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贤育 《科教文汇》2007,(6X):175-175
事物的语言分类在思考过程中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社会需要。分得粗与细,并不反映民族间思维与表达能力或分类和概括能力上的差异,除语言的习惯外,就是人们在交际中对某事物的命名是否有需求。人类语言都是根据生存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所有语言都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2.
事物的语言分类在思考过程中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社会需要。分得粗与细,并不反映民族间思维与表达能力或分类和概括能力上的差异,除语言的习惯外,就是人们在交际中对某事物的命名是否有需求。人类语言都是根据生存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所有语言都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语言对比研究中的重要概念TC的认识有分歧,不同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分类.从语言的基本事实出发,TC应该是对比研究中具有相对性意义的对比参照物.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女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性别受到歧视导致社会地位低下,从而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一事实同样也被很明显地反映在人们日常语言的应用中.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中的称呼语和咒骂语的研究,详细比较了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分析了语言中产生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基础,是人们对自己生活和心理情感的主要表达方式,更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文化文明的主要继承者。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自的语言,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主要标志和特征。人类对语言性质的理解构成了自古希腊以来的不同语言理论。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彼此增加,语言研究早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因素。在当前各个国家都对语言问题的讨论看做解决哲学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路的普及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语言习惯,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反映了语言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初步探索了网络语言的变体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对网络语言应该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崇尚“沉默”的日语语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不同的语言交流中,人们对各语言要素的理解和运用是不一样的。本文通过从日语语言和日本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沉默文化,以及"沉默"文化影响下的日本社会两个方面,对日语语言的这一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对西方语言学传统在语言和现实关系问题上的三种不同的观点,即语词表征事物的观点、语词表征概念的观点和语词通过概念表征事物的观点进行批判,目的是进一步阐发索绪尔对语言与现实关系的新的解释,并试图说明索绪尔作为一个语言学家,虽然没有详细揭示语言和现实的关系,但他的语言符号理论完全能够与语言和现实整体联系的看法相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和测评越来越高。英语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重视非言语交流就越来越显得迫切与重要。重点对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流的特点、分类及其运用进行了分析,意在运用非语言交流来营造一个和谐,优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科学美——科学中美的哲学和科学中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因斯坦曾说:“在那不再是个人企求和欲望主宰的地方.在那自由的人们惊奇的目光探索和注视的地方,人们进入了艺术和科学的王国。如果通过逻辑语言来描绘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科学:如果用有意识的思维难以理解而通过直觉感受来表达我们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艺术。二者共同之处就是摒弃专断.超越自我的献身精神。”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些科学者都曾思考、探索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从科学美中享受科研的乐趣。一、科学美的概念科学研究是探索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奥秘,发现新现象揭露和认识新规律,积  相似文献   

11.
男女在使用语言时所表现出来的性别歧视一直是人类语言学关注的问题.性别歧视,特别是人们对女性的歧视,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很深的时代烙印.语言也正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本文旨在从语言本身所包含的“性别歧视”去解读隐藏于其中的文化,从而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王佳琪 《科教文汇》2009,(25):245-245,247
修辞方法是自古以来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工具,而比喻又是其中的要员,即通常说的打比方。人们在表达思想时,通过联想的作用,以具体的事物来比方抽象的事物,以显而易知的事物来比方难以把握的事物,从而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它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各种文体都需要多用“比喻”赋予语言无限的魅力。中国人喜欢采用比喻以外物间接地隐喻内心的方法。无穷的比喻一方面使得思想韵味无穷,又言简意赅。本文将沿着比喻的起源、发展、结构、分类等去探索比喻这一辞格由古至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类法和主题法改善搜索引擎的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瑞竹  吴英姿 《情报科学》2001,19(11):1170-1175
本文对Internet上的检索工具搜索引擎的工作机理和性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指出了常见搜索引擎信息检索缺点。同时还指出了Meta搜索引擎、智能搜索引擎和代理搜索引擎虽然提高了网络信息检索的质量,但由于分类体系不统一,类目划分标准模糊,因而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搜索引擎主要以关键词(自然语言)作为检索入口的现状,不能实现分类检索与主题检索的一体化。要实现搜索引擎信息检索的突破,笔者认为有必要运用情报检索语言的理论和方法来完善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性能,实现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检索机制,克服分类检索语言单纯以学科聚类、主题语言单纯以事物聚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浅谈同义词     
同义词和近义词是每种语言中固有的,每组同义词和近义词都有相同的或非常接近的基本意义,这是它们之所以是同义词的基础和根据.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分类,接着介绍了英语和汉语同义词,近义词的现象理论以及几个专家的意见,最后用一则有趣的相声文本来说明同义词和近义词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并且更加引起了人们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汪偲 《科教文汇》2007,(11X):190-191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女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性别受到歧视导致社会地位低下,从而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一事实同样也被很明显地反映在人们日常语言的应用中。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中的称呼语和咒骂语的研究,详细比较了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分析了语言中产生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于静丽 《科教文汇》2008,(10):188-188
文化差异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概念形成了不同的理解。在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时,往往会形成误解。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应该结合目的与国家的文化,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言政策是指政府与国家机构为解决国内的语言交际问题而制订必要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语言具有社会功能.而理论和法律均赋予语言保持多样性的权利.中国的语言政策保护语言多样性、平等性,并把这一政策列入国家根本大法.伴随全球化的进程、网络文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世界语的"扩张",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规范语言的书写、发音等,对如何规范时下出现的新词新语也在积极的探索和讨论中.中国的语言政策应本着保护语言多样性、引导语言规范化发展的原则.为语言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之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在国际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因此针对国家下一代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开展新的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是目前对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肢体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在人们的实际交流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性的非言语交流语言,因此在对幼儿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肢体语言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肢体语言的功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成为提高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的应用的分析和探讨,旨在对幼儿园教学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顺娥 《内江科技》2010,31(2):24-25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古来有之,性别歧视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必然会在语言这一社会交际工具中有所体现,本文从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诸多表现,分析其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若干因素,指出通过人们对性别歧视语言的重视,性别歧视这一社会现象会逐渐弱化甚至根除,从而实现社会的平等、和谐。  相似文献   

20.
崔明爱 《情报科学》1992,13(2):38-41
1 分类语言实现与主题一体化的方法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图书情报机构使用的都是体系分类法,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等,体系分类语言由于其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限制,不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分类语言大体有两种类型,即等级体系分类语言和组配分类语言,组配分类语言又可分为3种类型,即体系——组配分类语言、组配——体系分类语言和分而组配分类语言。国外的实践证明组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