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分析“竞技状态”在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中的逻辑地位出发,提出中国特色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理论。认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既揭示了以发展“竞技状态”为核心安排运动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又以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重大比赛中获得最佳表现和最好成绩为主要目标,其适合于中国举国体制下的运动训练过程安排实践。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体现了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理论的中国特色。发展中国特色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理论必须依靠举国体制的优势,全面加强现代科技手段在“竞技状态”形成和调控中的应用,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对运动训练全过程和运动员个性化状态的监控。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青少年的体育训练和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无论在任务方面还是在教学一一训练过程的组织安排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同时,目前在训练安排上所使用的普遍原则也不完全适合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特点。分析文献、资料表明:在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中,关于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在一年的训练周期内,运动负荷如何分配的问题,有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提出“波浪式”地分配训练负荷,建议在一定的训练周期内,逐步地、平缓地、呈“波浪式”地增高,降低训练负荷。(马特月耶夫,1964年,1977年;M·炼里赫,1964年:H·阿若林,1977年,等等。)据马特月耶夫1964年和B·菲林1970年研究的资料,在比赛期间运动负荷的“波峰值”应比相应的训练期间的“波峰值”降低10-15%。第二种观点认为,在每次训练、每周、每月的训练周期内,运动量和其它负  相似文献   

3.
恢复过程是运动结束后的必然生理过程。它主要的作用是消除疲劳,恢复人体的工作能力。因此,研究恢复过程的规律,对于科学地安排体育教学和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但笔者认为,《运动生理学》教材(1984年版体育系通用教材)中关于“恢复过程”的论述内容有欠妥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1、定义的内容提法不当教材为恢复过程下的定义是:“在体育运动结束之后,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这一段时间的机能变化,叫做恢复过程。”定义中“在体育运动结束之后,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4.
马特维耶夫简历;男,1924年生。参加过苏联第二次卫国战争。1950年毕业于莫斯科体育学院。1964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他曾四次担任苏联国家队顾问,现任全苏体育运动科学教学法委员会主席,莫斯科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教研室主任。曾发表论文250余篇,主要是体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及运动训练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1984年,获“俄罗斯共和国功勋科学活动奖”称号。 1989年11月16日至25日,国际著名的苏联运动训练理论专家马特维耶夫来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学术交流活动。在此期间,他曾在北京体育学院授课,就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运动训练过程中,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很多,而其中训练的效果,即平时所说的有效训练行为,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和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决定训练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运动量和强度的大小搭配是否合适、负荷与恢复的安排是否合理等,但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常常被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训练的质量。经过多年运动实践的检验与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讲,训练质量是决定训练效果高低和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多年来,由于思想观念以及对运动训练内在核心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等因素,在我国田径的训练中,一直存在着重训练数量,轻训练质量的现象;对于通过多年训练实践总结出来的“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也在相当长的时间中误认为“大”是核心和关键。因此,在训练中有些人就“大”字当头,不断追求训练课次的增加、训练时间的延长,只要运动员训练的连续性好,完成的课次多,训练量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就觉得练得好,心里就感到踏实。但实际上,在一味追求“大”的训练过程中,如果忽略了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东西——训练质量,就恰恰丢失了最本质的东西,从而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无效劳动”上。 衡量训练质量的因素有许多,但就田径项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运动训练中提高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训练分别叫做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在运动训练中通常包括有氧和无氧代谢两个过程,只不过供能比例不同,我们可根据有氧和无氧供能的比例来安排训练内容和选择训练方法(表1,表2)。表1是说明在不同专项的训练计划中可以培养所必需的身体素质,应安排训练时间的百分比。例如,一个1600米跑运动员的训练,在训练计划中应有20%的时间进行速度训练,25%有氧训练,55%无氧训练。表2是说明不同训练方法对速度、有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训练中使运动员承受“最佳运动量”的问题是排球界长期以来未能得到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叫做训练过程的“理想化”。教练员一方面想让运动员承受最大限度的运动量,另一方面又怕出现过度训练的现象。因此,无论在选择训练手段方面,还是在确定对运动员机能能力来讲,最有效的训练量和强度都需要有一个标准。这种标准对于正确地安排训练与恢复都是必要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表明,必需区别评定训练负荷量的直接和间接标准。机体的机能能力和生化、结构方面的变化(根据客观材料)、疲劳程度(根据主观评定)、由专门性测验所  相似文献   

