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晋代道教学者葛洪将"仙"作为可学致的人生美学理想,并极力论证神仙的实有性和神仙可期的修道理想旨趣.在其神仙道教美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其中展现的和谐共融的伦理思想既体现了当代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又是对当今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研究成果的中国式回应.  相似文献   

2.
施丽 《阅读》2014,(48):2-4
<正>生态语文教学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它是从生态课堂中衍生出来的,生态课堂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生态语文教学是站在生态美学的角度,从认知领域到学生生命领域拓展延伸的教学,包括师生情感对话、高峰体验,让课堂返璞归真,彰显语文课堂的生命本色。一、生态语文教学的内涵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更多地像农业,而不是工业",这是对语文教学蕴含"生态"之意的  相似文献   

3.
袁鼎生的审美生态观是当代中国生态美学中比较成熟、比较有影响力的体系之一。他的生态美学之路可以分为自然之路、历史之路和现实之路。他以生态审美场为元范畴,提出"美在整生"的崭新命题,将系统生成、系统生存、系统生长的"整生"作为审美的本质和本原,建立了立体旋升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网络辩证法,指出美的理想在于绿色艺术人生的、实现审美的生态自由的美生王国。  相似文献   

4.
生态美学将重建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思考的核心,它的兴起是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走向生态美育由此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美育以生态审美观建构为核心,它可以实现生态美学多重话语资源的平等对话、沟通互补,最终达到融通化合。生态审美观建构应基于现代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价值理念,体现多元互补原则,融通化合多重生态智慧,并要注意纠正生态主义的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育研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新领域,课堂生态研究的定位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课堂现象。本文针对目前的课堂中缺乏生态活力的现状,从教室环境、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来探讨课堂教学中抑制课堂生态活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学课堂生态活力的激活途径,试解决目前课堂缺乏生态活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杜维明通过对孟子修身观念的诠释,意欲接着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往下讲,发现其中所蕴涵的生态美学精神,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美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即生态美学.杜维明的新见解应该引起如今生态美学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英语词组"ecological aesthetics"在国内被翻译为"生态美学"。但是在汉语中,"生态"是一个名词,而在英语中,ecological则是一个形容词。基于此,在《生态美学引论》一书中,程相占明确指出:"生态美学"就是"生态的美学"。这样一来,"生态"就不是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存在于生态美学的知识框架中,而是作为一种"生态的"哲学思维方式与美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有机统一整体,这就形成了英语课堂生态,它是一种人为构建的生态。目前英语课堂生态管理存在普遍性的问题: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缺乏教学对话和互动,课堂生态主体之间人际关系隔膜,课堂教学管理的低效性等。针对课堂生态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生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教学话语转化策略,人际沟通策略,课堂教学事件管理权回归策略等。从生态学角度予以分析、研究,使课堂生态平衡、稳定,课堂生态各要素和谐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生态美学审美经验的本质是一种家园意识。生态美学的家园意识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类与自我和解的方式。它来源于现象学对人的有限性研究。生态美学将自然视为人的有限性的原因。对话将这一原因内化为此在的意识。对话的基础是对自然构成人类限制性条件的理解。在生态美学的对话中,对话的过程可分为人与人、人与他人及人与自然的对话。对话是解决生态美学困境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围绕生态美学开展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文章以生态美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印第安文学史翻译中展现出的语言结构形态美和文化意象美,揭示美国印第安人敬畏土地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思想,期望能为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下 ,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核威胁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对新时代美学观念的转向、文学批评视角的丰富、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及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发扬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美学的继续发展还要解决学科自身的建设以及正确对待“世界的返魅”、对现代性与科技的态度、与实践美学的关系等一系列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农学类专业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对涉农类课程的课堂生态现状进行调查,从学生、教师、课堂环境3个维度探究课堂生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学生的专业认知与情感及学习基础对课堂生态影响最明显;教师是生态课堂营建的关键因子,课堂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师的重要素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是最佳的课堂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研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构建思政教育"生态课堂"来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实践总结出"生态课堂"的特点,分析其内涵及意义。进一步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将"生态课堂"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其稳定性及平衡性等规律。逐一分析各个生态因子及限制特性,生态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将"生态课堂"的各个生态因子转化为设计变量,寻求各个设计变量的最优值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使思政教育"生态课堂"效果最好,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随着国家发展对《基础日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今大部分《基础日语》课堂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将导致其教学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培养要求。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出发,探索由课堂生态环境、生态主体(教师、学生)所构成的生态课堂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缩小班级规模、分组学习有助于优化课堂生态环境,发挥教师与学生的既有能力有助于生态系统的优化,而生态环境与生态主体之间只有达到良好的动态生态平衡,才能建构一个优质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5.
"亲和"的美学--关于审美生态观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美学维度上,审美生态观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把握而建立起来.它把生态存在当作"非技术性"对象,在人与世界关系的内在平衡性方面,致力于从"非私利"立场思考复杂的生态现象及其问题,以便有效地确立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整体意识,包括对生命的虔敬与信仰、对自然存在的感受而非占有、强调生命的内在充盈而非以"创造"名义实行对外改造.在生态领域,美学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以"亲和"为核心的审美生态观,这既是对于生态存在的新的美学认识,又是一种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价值体验方式,一种新的美学价值论.  相似文献   

16.
生态美育作为生态教育和美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开辟了"以美育人"的新境界,完成了传统美学教育的生态价值转向,表达了中国审美素养发展的当代诉求.开展生态美育,是建构正确的生态审美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基于大学生生态美育的现实困境,剖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生态美育的实施路径:生态美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生态学的视野下,理想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是一个由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与课堂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主要通过学生的正负反馈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断调整对整个课堂生态系统进行调节使其达到动态平衡。创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核心问题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合作型的生生关系的形成以及创建优雅的课堂环境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态学由自然科学领域逐渐向社会科学领域的延伸和渗透,生态学理论为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和方法.依据生态学的理念,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因子,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的新型课堂.  相似文献   

19.
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使得人们重新思考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过渡。生态美学观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包含生态维度的新的美学观,是美学学科的当代发展。它以唯物、实践、存在论为其哲学基础,是对实践美学的继承和超越。本文结合对温州生态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现状的阐述,通过温州政府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作为,具体分析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翻译学是基于生态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强调将翻译活动纳入“翻译生态环境”之中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解读翻译过程。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结合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课堂的教学启示,尝试将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念和翻译课堂相结合,研究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课堂的指导作用以及与课堂的互相融合适应性,改变翻译课堂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