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五世纪初,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策源地佛罗伦萨,萨琉特蒂、布鲁尼、波吉奥、曼内蒂、阿尔伯蒂等一批人文学者,提出了一套早期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伦理学说,形成了对封建神学传统思想的又一次重大冲击。这股启蒙思潮被西方学术界称之为“市民人文主义”(civic Humanism),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和阶级色彩,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中最有影响、最有特色的学说之一”,然而我国学者迄今似未给以充分重视。本文拟就其兴起原因、思想内涵及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的历史学家汉斯·巴伦及其“公民人文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复兴是西方史学研究年久不哀的论题。雅各布·布克哈特“人和世界的发现”的提出奠定了直至 2 0世纪上半叶文艺复兴史学的基础。继承和发展布克哈特的是美裔德国史学家汉斯·巴伦。他提“公民人文主义”新概念 ,实现了史学的突破。“公民人文主义”强调积极参政投身社会 ,激发爱国激情 ,捍卫祖国独立自由。巴伦通过从彼得拉克到布鲁尼 ,到马基雅维里 ,直至近代启蒙思想家思想发展轨迹的探究 ,揭示西方近代文明积极价值观的渊源。在布克哈特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人文主义中增添表达爱国热情 ,体现集体精神的新的内容和价值观念。这个‘新的’“公民人文主义”也不愧是人类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3.
自由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康德尔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尔身处的动荡时代激发了其民主主义的社会理想,早期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则奠定了其历史人文主义的思想底色。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试图在历史人文主义(传统)与进步主义(现代)之间求得平衡。这种兼容并蓄的特点使康德尔可被称为“现代的传统主义者”。康德尔之所以在美国教育史上未获得足够的关注,是因为他的自由教育思想迥异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进步化”和“科学化”潮流。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对于学界系统地理解其比较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国内莎学界一致认为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代表,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代表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是进步的。本文认为,这是对莎士比亚的拔高。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这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已由过去的联盟走向矛盾对立。资产阶级一转过去王权支持者的身份而成了它的反对者,他们要求冲破封建王权在政治经济上的种种束缚,自由发展。在这种变革与反变革、进步与保守展开斗争之际,莎士比亚宣扬权威、等级和秩序观念,极力维护王权,以历史的观点看,他的政治思想不能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不是进步的,恰恰相反却跟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君权神授”,国王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等传统思想一脉相承,是落后的。莎士比亚持有这种落后的社会政治观决非偶然,这与传统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响,与他个人发迹了的社会地位分不开,也与当时英国特殊的政治状况分不开。  相似文献   

5.
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涉及多个领域,本文试图从他思想中包含的辩证法、社会历史规律论、命运观、文明社会发展动力(阶级问题)、纂史的方法这五方面来寻求其包含的近代历史哲学的思想萌芽因子.但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马基雅维里始终未能跨出文艺复兴时期史学思想的囹圄,成为近代历史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6.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了一种无所不包的社会民主观,把民主推行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甚至推进到宗教信仰领域,寻求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的一致性、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连贯性、民主政治和自由信仰的统一性,主张科学实验、民主政治、自由信仰和社会进步具有内在兼容性,用实验主义整体论改造传统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用民主政治观取代独断政治观,提升人们对现代民主生活的整体期望,寻求哲学、宗教、科学和人类普通生活的连续性,论证民主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方式,开启了实用主义的政治哲学转向.他的民主社会思想成为罗尔斯良序社会观念的先导.他的政治哲学对20世纪后半个世纪的新实用主义、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发端于欧洲、孕育于中世纪、兴起于市民社会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最终能够在北美扎根,并非偶然,它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美国早期殖民地的环境与实践使基督教中的自由主义因素得以发展:从基督教自由观到公民自由观,从基督教契约观到个人自由观。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和种族多样性进而培植了美国的自由主义。美国立国时期的先驱们接受并发扬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和自由主义思想传统,使自由、民主、平等精神在北美大陆深入人心。因此,美国的宗教自由从一开始即是美国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基石,基督教也因此而成为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章太炎反对政府钳制言论,提出报刊昌言时弊,指斥政府的出版自由观,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出版自由。其出版自由观形成的原因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西方各类政治思潮的影响。而他将争取出版自由服从于政治斗争的目的、一味反对报律,加之其在个别观点上存在的前后出入和自相矛盾,则是其出版自由观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9.
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是威廉.E.格拉斯顿的思想形成时期与政治生涯中的学徒时期,而此时的英国正经历着变革前的纷扰与变革进行中的激荡;置身于新旧交替时代的格拉斯顿,其政治观尤其是他的自由观,既体现出浓厚的保守主义倾向,带有明显的非自由主义甚或反自由主义色彩,却又无法完全摆脱自由主义时代精神的影响,从而不可避免地烙上清晰的时代印记。与此同时,对真理和社会正义的执着追求,则成为矫治其非自由主义观念的良药。  相似文献   

