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是组成植物有机体主要元素之一,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养料。在植物乾物质中氮的含量是并不大,通常不超过1—3%。但是它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却是非常大的,因为它是蛋白质分子的必需成分,而蛋白质又是原生质的最重要成分。空气里面的氮气,要占总体积的五分之四。看来自然界并不缺乏氮素,但事失上很多土地是缺乏氮肥的,原因在于植物并不能够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土壤中所贮藏的可利用的氮是不足的,所以除了使用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以增加士壤氮肥外,  相似文献   

2.
氮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但绿色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游离氮,只有少数固氮细菌和蓝藻能直接吸收。这些细菌和蓝藻把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成为植物所能吸  相似文献   

3.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元素之一。空气里含有大量氮气,然而,除了土壤里的固氮菌和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够直接摄取空气里的氮气,把它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供植物吸收以外,其他植物只能“望氮兴叹”。因此,人们建造了许多化肥厂,将空气里的氮气和氢气相作用,生成氨,再用氨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铵、硝酸铵、碳酸道,闪电是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闪电过处,温度高达几万度,空气中的小水滴因高温而气化,体积迅速膨胀,发生爆炸,结果就产生了震耳欲聋的雷鸣声。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成为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作用,便形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  相似文献   

4.
雷雨发庄稼     
大家知道,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较多的氮元素,而植物(除根瘤菌植物外)不能直接从大气中摄取单质氮(N2),只能从土壤中吸收化合物里的氮。但是,土壤里常缺乏的是氮、磷、钾三种元素,因此,农业上主要施用含氮、磷、钾元素的肥料。春雷一声震天响,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霹雳炸雷惊心动魄!你可知道,就在这电闪雷鸣中,天公给大地送来了免费氮肥。那么,天公是如何打雷造肥的呢?雷电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成一氧化氮:N2+O2=2NO: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不溶于水,但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2N0+O…  相似文献   

5.
正大自然是如此伟大而神奇,能让岩石风化为土壤,滋养作物生长,生产出供人类繁衍所需的粮食。人们熟知的化肥主要有氮、磷、钾三种:氮是组成植物体蛋白质的重要物质,使用氮肥适量得当,则叶绿枝茂,制造有机物多,提高产量和质量;磷是形成作物果实的主要元素,适量施用磷肥,对根系发育有良好作用,能促使作物躯干健壮;钾虽然不是植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但却能够促进光合作用,能明显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大豆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是组成机体细胞的重要成份 .食品中蛋白质的多少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 ,因而是评价食品质量高低的标准 .在日常食品中 ,大豆及其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下面介绍一个简易试验 ,用来测定大豆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  一、原理大豆蛋白质一般含有 1 7.5 %左右的氮 .设法测得大豆或大豆制品中的含氮量 ,再乘以换算系数 5 .71 (1 / 1 7.5 % ) ,就可以得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 .食品中的蛋白质可以跟浓硫酸作用 ,发生所谓“消化分解” ,生成的氨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 .在“消化液”中加碱 ,可以蒸馏出游离的氨 ,用硼酸吸收蒸出的氨 ,再…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缓释氮肥又称缓效氮肥、长效氮肥,是一种能够在作物整个生长季节,甚至几个生长季节中慢慢地释放出养分的肥料。以植物生理学的角度看,一种最理想的缓释氮肥应当能以大小合适的速度和浓度向土壤溶液提供养料,使生年中的植物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遗传能力。与普通氮肥相比,使用缓释氮肥至少有下列好处:1.减少氮的损失,提高植物吸收效率,减少环境污染。①减少因淋溶或随地表经流从土壤中损失的氮;②削弱土壤中进行的化学和生物固定反应,以免有效氮供应短缺;③减少因氨挥发或硝化脱硝过程引起的氮损失。2.可以有效地避免烧伤…  相似文献   

8.
<正> 世界农业生产几乎一直受到固定态氮可利用量的限制。大气中含氮气为78%,但是,这些氮气只有形成氮素化合物后才能为作物吸收利用。固定氮的方法有三类:一是大气放电(包括雷电和内燃机放电)引起氮和氧的化合,但我们无法控制雷电,且这一方法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二是用哈伯氏制氨法,这是目前世界工业氮肥生产的主要手段,工业生产氮肥  相似文献   

9.
氮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氮的知识点分布是零散的,如蛋白质、核酸的元素组成;植物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生态系统中含氮物质的循环。部分内容还涉及到化学学科如大气固氮。  相似文献   

