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实验对LHGZ-2型热风流化床对谷物干燥的工艺的研究,实验使用绿豆、黄豆、豇豆、小麦作为实验原料,浸泡六小时称取湿重,并用封口袋密封样品,考察了干燥室温度为80℃的条件下,物料的干燥速率曲.实验数据中绿豆、豇豆、小麦曲线R2的值均大于0.97.曲线的复相关系数R值均与1较为接近,说明数据与曲线的复合度较高.计算得知绿豆、黄豆、豇豆、小麦的平均干燥速率分别为0.010、0.039、0.078、0.081.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干燥速率为:小麦〉豇豆〉黄豆〉绿豆.并通过分析对装置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2.
利用流化床技术对硅胶进行干燥,研究气流速度、气流温度等因素对硅胶干燥特性的影响.通过获得的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研究气流温度、气流速度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微胶囊型尼泊金丙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取微囊型尼泊金丙酯的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壁材及组分的最佳比值为:阿拉伯胶5%,微孔淀粉25%,玉米糖浆50%;心材与壁材比例55;45,最佳干燥条件为:进料温度55-60℃,进料流量150ml/min,进风温度180-190℃,出风温度90℃左右。  相似文献   

4.
速溶绿茶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采用新鲜蒸馏水以1:10的浸提比,60℃的浸提温度,40min的浸提时间,添加9%的β-环状糊精作为提取剂,进行水浴浓缩,真空干燥(50~70℃,真空度65~80Kpa)的方法制得的速溶绿茶,既保证了较高的得率,且速溶绿茶的品质也较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GC-MS对凤梨香爆珠进行成分分析,建立了一种凤梨香爆珠的定性分析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Rtx-5MS,0.25mm×60m, 0.25μm;柱箱温度,70℃保持1min,以5℃/min速率升温到200℃,再以20℃/min升温到300℃,保持23min;载气流速35cm/s,分流比80:1;进样器温度300℃;进样量0.2μL。质谱条件:电离源EI,电离源温度280℃;接口温度280℃;质荷比范围35~600。结果表明,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6.
研究乙酸乙酯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用时间、温度和碱液的体积这3个因素,以乙酸乙酯水解的反应速率常数K值为指标,通过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优选乙酸乙酯的水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时间为9.5min,温度为75℃,碱液的体积为11m L时,反应速率常数最大且为41.14.  相似文献   

7.
研究乙酸乙酯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用时间、温度和碱液的体积这3个因素,以乙酸乙酯水解的反应速率常数K值为指标,通过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优选乙酸乙酯的水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时间为9.5min,温度为75℃,碱液的体积为11m L时,反应速率常数最大且为41.14.  相似文献   

8.
利用木聚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在50℃培养条件下,从新乡周围土样及腐殖质中筛选到1株产耐热β-木聚糖酶细菌,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FLH-2).该菌株在40~55℃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50℃.木聚糖酶粗酶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6.0和65℃;在pH 5.0~9.0及温度30~75℃之间酶活相对稳定,分别处理30 min,相对酶活仍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条件下,以夏玉米BN 183为材料,采用玉米花粉离体高温处理的方法,于散粉前将雌穗套袋,散粉期采集玉米花粉并对其进行高温处理,模拟自然条件下花期高温,研究其对夏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温度处理(32℃、35℃)和4个时间处理(10、30、60、90 min),测定了秃尖、穗质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穗部性状.结果表明:温度、处理时间及互作对夏玉米穗部性状均有显著影响.32℃和35℃下随着花粉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穗部性状受到的影响增大,表现为秃尖增长,穗质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下降.在同一处理时间下,35℃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较32℃处理大.  相似文献   

