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不少家长曾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对汉字很感兴趣,我特别想教孩子识字阅读,但又不敢教,因为我常在一些报纸杂志上见到反对让幼儿识字的观点和论述,您对此有何看法,早期识字阅读究竟有利还是有害?”家长们提出了一个既热点又严肃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教的方法正确,孩子早期识字阅读好处很多,这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倡导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是“多认少写,及早阅读”,即把“认写同步、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有利于小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要达到“多识字”的目标,还须构建开放的识字教学体系,将识字与阅读、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一、游戏互动,快乐识字创设多种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识字。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编识字游戏,力求寓教于乐,引发儿童的兴趣,让孩子…  相似文献   

3.
魔力方块字     
响响和爸爸一起坐公交车,透过玻璃窗,看着指路牌,小响晌的嘴巴一直没闲着: “这是天目山路,这是学院路……”旁边的乘客都觉得这个宝宝真聪明,而响响自己也自信满满,乐不可支。 当你的宝宝在人前能够认出很多字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特别自豪?其实3岁以下的孩子也能够认识很多汉字,重要的在于父母要把认字变成一种游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认字。  相似文献   

4.
王石磷翔幅岁陈矍(消爱好画、画{爱好舞蹈祝愿儿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爱你的爸爸妈妈祝你永远快乐、开心伴你每一天!爱你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祝女儿歌万尹羁制学习进步、天天快乐!爱你的爸爸妈妈‘魁卜含\祝帆帆健康快乐地成长!亲爱的家长朋友:应众多家长的要求,我刊‘’最佳童星”评选活动继续举办。请把您孩子最满意的彩色照片寄给我部,附上孩子的小档案(姓名、年龄、爱好、籍贯)。我刊将集中展示孩子的童趣、童真,并进行评选。每期当选“最佳童星”的孩子可获我刊赠送的一份小礼品(来稿请写清地址、姓名、联系电话)。最佳童星秀SHO…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每当我们翻开书页,就等于开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英国前教育部长David Blunkett阶梯社会学习事业部执行长彭炜寰亲爱的家长,想想你有多久没将孩子搂在身旁,让孩子竖起耳朵,瞪大眼睛,听你述说:很久很久以前……  相似文献   

6.
人脑3岁前发育完成一生的50%,7岁完成90%左右。所以,不少家长认为一定要抓住大脑开发的黄金时期,才能使人的智力一生受益。于是,挖空心思为孩子选择各种各样的兴趣辅导班,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这样的超前锻炼,只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因为学龄前的孩子的思维过程属于前运算期,不能够逆转自己的思维,也没有能力进行逻辑推理,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不仅效果不好,还会影响脑神经的运转,造成思维紊乱。比如,让还在牙牙学语的婴儿去接受一些所谓“识字教育”,个别孩子也许能记住那些字形,但后果却令人担忧,当小学识字教学系统开…  相似文献   

7.
孙志刚  孙翠红 《文教资料》2005,(23):103-104
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识字量达到1800个,这就意味着,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平均每课要认识十几个汉字。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根本完不成这个识字任务,忘记、回生现象非常普遍。那么,怎么改变这现状,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呢?一、在实践中自主识字1.留心生活中的识字机会走在街上,不少学生注意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建设银行”、“银河商厦”等,就会问家长这些字怎么读;坐在电视前,电视上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如“绿飘洗发露”、“两面针牙膏”等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听、读、认字的教材;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你认识这些图象吗?那是一位早慧儿家长为爱女早期识字做试验专门设计的一套图片。他不敢教女儿识字,怕2岁的孩子识字用脑过度有损健康。但他又不愿让女儿晨光般的年华白白流失,于是把文字形象和实物形象画在卡片上制成这套图片,想通过实验看孩子识字,认图究竟那个负担重,哪个负担轻,2岁识字能不能承受得了,他和女儿边游戏,边认读了两天,孩子全会认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听到不少家长反映,对大班的孩子教得太浅了,应该多教识字、写字和计算。也有一些家长每天要孩子完成大量的额外作业,让孩子照着一年级的课本“画”汉字。为什么说“画”汉字?因为有些父母只知  相似文献   

