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方法:以8名世居高原(海拔1910m)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系统测试每名运动员在下亚高原前、亚高原(海拔1300m)训练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8天、第25天及第32天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清睾酮(T)、皮质醇(C)、晨脉(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液生化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①世居高原运动员下到亚高原环境,大气氧分压增加了10mmHg,运动员Sp02上升了1%,晨脉下降了5次/分,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运动员RBC、Hct、Hb在亚高原训练的第2天开始下降,并在第4天降至最低,RBC下降明显(P<0.01),较高原下降了9.25%,Hb稍有下降;一周后各血象指标逐渐回升,并在第25天时升至最高水平,Hb升高了4.33%,且差异显著(P<0.05),RBC无变化.③运动员血清T在亚高原训练的前3周与高原相比无差异,3周后升高,并在第25天显著升高(P<0.05),较高原升高15.56%;C在第二天较高,随后下降,T/C比值变化甚微.结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间第1周身体机能状况较差,随后逐渐恢复,在3周后达到最好水平.提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到亚高原比赛时的最佳时间为下至亚高原3周后.  相似文献   

2.
高原训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机体有着复杂的生理学和训练学效应。当运动员在高原(中等海拔高度)训练,通过高原低氧环境对运动员神经、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刺激,可以达到促进肌体从事运动的机能得到提高的目的。主要表现在运动员机体对氧的吸收、运送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使运动员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另外,高原低氧环境的刺激可促使运动员体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增加,从而使氧的运送能力得到提高。由上述生理学的改变可得出:耐力性运动项目进行高原训练,可以达到改善运动员机能状态、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原运动员高平训练期尿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居高原三个不同运动项目的29名运动员,在不同海拔地区训练的晨尿与运动后尿多项指标的变化进行了927人次的测定,观察结果:运动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均较大,持续性的中长跑更易导致尿pH值偏酸;高原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也会出现高原性的代偿反应,并且在海拔2634m的范围内训练,海拔高度与尿蛋白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周燚 《体育科技》2013,34(4):27-2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归纳总结亚高原体育旅游对人体生理机能变化产生的影响,进而探析亚高原体育旅游的健身价值。结果表明健康人群在亚高原地区从事体育旅游活动,机体在轻度缺氧和体育锻炼的双重因素刺激下,呼吸机能、心血管机能、免疫机能、氧运输能力及物质代谢等能力有所提高,可达到健身的目的,此外,为避免出现类似高原反应的不适应症状,旅游者应根据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阶梯式"选择海拔高度进入亚高原从事体育旅游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我国冬季两项项目的运动成绩、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冬季两项运动员四周的高原训练进行生理生化机能生理监控研究,为高原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科学合理的高原训练安排可以有效提高冬季两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以及运动成绩,这些能力的提高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上会有明显的体现,高原训练对冬季两项运动员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较大,极易出现训练过度,心脏劳损等不良现象,对其进行跟踪检测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血液载氧能力的血红蛋白出现波动,但总趋势是增加的;对运动员血液肌酸激酶(CK)和血尿素(BUN)出现先增加后减退的现象,说明这样的训练安排是负荷运动训练的科学规律的;在高原训练一段时间后,运动员机体的血清睾酮水平会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法一直是竞技体育训练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方法,并越来越引起各地运动队和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该文通过梳理体育教材、国内外相关文献等,针对高原训练法对运动员骨骼肌系统、物质能量代谢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相关影响展开论述。当人体暴露于高原环境下数天、数周、数月后,机体会逐渐适应氧分压较低的空气环境,而适应带来的这些有利效应,将会在回到低海拔地区1个月内消失。该文根据高原训练对运动员人体功能的变化和形成的适应性进行综述,希望为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必要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7.
