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数学理解的再认识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现代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2大类,根据数学知识的特征,我们将数学知识分为结果怀知识和过程性知识2类,其中结果性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怀知识。因而,数学理解应指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理解。图式的获得、产生式系统的建构、关系和观念表征的完善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理解、程序性知识理解、过程性知识理解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将成为终身学习的社会,终身学习也将成为教师生存的概念,否则将失去生存的资格。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学习,再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知识呈“工”字型的立体化结构。“工”字型,它的中“■”代表主体性知识,它的下“一”代表基础性知识,它的上“一”代表前沿性知识。 一、主体性知识 即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专业知识,它包括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新世纪的教师要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结构等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即驾驭教学的知识。新…  相似文献   

3.
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两大类,1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又称描述性知识,通过记忆获得,主要关注的是“是什么”,如细胞、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等。程序性知识是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如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中关于能量利用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缄默性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的,它的发现使人们对于教育中的“奇怪”现象有了深层次的认识;通过论述教师的缄默性知识的内涵、特征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并提出反思学习是更新与构建教师缄默知识的钥匙;为教师更清楚的认识自身的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衡量人文通识教育课程的水平,不仅要看显性知识,更要看隐性知识。因此,中国人文通识教育要有大的突破性进展,重心必须从“显性知识”转移到“隐性知识”。在具体操作中大体有两种途径,一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二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8.
获得重要数学知识是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数学知识包括“客观性知识”的数学事实和那些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个人知识及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知识的分类可以依据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分成结果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两类.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义的知识分类可以将地理知识分为地理陈述性知识和地理程序性知识。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等问题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数据等;地理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地理感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等。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而程序性知识是培养地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的关键。根据不同知识类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师教育只注重显性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存在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大量默会性知识。这些默会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从默会性知识的概念、生成、获得来分析默会性知识的有关特征,并阐明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最后指出默会性知识生成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教师实践性知识1.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前者通常可以通过阅读和听讲座获得,包括各种学科内容、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原理性知识。后者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前者通常停留在教师的头脑里和口头上,是教师根据某些外在标准认为应该如此的理论;而后者是教师  相似文献   

12.
开发德育潜在课程:当今高校德育新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潜在课程的开发,旨在整合、设计诸多教育因素,强调与显性课程的“兼容”与“渗透”,利用“显性”和“潜在”两种德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潜在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对学生获得知识,特别是非学术性知识,即情感、态度、信仰、价值观、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潜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认识导向功能、情感陶冶功能、行为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确立了一种职业的专业地位,是确立专业性的根本。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思考:(一)如何界定教师专业知识,如何确定专业知识“围内”与“围外”的界线通常认为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教什么”的学科知识和“如何教”的教育知识,前者又被称为本体性知识,后者又被称为条件性知识。实际上,它们都是学科性知识。教师职业除包含学科性知识外,还包含大量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包括可言说的和不可言说的两种形态,而旨在帮助教师积累实践性知识形成个人理论的反思性教学理论,应该是教师知识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分为示教学习(lecture learning)、操练学习(drill learning)和自适应学习(adaptive learning)三种类型。在示教学习中,学习需要记住以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或图形、具体模型等形式呈现的知识,主要获得陈述性知识;在操练学习中。学习需要按已有的方法和程序完成特定任务,主要获得过程性知识。在自适应学习中,学习需要发现新的方法和程序完成特定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知识,既包括陈述性知识,也包括过程性知识。  相似文献   

15.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与学生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而现行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存在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有效地解决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获得程序性知识的途径有三:通过获得陈述性知识掌握程序性知识;针对不同类型的程序性知识采取不同的获取手法;通过抛锚式教学模式获得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性知识、性道德与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解决高职学生(以下简称大学生)两性交往过程中的两大不良倾向:性愚昧无知与性放纵轻率;开展性心理咨询服务,促使和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方法:课题组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0级与2001级大学生进行了性知识、性道德与性问题匿名性问卷调查,然后进行X2检验与U检验分析。结果:(1)大学生希望获得的性知识排序为:青春期表现与卫生、两性交往知识与性病防治知识等;大学生希望获得性知识传授方式为:专家专题报告、课堂讲授、影像教学片等,男女等需求具有差异显性(P<0.01)。(2)对“贞操观”问题,仅有31.9%的大学生认为“至关重要”,对婚前性行为问题,大学生主要看法是“理解并不赞成”,对自己成为第三的可能情形,大学生认为主要是“与对方相见恨晚的感情”,女生的性道德观念比男生较严肃而认真(P<0.01)。(3)大学生存在的性问题主要是:性问题为性自慰、性搔扰、婚前性行为等,性自慰男性高于女性,受到性搔扰女性高于男性而且主要受到陌生人搔扰;婚前性行为比例较低,以上问题男女之间均具有差异显性(P<0.01或P<0.05)。结论:对大学生应由专家进行性知识、两性交往的感情观、贞操观与婚姻法制观念教育,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性冲动,控制性自慰,防止性搔扰,杜绝婚前性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知识包括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说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同时又表现于活动之中。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知识本身并不等同于能力,只有当知识可以灵活变通、灵活迁移,从而能够稳定地提高学生在某领域中的活动水平时,这种知识才转化成了学生的能力。写作知识和技巧纯粹是运用性知识.那种静态的描述性陈述性知识对于写作的作用极少或几乎无用。这正如一个学习游泳的人依靠游泳课本上的知识.倒不如多一点下水的体验。即使有游泳方面的知识,也必须在实践活动中,这些知识才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是容易理解的,把知识分为现象知识、概念知识和原理知识也是容易理解的,因为这两种分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而且根据分类的标准,这些知识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确实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可以作为不同的知识类别而存在。但是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或者无意识的知识和言述性的知识就很“玄妙”了。正是这种“玄妙”引起了语文教学理论界,对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广义的知识分类可以将地理知识分为地理陈述性知识和地理程序性知识。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等问题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数据等;地理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地理感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等。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而程序性知识是培养地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的关键。根据不同知识类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  相似文献   

20.
学习的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可能发生的某种影响。迁移与研究性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在广义知识分类的前提下,对研究性学习中的知识迁移给予理论分析与实践透视。一、广义知识的迁移分类当代心理学家大多同意认知领域的知识分两类: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前者是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