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元两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最重要时期,特别是元代山水画之变不仅是绘画史上的艺术变革,也是我国美学史上的一次思想深化;这次变革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在画坛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朱湘是新月诗派和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的基调是浪漫主义,但含有象征主义倾向。朱湘早期的诗注重意象,揉以中国传统的"寄情于物"手法,借意象以抒情。后期则重视意象的隐喻暗示功能,意境朦胧,风格含蓄蕴藉,少数诗歌已是典型的象征派作品,表现出向象征主义归附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洪武反贪"以其"重典治吏"在中国廉政史上刻下了鲜明的印迹,立制、惩贪、监督皆有不小成效,但也不乏历史的局限性."洪武反贪"启发我们:在当代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中,严密的制度体系是前提、强有力的执行机制是关键、有效的监督是重点、标本兼治是目标.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不仅是人类学发展史上的示范之作,也是社会学研究领域新的实践.它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主题,为研究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史上,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振兴中华"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在领导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孙中山提出了以三民主义为核心、旨在"振兴中华"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把民生作为革命纲领提出来.民生主义既是解决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前提,也为当代中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两宋时期,是杜诗学史上第一个研杜高潮期,杜诗被奉为诗学楷模,"诗圣"说确立并得以推广,成为宋代杜诗学三大理论支柱之一,其内涵包括儒家伦理道德与艺术表现两大层面的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诗唐"说的含义要从唐诗的创作、流布和欣赏以及诗人的社会地位等诸多环节去诠释。唐人创作诗歌,处于一种完全自觉、"不写诗,无以言"的状态。而唐诗的流布和欣赏则是社会化了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为全社会所拥戴。"诗唐"说有巨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其一就是促使我们重新评估晚唐诗。以"诗唐"的观点,初唐是诗歌由齐梁到唐的过渡期,盛唐是诗歌的全盛期,中唐是诗歌的中兴期,而晚唐则是"诗唐",即唐诗社会化的完成期。  相似文献   

8.
程多耀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4):106-107,112
在当前的美术创作与教学中存在着某些不重视写生的现象,这既不合乎绘画的艺术规律,也违背了中国绘画的历史传统.写生是山水、花鸟等以自然景物为反映对象的绘画艺术的基本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深厚的"师造化"传统,由此导致了宋、元两代写意画的出现,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推向了最高峰.写意与写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写生对于当前的美术创作与美术教学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说"诗教"     
中华传统文化从人文精神出发,提倡诗性文化;又从诗性文化出发,提出“诗教”的命题,并认定它是治理国家,施行教化的根本途径。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诗教”对培养和造就中华民族最强劲的民族凝聚力和最独特的民族性格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在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和以德治国的今天,继续提倡“诗教”则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萨都剌其人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诗歌史上,人们一向认为元代诗歌在成就上远逊于唐诗,而且也不如宋诗,但是作为诗歌发展脉络的一段桥梁,元诗确有其自身的特点。就元代重要诗人萨都剌及其诗歌创作,可以看出元代西域诗人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诗歌内容和特点逐渐汉化,这足以引起人们对元诗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
浙东唐诗是中华文化血脉之躯体的动脉,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亲密互动的结晶。浙东唐诗研究有力推进着浙江精神的发扬、年青一代的思想传承与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化。该文聚焦唐代诗人创作的与浙东有关的诗歌与散文,从"凝视"理论的视角对唐代浙东文学名篇展开话语分析、美学评价与意境建构,探讨唐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与文化气质。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唐人传达着物我交融、相互生发的"和合"自然观与生态美学思想。在与自我及社会的对话中,唐人追求不一般的人生境界与灵魂表达,在对生命本真的探寻中,书写着自由又多样的人文气质,安放着不安而向上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新旧因素消长缠绕的繁复场景,易于激发读书人的多种情绪反应,个体在思考、判断、取舍的认知过程中形成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的情感和意志活动.文章从萧雄反叛性的人生选择、客观理性的批判精神、纪实性的城市诗创作和赞赏式的边地情感四个方面,分析阐述萧雄及其《西疆杂述诗》的创作中呈现出的"早期现代"情感认知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吉他艺术"应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土壤,借鉴西洋技法,熔古、今、中、外于一炉,在继承世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应该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创新之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有的认为是主题的转换,从关注自然转移到关注人,以实践本体论代替物质本体论,或者是创立了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有的认为是把实践引进认识论,把实践理解为沟通意识和对象、主观和客观的中介,等等.这些理解并没有正确地、深刻地把握马克思在哲学上的真正创新.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实现了哲学出发点的根本转换.旧唯物主义是从自然存在出发解释问题的直观唯物主义或自然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从实践,即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解释问题的实践唯物主义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吸引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国术",习武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铸就了重庆武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6.
"逻各斯"概念中的理性思想在希腊化时代逐步成熟。在基督教哲学中,"逻各斯"被赋予丰富的神学意义,成为连接希腊文明与基督教文化的一个纽带。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理性化构成了西方认识史上一个核心。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带有神学色彩的理性主义越来越显露出其内在的局限性和缺陷。理性化作为现代性的重要表征,正面临着命运的抉择。重建理性主义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茶之为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顶峰。以苏轼茶诗茶事为切入点,对苏轼茶诗全面梳理,分析诗中描述的茶艺、茶情、茶境,充分挖掘茶文化鼎盛时期北宋茶文化的内蕴。  相似文献   

18.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著作《墨子》记述了他周游列国,宣传墨家思想和主张,人人要相爱相利,社会要避免战争.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即大家都象爱自己一样爱别人,人不分贵贱,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兼爱"、"非攻",是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墨子》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墨家学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不能不服务于救亡急务,由经学附庸蜕变为政治附庸,并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失落传统文化的"诗魂"。这一命运,在如飓风般迅速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是不可避免的。"文"与"雅"逐渐衰落,最终成为陪衬和点缀,而"白"与"俗"则逐渐成为正宗和主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中,歌颂男女爱情的诗歌很多,而纯粹写夫妻爱情的婚姻诗却很少,且以悼亡诗为主。中国情诗从爱情走向婚姻,其风格也由大胆热烈变得深沉含蓄,是因为中国的家族制度在其全部化中所处位置极其重要;受儒家化的观念影响,被限定在“家”这个环境里;悼亡诗的感情之核心蕴含的也是中国化的特殊内涵——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