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林非有着20世纪散文理论家和散文家的双重身份,不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创作方面他都有着巨大的成就,对他的散文理论和创作实践进行分析,对于把握散文发展的时代脉搏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林非的创作理论为基石,分析其作品,评价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道林非先生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他在鲁迅研究、散文研究与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让我仰慕不已,买过他的《鲁迅和中国文化》《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似懂非懂,但却从此给了我一把洞悉鲁迅和了解现代散文作家创作的钥匙。可以说,早年在我内心里种下的喜欢鲁迅、热爱散文的种子,林非的书功不可没。事隔多年,我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文学青年了,整日的要为生计奔波,静下来阅读林非几成奢侈。然而,命运注定我和林先生有缘,因为《语文世界》,我得以面对面对他作了这一次专访。少年的两个世界林非是江苏海门人,1931年生。那个时候是旧中…  相似文献   

3.
林非先生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研究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科学地界说了散文创作与研究的特点、关键、使命价值和自己的“散文关文观”,建构了自己系统的散文理论范畴体系,着力倡导散文创作的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努力实践散文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的创新发展,对新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起到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道林非先生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他在鲁迅研究所,他在散文研究与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让我十分仰慕,买过他的《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鲁迅和中国文化》,似懂非懂,但我却从此有了一把了解现代散文作家创作和洞悉鲁迅的钥匙。事隔多年,我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文学青年了,整日要为生计奔波,静下来阅读林非几成奢侈。然而,命运注定我和林先生有缘,因为《语文世界》,我得以对先生作这一次专访。 少年的两个世界林非是江苏海门人,1931年生。那个时候,战争、动乱、贫困,横扫整个神州。然而,林非的家却是一个例外,由于父亲经营…  相似文献   

5.
浚源疏流体备思精——评林非主编的《中国散文大辞典》阮忠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其实中国也是一个散文的国度。近几年来,散文为广大读者喜爱而有一股股创作与欣赏热潮,闲适散文、文化散文、抒情散文等等同时并出,彼此竞放,令人目眩。相形之下,当代散文...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一个批评家应该是一个探险家,为着发现肥沃的新陆,不惜备尝艰辛,需要跨过荒原.穿过沙漠,越过冰海;为着理论发现,他要带着热情、自信与勇气,去作思想的跋涉与批评的探寻。这次为撰写本文,在将林非近年来有关散文的理论批评论著阅读了一遍之后,我对此有了最为真切的体验和认识。不消说,林非正是这样的善于发现与探险的具有勇敢精神的批评家。除了众所周知的颇见新意和深度的鲁迅研究而外。他在散文批评领域,也有着个性化的理论发现和创造性的思想探索,显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代感的批评家的独立个性与风范。与愈来愈显示蓬勃生机的散文创作相比,当代散文批评与理论的苍白和贫弱,是不言而喻的。假如将时间推至十年前,这种印象和感受就会更加突出。而林非的散文批评与理论研究工作,恰恰就起步于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林非先生在其散文创作理论中认为,无论是散文的创作还是对散文的研究,创作者的感情真实性与投入程度是第一要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次要的,不是决定性的。但是,从散文的起源与发展的情况对比来看,客观写实性就是散文的灵魂和根基,一旦这个根基动摇,散文也就不成其为散文,而会产生异化性发展。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种的散文绝大部分地剥离开了其初源时期地功利性,但是其基本特征并没有改变,既散文是不能脱离其客观写实性而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对“游记散文”概念的界说,各家自是不同。由是,就林非、余光中和叶圣陶等对其的定义在五个方面提出质疑。然后给出对游记散文的界定,不是为了严格的框范,而是从个人理解与研究的角度,为游记散文的特征作一个总结:游记散文是创作主体游走于天地人间,在同游客体的互在互动中,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艺术化表现出来的散文体裁。  相似文献   

