不同游戏类型之间的恐怖、偏执、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因子分之间在存在显著差异,症状自评各因子在对待网络游戏的正反态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以认为大学生网络游戏的类型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对待网络游戏的负面评价所造成的压力也是导致某些心理症状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