10.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理论内容 ,这部分的考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剖析 ,探究重要的考点和剖析解题的规律 .一、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影响速率的因素【例 1】 在溶液中进行某化学反应 2AB 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 ,B、D起始浓度为零 ,反应物A的浓度 (mol/L)随反应时间 (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温度浓度时间0 10 2 0 3 0 40 50 60180 0℃ 1.0 0 .80 0 .670 .570 .50 0 .50 0 .502 80 0℃ c2 0 .60 0 .50 0 .50 0 .50 0 .50 0 .503 80 0℃ c3 0 .92 0 .750 .63 0 .…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氯乙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控制氯乙酸钠溶液PH值为8~9,在70~75 ℃下与等摩尔硫代硫酸钠反应生成Bunte盐,加入反应物重量10%的硫酸,控制温度为80~90 ℃,时间为80min进行酸化反应;再加入反应物重量2%的Zn粉在40~50 ℃下还原80min,得到粗产品;萃取、精馏后巯基乙酸纯度可达98.6%,收率可达到89.7%.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风味鱼的加工工艺参数.通过对盐渍时间、盐渍浓度、卤制时间以及杀菌温度和时间的研究,确定风味鱼块的加工方法为:新鲜鱼切块后,采用4%的食盐在常压下盐渍3.8h或真空下盐渍100min,清洗沥干,再用一定比例的调味液卤制89min,沥干后送入鼓风干燥箱中进行阶段干燥(温度为30℃,干燥30min,升温至50℃干燥30min,最后升至100℃干燥2h),取出冷却后进行真空包装,在115℃-118℃的条件下杀菌20min,得到的软包装风味鱼具有外观好、香味浓郁、耐咀嚼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参考有关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对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温度为65℃,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1:40,提取时间为50min.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赤峰地区自来水中含量较多的氯代烃(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首先测试出了三氯甲烷与四氯化碳的保留时间和最优的色谱条件,最优色谱条件为:进样量1μL、进样口温度300℃、柱箱温度总用时10min(80℃保持2min、以20℃/min升温到200℃保持2min)、检测器温度250℃.然后用标准曲线法测定出自来水中三氯甲烷与四氯化碳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分子蒸馏法中蒸馏温度、蒸馏压强、进料速率和刮板转速对脱除茶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脱除游离脂肪酸的工艺参数.在冷凝温度40℃,预热温度75℃条件下,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250℃,蒸馏压强40 Pa,进料速率12 mL·min(-1),刮板转速300 r·min(-1),刮板转速300 r·min(-1).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脱酸后茶油酸值(KOH)为0.12 mg·g(-1).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脱酸后茶油酸值(KOH)为0.12 mg·g(-1),脱酸率达95.14%.分子蒸馏脱酸后茶油达到国家压榨成品油茶籽油一级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选择成型效果和抗张强度为指标,分别对不同成型支撑载体、干燥温度、布料量、增稠剂配方和增塑剂用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将新鲜包菜护色打桨后添加由0.40%CMC、0.40%海藻酸钠和2.5%玉米变性淀粉组成的复合增稠剂和1.5%的甘油增塑,所得包菜泥涂布在耐高温不粘烤盘表面,厚度2mm,于65℃鼓风干燥3h,所得包菜纸的抗张强度达到最大值,且成型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2 Al6 O11:Eu2+,Dy3+,研究了不同的升温速率对其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物相分析,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记录样品的发射光谱,用亮度计记录其余辉衰减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从3℃/min提高到7℃/min,材料物相由富锶相逐渐向富铝相转变;发射光谱首先发生微弱蓝移,如果继续调高升温速率,发射光谱又会红移;材料发光性能不断提高.在烧结温度为1200℃,升温速率为4℃/min附近条件下制备的样品峰值波长达到最短(468 nm),其余辉时间(≥1 mcd/m2)可达240 min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银叶树果实外壳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单宁,考查了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单宁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结果得到提取银叶树果壳单宁的最优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为90min、温度为50℃、提取溶剂为70%丙酮、料液比为1∶60(g∶mL)条件下,单宁提取率达6.78%.  相似文献   

19.
《唐山学院学报》2014,(3):81-83
采用超声波对香蕉皮进行处理,然后加入果胶酶提取果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香蕉皮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超声处理温度70℃,时间25min;酶提取料液比1∶4,温度50℃,时间30min,果胶酶用量0.08%。在此条件下,实验所得果胶产率达0.615%。  相似文献   

20.
鸡油菌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分离提取的工艺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对鸡油菌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油菌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适条件是:提取温度为80℃,乙醇终浓度为85%,提取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胞内多糖提取浓度最高,可达40.8μg/mL;鸡油菌胞外多糖提取的最适条件是:在6℃下用乙醇终浓度75%醇析4h胞外多糖的提取浓度最高,可达45.63μg/mL;通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鸡油菌菌丝体多糖提取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影响鸡油菌胞外多糖的因素是: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