9.
观当代散文,令人啧啧赞叹的作品灿如群星。但是令人击节叹赏,又久久回味,久久深思,久久体验,久久出新,甚而久久融于生命的散文则不多见。《我与地坛》(史铁生)、《寒风吹彻》(刘亮程)等佳作可谓其中珍品。是什么魅力能让一篇文章萦饶于我们的生活,回响在我们的生命?本文试图由《寒风吹彻》浅谈散文语言内涵的“三位一体”,妥当与否,还请赐教。林非先生认为散文的语言“最好都应该具有流畅、单纯、洁净的美质,并且还能够清澈见底,发现载动它一泻千里或涓涓流淌的力量,这正是易于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情致和感情的力量”。(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林非先生对我国现当代散文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如何正确确定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对待作家作品受时代和社会思潮影响及发生的复杂变化、考量散文作家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评判现代散文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系统而重要的“散文史学研究观”。  相似文献   

11.
郭风散文诗刻意描绘准确而又单纯的形象,抒发强烈而又真挚的感情,同时又闪耀着深邃而又隽永的哲理光芒。在创作实践中,他善于缘情造境,寓理于境,使形象、情感与哲理有机契合,创造出了清丽幽雅、含蓄隽永的"郭风式"散文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散文的辞意美要求情真、理迭、语美,张晓风的散文在当代台湾文坛以美文著称,她不仅将文章写得情深意浓,趣味横生,同时也将文章写得引人深思,启人智慧,再加上意象纷呈的诗性语言,使其散文堪称辞意双美,达到了一种如“拈花微笑般的自然和谐“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早期散文清新灵秀,飘逸自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独秀于中国文坛,为新时期散文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可贵贡献。其散文写作艺术独树一帜,风格自成一家,源于其新鲜的审美感悟和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底  相似文献   

14.
散文是美文,场面是重要的美化手段,它不仅是写作主体寄寓美学理想的抒情意象,而且也是组合和凝聚散文深邃意境的有机组成,它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审美价值,丰润着散文写作的理论,拓阔着文学创作理论的研究领域,推动着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诗人、散文家,其散文的成就尤其卓著.他的散文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语言,真挚真实的情感,浓郁的诗情画意等颇具艺术魅力的风格誉满文坛.  相似文献   

16.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她的感伤体散文在现代文坛别树一帜。其作品不局限于个人情感的宣泄,不醉心于生活表象的图解,不沉溺于庸常悲切的哀诉,而具有博大的情感内涵,深邃的艺术意境,诗化的话语风格。这些作品在情感抒发、意境营造和语言组织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抒情哀婉缠绵,意境凄幽淡美,语言冷艳清绮。石评梅散文独特的文学品位和审美价值也正得益于此。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散文具有独特的独语式的个体语境,其失落苍凉与孤独焦灼的独特悲观气质,世俗现实精神与文化批评力量,鲜丽而丰富的表达手法,显示了其散文具有独特的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和李乐薇,都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那种自觉追求散文纯美的作家,从意境到文字都具有优柔婉约之美。但从结构、表达、文体三个角度细勘两家极具代表意义的作品,不难发现朱自清更具中国散文传统的美学风范,精雕细琢而曲折有致;李乐薇则给传统散文注进了现代意识,空灵秀逸而情采飞扬。  相似文献   

19.
贾谊散文的思想内容自然和它的艺术特色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这些特色主要是情感激越而气势充畅,说理形象而意味深长,结构严密而逻辑性强,文章呈现辞赋化的倾向,语言或是富丽或是简洁。它们使思想内容得到充分的、出色的表达,有助于作者尽情抒写展现时代风貌、提出治国建议的西汉鸿文。  相似文献   

20.
"欧苏"之称,自宋至今,经历代文论家推崇,已成为散文理论史上的专用名词。南北宋之际吕本中《童蒙诗训》之《文字体式》最早正式将"欧苏"并提。"欧苏"文代表成熟柔美的宋文,是平易自然的古文典范。"欧苏"又"和而不同",历代论者大体上有欧高苏低、苏高欧低、"欧苏"各具特色和否定"欧苏"四类意见。欧文纯正,苏文性灵,他们以其胸怀和才性,共铸宋文双璧,显示"不同"魅力,凝成"和"之力量,有力延续古文之气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