10.
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贡斯当对卢梭的自由观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自由观,它包括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两个层次的内容。他突出了个人自由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政治自由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私人生活领域与公共权威领域之间界限的划分问题。贡斯当倡导的自由是政治和社会意义上的自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以个人自由为核心、政治自由为保障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圭恰迪尼是16世纪佛罗伦萨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栖身于现实主义的传统中,主张因地制宜的效用观。这种效用观不仅使现代政治观念的世俗性得到增强,而且使政治观念更加稳固地建立在当下政治生活的复杂性基础上。他在混合政体思想中对贵族美德的倚重,揭开了现代国家理论中精英政治观的序曲。他在权术观中体现出的保守性揭示了其过渡性的时代地位。  相似文献   

12.
作为17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洛克提出了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公民社会的政治观点,他以此为基础,结合他个人的教育经验与哲学宗教观点,形成了其独特的公民教育思想.洛克公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于培养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现实社会生活出发,将后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英国现实社会生活需要相结合的产物.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富有时代活力,开启了自由至上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杜威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是美国改革时代政治思想的坐标系,新个人观、新自由观与新民主观是其政治哲学的基本架构。杜威批判原子个人主义,主张合作的个人;批判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的合理性;批判传统的民主观,主张合作的、参与的民主。  相似文献   

14.
文艺复兴时代是将人文主义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包容在内的欧洲的觉醒、复兴、再生的伟大时代。自文艺复兴起,欧洲开始摆脱宗教神学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人的发现、人的解放、人的自由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人们已经开始以人性、理性和经验的眼光观察政治世界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颠覆了近代人权观的形而上学基础,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压迫性以及以物为本的价值取向作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的“新人权”观。  相似文献   

16.
吴宓是新人文主义的一位信徒,他受到了白璧德极为深刻的影响.此文详细梳理了吴宓对新人文主义的译介,并从文化观、文学观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吴宓与新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在文化观上,吴宓主张构造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必须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使之熔铸贯通.在文学观上,吴宓主张应该学习西方的现实主义,激烈批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应该吸取优良的传统,而不能完全反叛旧有之传统.他的这些思想的渊源就是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社会公正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是他基于改变中国现状的价值诉求。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状是其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是其文化基础,近现代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潮是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公正观是其理论基础。毛泽东的公正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曹钦 《政治思想史》2015,(2):21-34,198,199
与当代众多政治哲学家不同,佩蒂特的政治理论是明确地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本体论哲学基础之上的。他赞同个人主义与整体论,反对集体主义与原子论。在他看来,尽管个体的存在必然预设了更大社会的存在,但那些个体的行为并不必然是由某种更高的力量所预先决定的。从这种本体论出发,佩蒂特进一步提出了其独特的自由理论。由于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恰当意义上的自由必须是一种社会价值。因此,带有原子论色彩的"无干涉"自由观就需要被共和主义的"无支配"自由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经由长期历史进化而成的基督教并没有完全抛弃希腊罗马的理性传统,其经典本身就为人的自由意志留下了伸张的余地;奥古斯丁神学体系虽因突出肉与灵、世福与永福之间的对立而受到教会的青睐,但它那种蔑视世俗成规和追求个人精神完善的风格,却为文艺复兴时代入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成依据。本文把侧重点放在中世纪神学传统与早期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历史联系上,通过分析基督教信仰的特质及奥古斯丁主义的两面性趋势,企图从正统的天主教神学中找到近代西方人学理论的某些要素。  相似文献   

20.
施蒂纳的自由观是建立在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立场之上的,他在寻求自由的抽象概念中,看到了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对自由的限制,从而得出了所谓“自由悖论”即愈是追求自由的过程便愈是感受到限制的过程,并将解决方法归结为观念上的“独自性”。在政治思想上,其批判了政治自由主义和社会自由主义,其中夹杂着对共产主义的错误认识和极端利己主义的自由观点。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观的批判是按照《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成文顺序所进行的,几乎是逐字逐句的批判,在批判施蒂纳唯心主义哲学立场和抽象自由观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关于自由本质的看法和通向自由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