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导读 一、学生评价难,难在那里? 1.“我们究竟应该拿什么样的尺子来量学生?” ——关于评价的标准问题探讨 2.“我们在收集学生的‘证据’中遭遇了什么问题?” ——关于评价的“事实材料”的收集和获取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用行动做出回答。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拥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同的教师会做出效率有快慢、质量有高低、过程有苦乐的不同回答。在"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为目的,转变评价方式,让学生收获成功。主要的方法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3.
反思课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文章也是应时而生,大量地“创生”着,其中也不乏课程评价理论的论述。审视时下的课程评价理论,我们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为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这是课程评价的全部吗?如果不是,课程评价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呢?我们的课程评价理论为什么只集中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原因何在?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教师应该如何对课程进行有效地评价?本文试图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各位学者同仁。一、课程…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中考即将到来之际,本刊特为广大实验区读者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2005年实验区中考命题改革回眸。一直以来,被称为“指挥棒”的中考,高考试题备受人们的关注,什么样的试题是好试题?在试题中怎样体现三维目标?怎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今年的“指挥棒”又将指向哪里?所有这些是实验区教师最为关心,也是经常感到困惑的问题。本刊从近22万字的来自“全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评价课题研究组”对2005年实验区语文、数学、英语中考试题的评析报告中摘选部分内容,聚焦其特点、问题和建议,以期对今年的中考命题改革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希望对实验区教师理解如何科学命题、怎样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使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以及如何改善教学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教师教育评价思想、方法和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信息时代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教育,又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育来“生产”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我们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要做什么样的改变以促进和保障我们的教师教育从适合工业化时代向适合信息化时代转化?本文以教师教育评价为立足点,遵循基础教育变革一教师教育变革一教师教育评价变革的逻辑,及其反向,教师教育评价变革一加深和普及教师教育变革一加深和普及基础教育变革的辩证法来展示教师教育评价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教师这一职业有强烈鲜明的职业特征,即教育性。在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仅取决于教师主观上想怎么样,还要看教师自身是什么样。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从教近20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我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一、学生希望什么样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学生希望什么样的教师,带着这个问题,我认真研读了一些教育论著。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队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和家长的代理人等诸种角色…  相似文献   

7.
自学生评价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常常处于“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真实评价”等新名词的包围之中,他们在上级的要求下忙于试用档案袋、小论文、项目研究等新的评价方法,却往往无暇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好的学生评价。殊不知,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即使评价方法再怎么花样翻新,也未必能真正达到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好的学生评价至少应符合两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这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千篇一律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尤其对待后进生,应如何进行评价,就这一问题本文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周国欣 《江苏教育》2006,(4A):32-32
如何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让评价来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教研室建立了三个科学的评价模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价值观,新的人才观已猛烈地撞击着教育。教育思想在更新,教育观念在更新,教学方法在更新,评价问题更在逐步更新。新的课改纲要对评价问题也有了明确的指向,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不断提高”的评价标准,应该说在宏观上对评价有了认识,而怎样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微观渗透呢?怎样才能使评价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并使之社会化、过程化、细节化呢?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探讨形成行评价吧!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灵魂——师生双方人生价值的实现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而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从而使自已的生命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生命更加充实,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而使自已的才华得到展现;同时,“教学相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学生那里受到启发,从而不断长智慧,长才干。这就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人生价值的体现。在课堂上,学生何以有价值?一个哲人说过:“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人生的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12.
栾骏 《云南教育》2005,(8):33-34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面貌,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师评价是一种奖惩性评价,重点在于发挥评价的甄别、监督作用。通过奖惩的方式为管理者对教师做出聘任、晋级、增薪等决策提供依据。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本文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的、意义、原则、过程及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里,没有哪一门学科的教师不评价学生的作业,可问题是,教师这样年年月月日日的作业评价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有多少学生每天精神饱满地完成作业,又有多少学生会面对困难的作业仍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呢?现实情况只能是:乖乖学生把作业当作“死命令”——必须完成,“中等生”则是在“玩票”——随便做做,捣蛋学生对作业最不“感冒”——想到就做,不想不做,总是忘做。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普遍认识到当前建立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发展、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学业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而学习主要发生在课堂之中,教师在课堂层面对学生的评价是学业评价改革的一个核心关注点。国外有些地方教师自己实施的评价甚至被当作学生学业评价的核心成分,作为选拔、认证乃至问责的依据。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再次强调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地位,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课堂评价的权利,同时对教师的评价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为什么要对教师提出评价素养的要求?当前我国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如何?存在怎样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该如何提高自身的评价素养?是否存在切实有效的教师行动框架?等等。本期我们将聚焦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活动中,谁是主体?教师、学生分别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关于这个问题,人们历来坚持“教师中心论”、“教师主体论”,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权威意志。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这是总体培养目标,那么怎样检验目标的实现程度呢,即怎样对学生、对教师、对我们整个的教育进行评价呢?请看这么几个实例:例一: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哪一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当然是后者。这早已被心理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所证明。仅仅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评价不同,一部分学生就会比另外…  相似文献   

17.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减负”都是在课业时间的规定和数量的限制上做文章,以为只要将学生作业的量和作业时间控制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其实这仅仅是治标之举,根本的问题在于学业评价.评价不仅导向教师的教学行为,也直接导向学生的学习行为.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业,教学就会有什么样的要求,对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训练,而训练的形式又关乎到学生的“负担”.如果是轻松愉悦的练习,积极主动的作业,那么学生的“负担”就轻,反之则重.故而,评价才是控制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贺春华 《教育现代化》2006,(10):104-104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线教师,每当我们登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一双双纯真、探求的眼睛,我们不能不问自己:孩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给学生一份什么样的教育?因为这关系着每个孩子的一生,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向来是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正如“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一样,对于好课的评价标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评价的一般意义上看,任何评价本质上都是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就是评价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苦,语文教师累.这是大家的共识。这份儿苦、这份儿累很大程度上来自作文批改——劳力又劳心,学生却看也不看。我们要解放自己、提高效率,怎么办呢?下面是笔者在一节作文教学与评价研讨课上引导学生对一篇以“爱”为话题的作文的评价案例,或许能带给我们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