10.
“云湖氮源”是我国豆科植物固氮技术专家经多年研制成的一种属于共生广谱生物固氮菌制剂.它能利用固氮微生物在固氮酶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供植物吸收利用,使非豆科植物也像豆科植物一样,在根部形成一个“天然小肥料厂”来自行满足植物自身生长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11.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有时会给我们带来灾难,但它对人类的贡献也很大。地球上电闪雷鸣的天气,每小时约有1800~2000次。在雷电发生的瞬间,可以产生强达几万安培的电流和上万摄氏度的高温,这有助于空气中臭氧的形成。而由臭氧形成的臭氧层,能吸收掉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上的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雷电的发生,还有助于空气中的氮和氧化合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雨水作用,最终变成很稀的硝酸和硝酸盐。这些化合物降到地面,被土壤吸收后,会转化为氮肥。据估算,每年因雷电生成的氮肥约有4亿吨之多。雷电产生的巨大声波,还能杀死空气中的有…  相似文献   

12.
1 植物氮素来源 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但是高等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它作为氮素营养.自然界中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将氮气转变成氨,这就叫生物固氮作用.估计全球每年生物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素约达8×107 t.  相似文献   

13.
天生牌肥力高固氮菌肥,是由中国科技开发院北京阳光高科技实业公司哈尔滨分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的具有固氮功能的生物肥料,素有“活肥”之称。它是用从自然界中采集的活性菌种,经科学方法组合、复壮、加工而生成的。肥力高含有作物所需的硫、钙、铜、钼、硼等微量元素。此肥中的固氮菌能把空气中游离态氮转化为氨态氮,便于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其分泌物能把土壤中作物不能吸收的磷、钾转化为可溶性磷、钾,易于作物吸收。而且施用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增加,有害微生物明显减少,致病菌受到抑制,还可减少瘁倒病、枯萎病等病害的发生。同时,…  相似文献   

14.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21%。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但是假如空气中没有氮气,而只有氧气,那么这个世界又将是一个什么情形呢?第一,氮元素是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之一,空气中没有了氮气,生命的基础物质———蛋白质将难以合成了。第二,氮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空气中没有了氮气,那又是多么大的损失啊。第三,如果空气中只有氧气,维持人类的呼吸当然有好处。但是人类创造的财富难以保存,它们会迅速地氧化变质,甚至会有更大的危险,木材、钢铁等物质不论放在哪里,都难保…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氮素定量分析,可以准确地指导作物施肥,鉴定土壤肥力,检查肥料质量.因此,氮素测定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实行科学种田,有着重要意义.氮素定量的方法很多,但农业上常用的仍是凯氏蒸馏法.其原理是利用按盐在碱性条件下分解出游离氨的特性,通入蒸气将氨驱出,使氨被酸性液体吸收,然后通过中和滴定计算其氮素含量.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消耗试剂少,对测定土壤和有机肥料等成分复杂的样本,不易受到干扰.因此,凯氏蒸馏法仍是目前氮素定量分析的一个标准方法.但由于凯氏蒸馏法需用蒸气发生和冷凝等专门装置,在农村和野外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下面介绍两种简化定氮法——  相似文献   

16.
氮气知识在课本中虽介绍不多 ,但由于它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 ,并且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正好相反 ,因此 ,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图 1有关考查氮气知识的试题屡屡出现 .下面举例说明 .例 1 我们已经知道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如图 1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外 ,你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 2 0 0 2 ,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分析 :本题属于创新题 .课本中虽没有介绍氮气的有关性质 ,但同学们可通过与氧气相关性质进行对比得出氮气的相关性质 .由“氧气约占空气…  相似文献   

17.
一、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产生 人类赖依生存的大气层中,氮的含量约占78%(体积),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气体。氮是形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氮元素对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大气污染中,氮的氧化物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然界自发产  相似文献   

18.
海带和裙带菜是海洋里的大型褐藻,通常生长在沿岸低潮线以下较肥的海区。在人工养殖中,由于多数海区矿质营养,特别是氮肥不能满足它们生长的需要,因而不得不经常施用氮肥,以补充肥料的不足。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和转化速率和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密切相关,它们吸收硝酸盐后由硝酸还原酶催化转化为亚硝酸盐,再由亚硝酸还原酶催化生成NH_3,进一步用来合成蛋白质。因而研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对了解两种藻对氮的吸收和代谢能力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工业区和生活区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美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活质量,为生活和工作在那里的人们提供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自然环境。树木是环境保护的当之无愧的绿色卫士。树木是大自然的制氧工厂,二氧化碳的“回收站”。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林业专家测算,每年全球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约为9.36×1010吨,放出的氧气约为6.83×1010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本来是比较稳定的,其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是,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等诸多原因,每年…  相似文献   

20.
1.渗透法渗透法是环境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讲氨的性质时,课本中写到“在放电条件下,氧气和氮气能直接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化合成二氧化氮”。因此,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一氧化氮产生,但对它们是大气污染物这一事实未加说明。若能结合环境保护知识,补充氮的氧化物是空气中的重要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高温,高温条件下与教材中谈到的闪电一样,都会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它们不仅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