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能力的培养.而尤以思维能力为关键.思维能力取决于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创造性.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1.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针对性、适用性.教学时,引导学生将零散化学知识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使知识有序贮存.经常性地进行变题讨论训练.例如: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题中.往往需判定分子中是否有不饱和健的数目,而判断方法教课书中并未出现.这就需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2.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严密性体现在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学过程中.需严格落实双基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同时按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多层次练习训练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例如:为了准确掌握H_2S与SO_2的反应.设计如下习题:①在饱和H_2S溶液中.通入SO_2气体.反应方程为,现象为.②将等体积H_2S液与Na_2SO_3溶液混合,并加入适量的硫酸,有黄色沉淀产生,微热无酸性气体产生,则H_2S与Na_2SO_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③常温下100mLH_2S和O_2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恢复到原来状态.剩下35mL气体,请问原混合气体中H_2S和0_2各多少毫升?第①  相似文献   

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综合性强,方法灵活,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困难。教材中只简单介绍了化合价升降的配平方法和步骤,对于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仍难以运用。现就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化合价升降法来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对于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在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时,应按数目多的一方化合价变化总数开始入手配平  例: NH3+O2NO+H2OO2为双原子分子,按O2化合价变化。  NH3: N-3N+2  升5价O2: O022O-2  降4价…  相似文献   

3.
中学化学实验室里,有许多物质由于易被氧化,易被分解及其它原因,其溶液不易长久放置,使用时必须新配制,若需暂时保存,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一、易被氧化的溶液 1.亚铁盐溶液 由于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Fe~(3+)而变质,如FeSO_4、FeCl_2。 4FeSO_4+O_2+2H_2O=4Fe(OH)SO_4 4FeCl_2+O_2+2H_2O=dfe(OH)Cl_2 从下面的电极电势值: 在酸性介质中:Fe~(3+)+e Fe~(2+) E~0=0.770V 在碱性介质中: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指出:“真正完美的数学思维首先是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去思考问题,用辩证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这种思维方法能更加深入地研究问题,它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辩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主动体现.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想探索、研究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运用辩证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1.动静变换,培养运动变化观我们知道,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是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在解题教学中,善于利用“相对静止”去研究“绝对运动”,或从错综复杂的运动变化中抓住静止的瞬间去发现量与量间的关系,认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运动变化的辩证法.例1 设二次方程7x~2-(k+13)x+k~2-k-2=0两根x_1、x_2分别在区间(0.1)和(1,2)内,求k的取值范围.分析:此题可用函数的观点进行求解,即构造一个辅助函数f(x)=7x~2-(k+3)x+k~2-k-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化静为动,实行有效转化,寻求到一种解决问题的较好途径.解:设f(x)=7x~2-(k+13)x+k~2-k-2,作出其图象如图(1)  相似文献   

5.
历史思维的特殊性决定了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素质方面比其他学科更有优势。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素质的方法一般有 :纵横联系 ,在比较中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史论结合 ,培养判断归纳能力 ;执果索因 ,一分为二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即教材课文,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下面就联想思维的四个不同的形式,结合教学体会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扩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加强扩散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通过灌输变换思想、改变题型结构,纵横渗透、辩证思维,标新立异、求易思维,把握数形特征、探索创新思维来对扩散思维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潜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思考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自觉地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使他们既能掌握知识又学会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能力。一、激发欲望,启迪思维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  相似文献   

9.
韩雪源 《阅读》2023,(95):14-15
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发展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话、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群文阅读等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解决学生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性知识为本文的首要问题,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教学理论基础上,以"氧化还原"这一教学内容为中心,分别从得失氧、化合价的改变以及微观中电子的转移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将以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式的整合性教学方式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和工具,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中学数学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充分挖掘课本例题的拓展结论及其应用,是培养学生诸多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结合初中几何第三册第94页例题2的教学,谈谈笔者是怎样做的。一、深入分析,找到结论。例题:如图一,AD 是△ABC 的高,AE 是△ABC 的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AE·AD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那么,在习题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注意把握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畅通无阻,能迅速敏捷地思考问题。在习题课教学中既要把握问题实质,巧设铺垫作用的变式题,消除学生思维的障碍,又要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调查和分析,尝试将英语演讲引入课内外的教学实践中.实践表明,英语演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且促使学生主动加强文史哲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通过参与和指导英语演讲也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到加强思维训练和文史哲学科间的联系对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新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心理活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要使创新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应以教材为凭借,力求体现教材要求,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贯穿在课题之中,寓于教学之中。本人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科学教学的角度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作了些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否则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只有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前提下,顾及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个性化阅读,引导归纳积累和进行创造性复述.教师还可在想象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看图习作、续写故事和假设法构思习作中,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解决问题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活动。要教学好这一知识,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则是思维训练获得高效率的有力保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8.
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要求的各种能力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l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化学是以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提供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机会.但从中学化学教学现状看,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分开进行,且学生实验多数是重复课堂演示的验证性实验,缺乏总结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注意调整教材中实验内容.我在课堂教学中,对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加以改进,采用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索式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结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按照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在手脑并用过程中,又可激发创造性思维.例如《苯酚》一节,通过让学生做苯酚溶于水变浑浊,再逐渐滴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振荡试管,可以看到溶液变透明澄清.再继续加盐酸,又可以看到溶液变浑浊,再加入过量的浓溴水可以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的实验,引人入胜的奇妙现象,立即将学生的情绪激发到高潮,然后因势利导,提  相似文献   

19.
“数”是“形”的高度抽象,“形”能形象地表达“数”,从初中代数开始,数形结合一直渗透于数学概念教学之中.但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忽视数与形的结合,如刚入我校的初中毕业生,很多同学对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并不清楚,但是对式子|a|=(a, a> 0 0,a=0 -a,a<0)可以说是无人不熟.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思维是按照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的顺序发展的.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使最抽象的概念也没有脱离感觉、知觉与表象.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以直观形象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切莫盲目拨高.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是生产第一线的中等技术人员,工作中他们要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场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学绝不可忽视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只有直观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有机结合,才会产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满足未来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把握时机,积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这方面工作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会有很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思维方法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智力开发训练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都认为,教师应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着重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