10.
家长总盼着孩子快快长大,但当孩子兴奋地开始自己上学自己外出活动时,你相信孩子的能力吗?渐行渐远的时候,亲爱的家长,你是否做好了“放手”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如今,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早期教育”就非得让孩于超前学会识字、学会弹琴,学会画画,觉得学会了这些就能体现该孩子的智力水平高。如此教育,孩子感到一片茫然,“爸爸让我当这个家,妈妈让我当那个家,叔叔,您说我该当什么家呢?”妈妈,我什么时候退休?”“象爷爷那样退休了,我就可以玩  相似文献   

12.
别了,亲爱的母校。从简单的“a、o、e”井始,是您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汉字。别了。亲爱的母校,从简单的“1、2、3”开始,是您教给了我加减乘除。别了,亲爱的母校,从简单的“A、B、C”开始,是您教给了我很多英语单词。别了,亲爱的母校,从简单的游戏开始,是您教会了我做眼保健操,做广播体操……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爸爸:今天我心血来潮,对你说一些我的真心话,决非戏言!首先,我要谢谢你,谢谢你教了我许多东西,谢谢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你给了我许多东西。其中在我记忆最深处的,是当我只有三四岁时,你就开始教我识字。那四百个融着你我汗水的汉字将伴我一生。那其中的一笔一划,无不包含着你对我的期望和我对你的谢意。可惜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些家长经常反映,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太浅了,孩子快上一年级了,应该多教他们识字、写字和计算.许多报刊上也经常报导这样那样的“神童”,如某某幼儿能识几千个汉字,某某幼儿能背诵几百首唐诗等等.这使一些年轻的家长们更加急切地想方设法“培养”自己的孩子,买了很多的书籍,强迫孩子学识字,学数数.有的幼儿园(特别是某些个体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也过多地教孩子写字、算术.例如有些学前班就已教孩子们学到了乘法!据我们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的初步调查,入学前学过几百字、会做百以上加减法的孩子占20%.  相似文献   

15.
贾小娜 《教育》2007,(1S):43-43
“亲爱的各位家长: 又是一个美好的新学期开始,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您的孩子一起进行这愉快的科学之旅,也衷心地祝贺您的孩子幸运地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袁爱玲 《教育导刊》2003,(8):111-112
不少家长曾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对汉字很感兴趣,我特别想教孩子识字阅读,但又不敢教,因为我常在一些报纸杂志上见到反对让幼儿识字的观点和论述,您对此有何看法,早期识字阅读究竟有利还是有害?"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家长朋友,“亲子时刻”在2000年与您见面了。希望她提供的亲子游戏和小制作,带给您和您的孩子一段快乐的时光。赶快和孩子一起玩儿吧!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识字大量增加,老师们在识字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家长也苦不堪言,但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孩子对字义的理解有限,同音替代现象严重;很多时候学生平均每天要学习13个以上汉字,教学任务不能“圆满”完成;识字效果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9.
高颖 《家庭教育》2008,(4):4-11
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做事磨蹭成为我们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从早上起床就开始磨蹭:衣服半天穿不完、作业半天写不完、东西半天收拾不完……我们的孩子似乎正在成为“蜗牛一族”。可相反。您越是着急.越是在旁边不停地催促、督促,孩子似乎越不以为然。越是慢慢吞吞。孩子的这种行为常让我们大人着急冒火,忍耐不住便是一阵“暴风骤雨”……这个看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的习惯似乎正阻碍着孩子的发展,也似乎正影响着您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那么,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蜗牛族”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各位家长请仔细读读下面的两封信件,一封是一位母亲写给我们编辑部的,另一封是这位母亲的儿子写给父母的。从这两封信中,我们读到了一位家长的痛心与无奈,更读到了一个孩子的痛苦与压抑。在信中,家长说“……我们花尽了心血和精力……”,而孩子说“……你们为什么不替我想一想……”。家长理解不了孩子,孩子也理解不了家长,这就是代沟吗? 对这两封信,我们已经找专家为这位母亲回信作了解答,但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两次解答就能解决的,我们很想听听您的看法。对于这样的问题,您的家庭存在吗?您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您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您可以高屋建瓴地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您是一位普通的读者,您可以为我们提供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经验与心得,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行。望各位朋友踊跃来信,为了这母亲和孩子,也为了所有的母亲和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