亚高原情况下机体为了从低氧空气中争取更多的氧而增加呼吸量,影响了机体的正常酸碱平衡,使食欲减退,能量供应不足,线粒体功能受到影响,因此代谢降低。因此要制定科学的用餐计划,研制富含特定营养素的运动员专用食品或运动补剂,以使运动员获得足够的运动营养,从而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7名青海省竞走运动员(世居高原)在赛前33天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机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初、中、末期的血象指标呈先降后升趋势,至训练结束恢复到训练前水平,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了一定的刺激,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CK、BUN变化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机体恢复能力良好,训练负荷强度安排适宜;睾酮水平较初期值显著提高,皮质醇保持在初期水平,T/C比值大幅提高,提示机体蛋白合成加强,运动能力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于提高世居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最大摄氧量即有氧能力指标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建议应对其进行更高海拔或下到低海拔地区进行短期训练,以便更好地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原训练是借助高原气候和训练负荷两个因素同时对运动员的机体产生作用 ,以求达到更高的训练效果。一般的海拔高度为 180 0~ 2 2 0 0m。缺氧是高原气候的主要因素 ,还包括大气压、湿度的降低 ,以及温度变化等。注意事项是 :(1)运动员一般初上高原时机体的植物性反应较大 ,随后变化趋于减小 ,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训练负荷作相应的调整 ;(2 )持续时间一般为 2~ 4周 ,过短会造成作用不足 ,而过长 ,则由于对高原气候已初步形成适应而无必要 ;(3)由于下山后机体工作能力水平具有波浪型特征 ,因此必须准确选择下山时间 ,以确保工作能力水平的…  相似文献   

10.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速度滑冰项目运动员在高原地区训练和比赛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我国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系统分析,以期对项目的训练方法、手段和理念的创新、研究、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以黑龙江省速度滑冰队16名队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高原训练期间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原训练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高原训练期间,白细胞会在短时间内降低,一段时间后会恢复,血红蛋白指标缓慢升高,但会随着强度的加大而降低;高原训练后,人体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球压积指标会呈现出一致性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Fluids and electrolytes (sodium) are consumed by athletes, or recommended to athletes,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exercise. These reasons are generally to sustain total body water, as deficits (hypohydration) will increase cardiovascular and thermal strain and degrade aerobic performance. Vigorous exercise and warm/hot weather induce sweat production, which contains both water and electrolytes. Daily water (4-10 L) and sodium (3500-7000 mg) losses in active athletes during hot weather exposure can induce water and electrolyte deficits. Both water and sodium need to be replaced to re-establish "normal" total body water (euhydration). This replacement can be by normal eating and drinking practices if there is no urgency for recovery. But if rapid recovery (<24 h) is desired or severe hypohydration (>5% body mass) is encountered, aggressive drinking of fluids and consuming electrolyt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facilitate recovery for subsequent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2.
刘晨 《精武》2014,(4):20-21
跆拳道运动专顶平衡能力是指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为了提高击打效果,在即使身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仍能迅速、准确、协调的控制身体姿势并完成击打动作或躲闪防守动作的能力。它是发展和完善运动技术,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协调能力及比赛成绩的基础能力。本论文通过对平衡能力的作用及训练手段的研究,希望能使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加重视平衡能力的训练,同时对有效指导教练员科学的训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特点,采用调查、测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53名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结构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1)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发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具体表现为身材、身体充实度和去脂体重较高,体脂含量较低;(2)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磷酸原供能能力较好,心血管系统机能良好,并具备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但糖酵解供能能力有待加强;(3)不同级别选手运动素质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在最大力量方面大级别运动员优势明显,而在速度、灵敏、耐力方面中小级别运动员则具备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Interest in Vitamin D has risen considerably recently with many athletes now advised to take daily vitamin D supplements. The reason for this interest is partly not only attributed to the resurgence of the Vitamin D-deficient disease rickets but also due to the discovery of a Vitamin D receptor in many tissues suggesting a more global role for Vitamin D than previously considered. Unlike the other vitamins that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diet, Vitamin D is unique since endogenous synthesis following ultraviolet B (UVB) exposure is the predominant route of entry into systemic circulation. Moreover, Vitamin D could be better classed as a seco-steroid, given that its structure is similar to that of a steroid, and its production is derived from a cholesterol precursor (7-dehydrocholesteol) in the sk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Vitamin D status is currently subject to considerable debate with many authors opposing governing body recommendations. Regardless of the suggested optimal concentration, there is now growing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many athletes are in fact Vitamin D deficient, especially in the winter months largely as a consequence of inadequate sun exposure, combined with poor dietary practices, although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deficiencies are still unclear in athletic populations. Impaired muscle function and reduced regenerative capacity, impaired immune function, poor bone health and even impaire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have all been associated with low Vitamin D in athletes, however, to date, the majority of studies on Vitamin D have described associations and much more research is now needed examining caus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2010年度校运动会上,各个项目前八名男子运动员与在校二级高水平运动员体成分进行比较,旨在找出某些规律性特征,从而为运动员科学选材、有效控制体重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宁 《四川体育科学》2012,(1):30-31,60
目的:研究我国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身体成分与身体机能特点,为水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研究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BODPOD空气置换法,对自我国5支省代表队的55名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进行体成分与身体机能测试,并按照运动等级的不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名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为24.02±4.86;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的体重、握力与台阶指数都明显较大,差异具显著性(p〈0.05),其它机能指标不具显著差异;我国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高。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些反映女子水球运动体质要求特点的测试数据;发现女子水球运动员有较高的体脂含量,应控制身体脂肪含量;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体重更大,有更强的心肺功能与上肢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柔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7名优秀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成分、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及血液指标等对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身体成分及形态学和血液生化指标与普通组运动员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优秀运动员基础代谢率降低,出现机能节省化现象,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改善,能更好的适应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女子优秀组运动员肢体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都优于普通组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不同运动专项男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7个不同专项的男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点及差异。结果显示:体液成分中体液指数中长跑专项最高,游泳最低,细胞内液指数健美操最高,中长跑最低,细胞外液指数则正好相反;非体液成分中脂肪含量以游泳专项最高,中长跑最低,而瘦体重、肌肉、蛋白质、无机物含量以中长跑专项最高,游泳最低。得出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专项技术特征、训练内容以及运动员身体机能代谢对长期系统专项训练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