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什么是电视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电视散文必须在理解电视文学的基础之上。但当前对电视散文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文本主导论层次。文章通过对电视 散文作品的具体分析,认为电视散文不是散文的屏幕再现,而是用电视手段表现传统散文的美学意境和风格,是一次全新的电视文艺创 作。  相似文献   

2.
散文在中专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大,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也较浓,因而对散文教学要求也相对较高。散文教学重在鉴赏,通过美读、研讨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语言。领悟散文的美,并通过教学的延伸拓展以提高学生的阔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今文渊源》是一本有趣的、可轻松阅读的“散文史论”.作者潜心十年,对中国白话散文自五四至今的发展作了一次梳理,以“闲话”笔调娓娓道来. “上编”从“谈话风”入手,围绕胡适、鲁迅、周作人三大重镇的不同特色,逻辑清晰地阐明了白话散文绵延有序的思潮源流.  相似文献   

4.
自90年代以来,报纸散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这在中国散文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它对于增强报纸宣传效果,功不可没。 文化快餐式的散文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报纸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作者把文章写短,写得有文采,有的还要配合当前的重大报道内容写一些文章,能起到正刊起不到的作用,同时,也起到纯文艺性刊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由此,人们称它为“文艺快餐”式的散文。这种散文寻求精神的理解和沟通,寻求一种对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的及时回应。写的是身边的  相似文献   

5.
翻开报纸或杂志,我们随时都能见到各类散文作品,如写景散文、抒情散文、文化散文、议论散文、记事散文、生活散文等等。这些作品中确有不少是上乘之作,其主要特点就是凸现了散文写作的两个要义,即真情实感的抒发和优雅文字的抒写。虽有一些浅显和琐屑之作,也当属提高之问题。提高的快慢,则与作者的底蕴、积累、才智和风格的不同而大相径庭。问题在于,面对可读性特强的纪实性新闻、有影有声的现场电视直击和色彩斑斓令  相似文献   

6.
李连泰 《传媒》1999,(3):35-35
“如何预测新世纪的散文走向,当下散文创作还缺少什么?”这是日前由中国作协创联部和《散文选刊》联办的’99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研讨会上各地二十余家报刊的散文编辑家们的共同话题。 散文缺少震撼力 光明日报《文荟》主编韩小蕙等认为,散文应是呕  相似文献   

7.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清新玄奥,朴质而不乏睿智与敏锐,其佛教散文和抒写对生活见闻“随机”的顿悟与感思的散文,以及他的寓言散文,构成他创作的主流。颇受两岸读者青睐。他的散文可以说是喧嚣都市生活中沉静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电视散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且很多人都非常喜欢。那么究竟什么是电视散文呢?其实说白了就是文学作品的视听表现。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电视散文则是将散文作品用电视的手段表现出来,既不失散文的特质,又具有电视的各种属性,两者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电视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先秦诸子文献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散文高潮的到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章通过对诸子散文特点的介绍,分析了其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猛 《记者摇篮》2007,(7):83-84
一、搭好电视散文的艺术骨架要拍摄一个高品位的电视散文作品,首先要选好散文作品,这是制作好的电视散文的根本,为电视散文构建一个良好的骨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中国散文创作迎来又一个高潮,但进入21世纪后,散文创作渐入平和期,并趋于冷清。本文对从热闹归于平静的散文出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前边说,真真切切自自然然地说出一番话就是散文,这只是针对装腔作势、搔首弄姿的做派说的,还远远没说到家。说出的那番话固然可以算散文,但不一定是好散文。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散文不好写,好散文尤其难写。当然写诗、小说也不容易,但我觉得散文更难。诗歌分行,有节奏美(过去还  相似文献   

13.
王新民 《今传媒》2009,(11):40-40
这是一篇迟写的文章. 已丑牛年正月里的一天,去莲湖巷访陈长吟先生,获赠2009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美文>,一看封而就觉得面目一新,只见封面上几行栏日黑体字:长篇散文,中篇散文,短篇散文.自古至今只知道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分,还未听说过长中短篇散文之分.一本不到百页的散文杂志如何刊登长篇散文或中篇散文呢?  相似文献   

14.
梁衡是当代提倡师法自然、追求艺术真实、探索民族风格的散文作家,也是一位个性鲜明、思想敏锐、很值得评论界关注和研究的作家;他不仅是散文创作的实践者,还是一位随时把散文创作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散文理论研究者.他的散文理论研究,有着独树一帜的创见.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散文?怎样写散文?何为散文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能够使散文写作直达人心,发人深省?这些问题众说纷纭,并没有统一的答案。鉴于此,广东人民出版社启动了"百年散文探索丛书"项目,意在通过解读散文名家,梳理散文理论脉络,创新散文理论话语,推动散文理论研究。其中的《散文的常道》一书,由中山大学谢有顺教授编写,在对散文本体的体悟中,寻求百年来散文的话语之道。《百年散文探索丛书:散文的常道》(广东人民  相似文献   

16.
电视散文创作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拍好一部电视散文?前人不曾留下任何模式,更谈不上成熟的创作理论。在观摩学习他人优秀作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电视散文的创作谈点感受。 一、电视散文的幢文创作《选择》 电视欲文的创作,首先要选择(或创作)一篇好的散文,就像拍摄一部影视剧,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剧本一样。散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视散文作品的质量。 什么样的散文适合作电视散文的“剧本”呢?首先必须符合电视的特性。此外,傲文的文学性也是衡量电视散文“剧本”质量的重要标准。 有了一篇合适的散文,对创作一部电视散文可谓成功了一半。具体如…  相似文献   

17.
许一婷 《东南传播》2011,(12):156-158
电视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在电视界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电视艺术形式。电视散文是文学散文的电视化,也是被电视化的文学散文。它的出现是电视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一次绝妙的结合,是电视艺术对文学艺术的阐释和再创造。在文学散文的创作中,意境的营造是成功的关键,电视散文也不例外。追求美的意境是电视散文创作的出发点和衡量电视散文成功与否的重...  相似文献   

18.
陈澜 《声屏世界》2006,(10):59-59
在越来越多的电视散文作品中,同期声成为其声音的主体构成。大量同期声的运用,使以叙述为主体的电视散文呈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本文主要谈谈同期声在电视散文作品中的运用。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散文的感染力。在电视散文作品中,运用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散文作品的现场感和感染力,能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并能弥补画面的形象不足。在抒情写意的片中,同期声的运用使人们对事物的感受更加细腻。作为电视散文的拍摄文本和所对应的画面由于各自负载了不同的电视叙事功能,它们在交流中,很容易产生音画对位的单一模式。而在这种电视声画对位的模式中引入未加…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发展到明代,除掉新兴的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相当高的成就的长篇小说和短篇白话小说以外,在散文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特别是晚明小品文,著作丰富,名家辈出,确实可算散文另一鼎盛时期。而  相似文献   

20.
傅魁文 《新闻界》2000,(6):52-53
何谓新闻的散文风 ?即以散文笔法写出的新闻所自然流露出的散文风格。蕴含散文风的这类新新闻体,既带有新闻原属的个性,又融入散文写作特征。它是新闻与散文的联姻,是两者的强项“化合”。   读过报端常常出现的这类文章,令人感受到它一扫传统新闻的沉重与死板,代之以新文体的自由、活泼与清新。   众所周知,新闻是报纸的主体,没有新闻的报纸绝不可称之为新闻纸。新闻的散文风,必须保留新闻的基本属性。   散文一直被称为“文艺的轻骑兵”。它取材广泛,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大到宇宙,小到一枝一叶,均可为涉猎范围。如何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