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酶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多数情况下是蛋白质。常态下,分子链中各种基团相互吸引,使酶蛋白构象呈稳定的"线团"状,而活性中心就在其线团的凹穴表面。酶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且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适当提升温度可以增加酶的活性,但温度过高会破坏基团间的相互吸引,严重时会使酶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失活。大多数酶在6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就会  相似文献   

2.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活细胞中的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研究表明,酶浓度、反应底物浓度、温度和pH等因素都能影响酶的活性。本文主要阐述上述各种因素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及其坐标曲线,并对与之有关的坐标曲线类型题目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催化活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pH值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教版高中教材建议选择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用酶来探究不同pH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但是实际探究实验操作中,笔者发现了下列问题,进行实验材料改进,并对实验步骤进行再设计。  相似文献   

4.
1教材分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内容。本节教学需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酶的发现、概念和特性;第二课时进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实验。本节前一部分所教授的知识为此次实验奠定了基础,同时本次实验通过探究温度和p H等因素对酶的活性的影响,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感性经验,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  相似文献   

5.
酶对环境中的pH十分敏感。酶只有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能表现出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失活了。即使在这个有限的pH范围内,酶的活性也会随着环境中的pH的变动而有所不同,在某一pH值下酶的活性最强。最适的pH范围可能很窄,也可能较宽,这取决于不同酶的特性。本课题选择研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断改进实验方案,探索最佳实验装置,获得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 1 实验目的探究过酸、过碱、高温、低温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 改进与创新的原因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关于酶与温度、pH 的关系中讲到:在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 pH 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实际上,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失活,而低温只能使酶的活性降低,而不会使酶变性失活,当温度调至最适时,经低温处理过的酶的活性还可以  相似文献   

7.
酶,是指由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大多数酶由蛋白质组成。它们能在适宜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有酶促反应过程。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所有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氢酶能够催化植物光呼吸、线粒体电子传递及脂肪酸β-氧化等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生成氧气,从而消除其对植物细胞产生的危害.本研究采用钼酸铵法,以绿豆真叶过氧化氢酶粗提液为研究对象,用交变电场处理,研究过氧化氢酶在不同电场下的活性.实验过程中分别选用不同电场频率、不同峰值电压以及不同的电场处理时间。研究其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处理过氧化氢酶能构不同程度的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且在频率为5MHz,电压为600mV,处理时间为5min条件下酶活性达到理想值,酶活为1.99mmol/(min·g).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有关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有这么一句话"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建议选用淀粉酶,而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建议选用用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在高温下会自动分解,所以不选择其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材料,但如果选择淀粉酶呢?  相似文献   

10.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对于所有细胞来说,凡是不能单独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几乎都要由ATP供给能量,才能使化学反应顺利进行。因此,在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ATP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学习中,许多参考资料对于该部分的叙述,会使学生在认识上形成误区。  相似文献   

11.
新陈代谢是细胞内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酶和ATP是新陈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种物质.新陈代谢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和ATP的供能条件下完成的.细胞是新陈代谢的场所,所以大多数酶发挥作用的场所在细胞内,也有的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例如进行细胞外消化的各种消化酶.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主要围绕着酶的特性、影响酶的活性的条件展开命题,复习时应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人教版、浙科版、北师大版和沪科版教材中“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用分光光度法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实现定量分析;利用大气压原理实现各组反应同时段进行。两种方法均可作为“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中四项实验的实验方法,一材多用,体现实验设计的一体化思维。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下面是我们对"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一节教育观念转变前后教学方法的对比。"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中所涉及的内容: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来催化,而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学习“新陈代谢与酶”这节内容时,学生们对于酶的产生场所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活细胞进行各种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那么所有的活细胞都应该能够产生酶。有的则认为: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所以不能产生酶。那么,人以及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是否有细胞器?是否能产生酶呢?  相似文献   

15.
<正>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对于所有细胞来说,凡是不能单独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几乎都要由ATP供给能量,才能使化学反应顺利进行。因此,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中,ATP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学习中,会使学生在认识上形成误区。一、ADP与ATP相互转化不可逆许多参考资料中将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经常写成ATP ADP+Pi+能量。从化学的角度看,这很容易使学生误解为该反应是可逆  相似文献   

16.
郭士安 《生物学教学》2003,28(12):41-42
经有关资料的查阅 ,了解到目前对吸烟影响人体代谢方面的问题研究较少 ,酶是新陈代谢全部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吸烟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呢 ?为弄清这一问题 ,笔者结合高中生物学教学 ,在蚌埠医学院和蚌埠铁路医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与学生一起就“吸烟与酶活性”问题进行探讨 ,从酶活性角度 ,为吸烟危害人体健康提供了理论依据。1 材料1.1 新鲜猪肝、剪碎研磨制成 10 %肝组织匀浆 ,经离心取上清液备用。1.2 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 ,雄性 ,体重 2 8克左右 ,由蚌埠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1.3 市售香烟若干支。1.4 试剂 ,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温度、pH、水浴时间下杏鲍菇菌柄中SOD酶比活性及其保留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柄具有较高的SOD活性,25℃下,比活性可达351.4U/mg prot,最适宜保存其活性的pH为7.80,杏鲍菇菌柄中的SOD热稳定性突出,即使在100℃下水浴15min后,其SOD酶活保留率仍然高达74.17%(以25℃时测定活性为100%),具备优良的加工性能,但长时间的高温条件会使SOD酶活性的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交变电场对从绿豆叶片中提取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交变电场电压为600 mV,频率为5MHz的条件下,处理时间在1~3 min范围内酶活性显著提高,1 min时最高为55.68;频率为5 MHz,改变电压处理5 min时,随着电压升高酶活性由抑制到促进逐渐增强,电压为600 mV时酶活最高达57.18;电压值为600 mV,改变频率处理5 min时,低频情况下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甚至被抑制,频率为2 MHz时酶活性最低为41.7,当频率为4 MHz时酶活性最强达60.54.  相似文献   

19.
倪凤英 《科学教育》2006,12(2):19-20
教学改革是教育战线长期讨论的话题,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中职教育如何适应学生,适应社会,也是我们中职教育的改革方向。本人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的教学中,本着培养中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尝试了分组教学及教学互动的形式。1教材分析酶是由生物的活细胞产生的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只要不处于变性状态,无论在细胞内或细胞外都可发挥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但不影响反应的平衡。在化学反应结束后,催化剂本身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韩巧芳 《生物学教学》2007,32(12):61-61
胰蛋白酶是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的,在小肠里对蛋白质消化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动物细胞培养中可用于分散组织中的细胞以及使贴壁生长的细胞脱落。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人会担心胰蛋白酶是否会对细胞蛋白质造成破坏?是否会分解小肠里其他的消化酶?下面来看看这些担心的情况会不会发生。成人每日分泌约1~2L胰液。胰液中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当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胰蛋白酶原被胆汁和肠液中的肠致活酶激活成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酸和胰蛋白酶也能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糜蛋白酶原则由胰蛋白酶激活为糜蛋白酶。胰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