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寄宿制学校,学界存在着许多争议.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小学生的影响更令人关注.在考察小学四年级寄宿生与四年级学生总体的学业成绩与学校适应性的差异后,发现小学四年级寄宿生的数学成绩好于四年级学生总体,语文成绩、学校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但寄宿生对学校的喜爱度低于四年级学生总体.通过两水平线性模型发现学校间投入差异对寄宿生发展情况影响较大,学校投入,尤其是学校寄宿条件、教师具有任职资格比例对寄宿学生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学校适应性和对学校喜爱程度的影响显著;寄宿生的某些个人因素,如父母是否外出务工、所属民族、师生关系等对其数学成绩、语文成绩、学校适应性和对学校喜爱度有不同程度影响.可见,学校因素、寄宿生家庭状况对学生成绩、学校适应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学校寄宿条件对此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学校的投入对寄宿生发展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促进学生发展,不仅对留守儿童的发展应给予足够重视,而且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保障校舍卫生安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叶军 《文教资料》2013,(34):124-125
当前许多农村学校寄宿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寄宿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难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思想教育、激发内生力量,从而外化为在校表现的舍规合矩。  相似文献   

3.
农村初中寄宿学生越来越多,寄宿生的安全管理不容忽视,管理中发现在学校、家庭、学生三个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管理,杜绝寄宿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农村寄宿小学生由于长期间断性地与父母分离,其社会化发展主要是在寄宿学校内完成,呈现出片面化发展特征。实证调查表明,寄宿生与学校教师关系较非寄宿生亲密;"想家"是寄宿小学生寄宿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最强烈的感受;在对寄宿生活的适应上,消极性适应行为多于积极性适应行为;"大照顾小"的寄宿模式使得高年级段寄宿生扮演着"替代妈妈"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是人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学业及个体的发展。寄宿学校这种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许多影响。通过对山西省A市300名寄宿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寄宿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一般,女生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六年级存在的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因此,学校应该加强该市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农村寄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村小合并,但却给许多孩子的学习带来了不便。家距离学校远了,同时父母因为外出打工,无法接送孩子;爷爷奶奶因为年纪大了,在学习生活上无力照顾,家长只好把孩子寄宿在学校附近某些所谓的辅导中心。因此,越来越多寄宿学生的出现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寄宿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地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对其心理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农村小学低龄寄宿生心理有其独特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举办寄宿制学校是一项源于民心、归于民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发展民族教育的一种好的办学形式。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逐步推进,千万间校舍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寄宿生数量急剧增多,尤其是低龄寄宿生(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规模也开始呈上升趋势。寄宿生低龄化趋势的出现,对小学寄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低龄寄宿生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民族地区需要寄宿的低龄儿童,大多生活在地广人稀的边远农牧区、高寒山区和边疆地区,在求学路上,他们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也与日凸显。如何让这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应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当前,对低龄小学生寄宿制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变得日益重要和迫切。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在低龄小学生寄宿管理方面,立足于低龄寄宿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初步实现了学校用心、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的寄宿管理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8.
吴承斌 《教师》2015,(6):114-115
随着农村小学的布局调整,许多边远的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为了读书,那些边远村庄的孩子和一部分留守儿童不得不寄宿在学校,开始过着远离父母的寄宿生活.他们在学校的时间安排、生活方式、自理自律、情感体验等诸多方面与非寄宿生有着很大的差别.如何加强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精细化管理,使寄宿的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福建省长汀县大同中心学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心校,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寄宿生的“孤独心理”是一个令学校和家庭都很棘手的心理问题。本文认为寄宿生个人心理特质是决定孤独心理产生的前提条件,原有的不良家庭环境成为孤独心理的诱发因素,单调的寄宿生活催生了学生的孤独心理。因此,学校在应对策略方面可以从六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很多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以及一部分家长追求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于是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成为农村学生上学的主要选择。在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教育资源较集中,师资配备较全面,把同一乡镇的学生集中到寄宿制学校入学(小学中高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有利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一管理,能最大限度营造良好的农村寄宿学校育人环境,提高寄宿生的生活能力,使寄宿生具备健康心理。笔者立足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出发点,以“宿舍+班级制度”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宿舍才艺展示活动等为载体,将爱心教育和教育惩戒相结合,实现了农村学校不同学段寄宿生的良性互动,让学校成为他们学习、成长的乐园,让宿舍成为他们温暖的精神港湾,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智育水平,有效保障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农村初中实行寄宿制对于拓展素质教育的时空,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为全面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笔者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某寄宿初中调查,发现寄宿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该从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入手,培养学生树立时间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形成"寄宿生精神",促进寄宿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我县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幅加快。与此同时,寄宿制学校的寄宿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学生寄宿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解决住的问题,更需要人性化、规范化的管理,以使学生在寄宿期间学有所长、人格逐步健全,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一、寄宿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寄宿生拿起行囊来到学校,就意味着离开父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和教育网点的逐步调整,农村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何正确引导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成了我们不容忽视和必须关注的问题。对于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全面了解学生作为班主任,要随时洞察学生的心理,随时倾听学生的心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在工作中,我细心观察每名学生的行为及情绪表现,尤其关注寄宿学生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为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很多家长会让学生去读外地的学校,这就直接导致寄宿制学校在基础教育中得到快速发展。寄宿制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条件,但随着寄宿生的逐渐增多,寄宿体制下存在的弊病也逐渐显现,所以学校要了解明确寄宿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进行对策研究,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主流,在"集中生源,解决学生上学距离远""优化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许多研究显示,寄宿制对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提上议事议程。一、外在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目前多数寄宿制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的仅停留在"抓成绩、保平安"的低要求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与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及生源不断减少,教育布局也相应有了较大的调整,规模办学已成为我们农村山区教育的新课题,寄宿制也随之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教学管理中。小学寄宿制是个新生事物,如何发挥寄宿优势,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呢?作为寄宿班的任课老师,经过教育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我们认为要让家长信任寄宿学校,让学生喜爱寄宿生活,必须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等能力的基础上,在严格要求与严格管理的同时,更多地关心学生身心发展,采取有效措施,让寄宿生活“活”起来。一、注重心理疏导,消除畏难思想现在的…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寄宿学生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生源、家庭环境、文化底蕴的不同,学生在住宿时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陋习,这给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结合寄宿生的陋习表现,对寄宿生陋习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矫正寄宿生的陋习。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我县乡村学校越来越少,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却来越来越强。一些乡镇的学生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便想尽办法让孩子到县城上学,这样的教育发展模式造就了我们民勤实验中学寄宿制学校。如何解决农村寄宿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已成为我校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以"实际生活为依据、课堂教学为阵地、心理辅导为手段"三位一体共促农村寄宿生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地广人稀的西部农村学校出现了“校空人少、点多线长”的格局,调整学校布点成为必然,由此造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量增加,农村小学的寄宿生也随着布点调整成正比增长。陕西“21个攻坚县的寄宿学生由2004年的6.5万人提高到2007年的20万人”。在陕南的中高山区,乡镇中心小学的寄宿生比例一般都高于走读生。  相似文献   

20.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适应寄宿制学校的文化生活是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处理好寄宿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是提高学生的校园文化适应性、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方面。从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适应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学生校园文化适应的具体类型,并从文化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寄宿生校园文化适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