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在当下出版产业化的快速进程中,出现了出版"产业派"与"文化派"两种价值观的隐性对话。这种争论是对出版业性质问题认识的深化,也是对当下出版业遭遇行业困惑的省思与探索。"产业派"与"文化派"各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二者之争的解决之道,当下大多数主张"结合论"。在出版产业化大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不忘倾听"文化派"声音,体认其作为一种批判性话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出版活动基本规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作为一种传承文明、推广知识的社会活动,既具有文化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理想的出版活动应该努力实现文化理想与商业经营的完美结合。那么,这种“亦文亦商”的社会活动具有哪些运动规律?这些规律对于出版工作者提供了哪些启示?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改进出版活动的效率,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意义。从深化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出版活动基本规律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探讨其他出版领域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虞文军 《中国出版》2012,(19):29-31
出版具有两重性,即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出版,不能忽视出版的经济属性,不能不讲求经济效益,但我们更不能忽视出版的文化属性,不能不讲求社会效益,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体制  相似文献   

4.
出版是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出版的政治价值根植于意识、思想、信念层面,文化价值根植于国家、社会和国民层面,涉及到公共性、真实性和异质性的“多元”出版文化与权威性、倾向性和话语性“一元”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出版需要把握好一元导向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反主流多元导向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出版“产业”利益追求和“事业”文化使命之间的博弈日益激烈,在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文化使命环境中,社会性、媒介性、公共性价值决定了出版的内在价值。出版价值诉求是具有多重文化属性实践活动的“多元”,又是社会属性意识理念的“一元”。出版价值诉求遵从“阶级性—人民性”统一价值、“群体符号—个体自觉”递进价值、“监督权—自由权”融合价值的行动逻辑,其中,统一价值是根本价值,递进价值是核心价值,融合价值是负荷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在突破以往“雅与俗”“新与旧”的二元对立批评模式之后,鸳鸯蝴蝶派的文化史地位得到客观、科学的重新定位.鸳鸯蝴蝶派文人既是翻译家,又是出版家,具有开阔的世界视野,行走在翻译与出版之间,积极传播西方文学、社会及电影的相关知识.这为20世纪前期的中国带来了新知,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卢媛 《新闻世界》2014,(12):206-207
大众媒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对都市文化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婚恋观的变迁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买房”与“结婚”之间的矛盾,来分析和考察大众媒介对都市婚恋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属性的本源出发,提出数字出版的特性理论与特征理论,分析由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产业属性和数字技术属性所构成的中国特色数字出版的基本属性体系,并进一步论述意识形态属性是我国数字出版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数字出版的根本属性,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是其固有属性,数字技术属性是其特有属性,为构建中国特色数字出版基础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8.
徐颖 《出版参考》2017,(12):61-62
建筑具有文化属性,建筑图书的编辑出版,应关注人性需求,提升图书的文化品位.以文化的视角挖掘建筑图书内在价值,重视图书的装帧设计,凸显艺术性和人文意蕴,将“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精神贯穿始终,出版具有人文气质、深受读者喜爱的建筑图书,使其走出专业壁垒,回归大众视野,还原建筑本真,体现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出版实践和思想认识的几次反复,我国出版界逐步形成共识:出版具有两重性,即文化属性和商业属性,或者说是意识形态属性和商业属性。我们要从这种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和开展出版活动,改革出版体  相似文献   

10.
党报历来是信息发布、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认为,“党报具有多重属性,主要有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媒体属性和文化属性。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报的政治属性毋庸置疑。关于党报的经济属性则是由其大众传播媒体的产业性质决定的。”这些看似矛盾的特征在党报身上都或多或...  相似文献   

11.
文化强国视阈下,我国出版行业承担较大社会责任,应对出版“走出去”意义进行分析,提升文化影响力。文本主要阐述文化强国背景下出版行业“走出去”战略应用的必要性,在外在因素和内在需求两个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出版“走出去”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秦岭 《今传媒》2010,18(9):109-110
翻译学研究中"文化派"的相关观点和翻译归结论观点的争论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翻译实践与翻译学研究的差别,并对翻译研究中的"归结"进行一些讨论,说明翻译归结论之"归结"的本意在于对语言实质的归结,并对"文化派"强调对语言文化和翻译技术的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材从出版到使用的过程,是凸显和传播我国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目前我国英语教材出版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文化内容过于简单、文化体系零散以及文化传承偏离等,而这些也一度导致了我国英语教学的“文化失语”现象。本文将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对“文化失语”和英语教材出版之间的关系解读,对英语教材出版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化价值观与出版业“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出版产业来说,产业化的轰轰烈烈与文化建设弱化之间的矛盾已经呈现。因此,在坚持出版产业化规律的前提下,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整合各类资源,增强出版文化的软实力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论出版文化的基本属性和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出版文化的基本属性和社会功能周涤尘,谢珩一、出版文化的涵义及其基本属性出版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的一个分支系统。与其它形态的文化不同,出版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通过编辑出版工作者的规划、汇集、选择、加工、整理,然后印制成出版物的总体,是社会精神成果经过...  相似文献   

16.
在儒商精神中,孔子的“义利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社会文化属性、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兼具的现代传媒企业,将孔子“义利观”引入企业经营的理念当中去,更显得必要。  相似文献   

17.
档案的文化之“殇”——兼论档案馆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的文化属性是档案馆文化功能的源泉。在文化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人们对档案的文化属性认识还不是很清晰,这直接影响到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笔者从档案的属性、档案是不是文化的积累和积淀、档案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纠葛等几个问题切入,分析了制约档案馆文化功能发挥的几个重要因素,针对档案馆参与地方文化事业规划和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两个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8.
媒介是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救性”特征和“人性化”趋向是媒介自身进化的两大根本属性,这也就决定了人类文化出版在经历了最初原生态的“按需出版”和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商业出版”之后,必然回归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更高级形态的“按需出版”.这是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媒介形态如何变换,文化出版的根本使命必然是:利用最先进的媒介技术手段,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按需出版”既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显然也是现代出版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诗经》的翻译出版迎合了域外读者在意识形态、诗学传统影响下所产生的阅读期待;译者文化身份的多元性、翻译策略的杂糅性以及出版机构的权威性构建的在域外传播的经典地位.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融进去”过程中构建和谐的主体间性,对话体系、形成完善的赞助人体系,解决政府助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翻译出版结构不平衡、译介形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指出,构建中国诗歌“走出去”可持续发展体系需要建立广泛的联动合作机制和完善的出版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文化与产业、文化理想与商业智慧之间做到平衡与结合,成了当下中国出版业最为纠结的公共性问题。因为相对偏重不同,对体制转型与技术升级两种力量驱动下的出版业发展现状的评价与本质探讨,业界出现了文化派与产业派两种价值观的潜在分歧与对话。按照何明星《从文化政治到文化生意——中国出版的“革命”》中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