8.
研究优秀运动员一年训练周期中血睾酮的变化规律,分析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发生与训练周期安排的关系;总结优秀运动员一年训练周期中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在不同训练周期的表现特点。研究方法:以一年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训练周期,分为春季赛前(3-5月份),赛季(6-10月份),赛后与冬训期(11-1月份),测试江苏省田径、游泳、体操、划船、自行车、篮球、排球、柔道、手球、现代五项等项目的优秀运动员血睾酮、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运动员血睾酮值均表现出明显的训练与比赛周期特点,冬训后和大赛后较低,赛前较高或一般,出现低血睾酮的运动员不少,且所有项目中都有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低血睾酮,恢复较慢。同样证明了训练周期安排是影响血睾酮的最重要因素;运动员训练中血红蛋白的降低与训练周期无明显相关,在春季赛前血红蛋白低于13g/dl的女运动员比例较其它训练阶段多,达到20%,其它阶段低于10%;在春季赛前血红蛋白低于14g/dl的男运动员比例较其它训练阶段多,达到11%,其它阶段比例较小;除个别女运动员外,未发现发生贫血的运动员;除个别女运动员外,未发现运动员铁营养缺乏;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中安排全年训练过程问题始终占据了中心位置。六十年代的研究结果带来了一系列概括性阐述训练过程分期化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原理的著作,其中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分期化问题》(马特维也夫,1964年),《运动训练原理》(马特维也夫,1977);《现代运动训  相似文献   

10.
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争议,训练与比赛脱节的现实,赛前竞技状态调控较为困难等情况,为发挥运动训练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提出了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包含“生物节律”、“训练节律”和“目标节律”三个基本阶律,运动训练的基本过程为“训练—比赛”的交替循环发展,竞技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的互动前行伴随着运动训练、比赛的全过程,“训练—比赛”交替和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互动是一个有机整体,训练活动与训练主体是整个运动训练系统最为能动的因素,运动训练中要把握好运动训练基本思想、专项特点与比赛需要等。  相似文献   

11.
一、对训练分期问题的探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则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对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则必须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和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对运动训练分期问题专门进行研究的历史,相对地讲并不长。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被吸纳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从此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全面加入奥林匹克运动。东欧国家从政治需要发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纷纷以国家力量投入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男铅球组共四名队员,其中一人入队两年,其余三人都不足一年。我们进行了两个冬季训练,对于两年来的训练工作有以下一些体会:一、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根据毛主席关于“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道理,又根据男子铅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器材重、场地局限性大,只能在直径2.135米的圈内发挥能力),我们认为必需有强大的肌肉快速力量,正确的技术概念及准确的最后用力(原地)技术,弹跳速  相似文献   

13.
研究“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形成的历史前提、方法学基础和发展现状,剖析运动训练经典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奥运备战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的学科建设。在分析俄罗斯、我国和其他国家学者对“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的学科发展贡献的基础上,提出用“运动员培养理论与方法”替代“竞技运动理论”作为学科名称的设想;进而阐述俄罗斯著名学者Л.П.马特维也夫创立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理念、目标指向和基本原理,近年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遭受质疑的原因,以及主要质疑者Ю.В.维尔赫尚斯基提出批评意见的实质,并提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继续发展的现实途径。提出:针对我国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应遵循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所揭示的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安排运动训练过程和获得最佳表现。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训练过程中,经常发现体育教师、教练员在“身体训练”“身体素质”“运动素质”“体能训练”等概念的描述及应用范围含糊混淆、甚至出现理解偏差。从运动训练负荷价值阈理论来说。身体训练主要是表达人体对负荷刺激反映的“过程量”,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控制训练手段、方法实现预定目标的动态进程。身体素质是反映人体的某种特定机能和运动能力、重点强调的是一种“状态量”,动态性和静态性是区别上述两个不同概念的主要特征。从运动训练角度来说,训练过程是教练员、运动员为创造优异成绩而积极训练的经历或未来设想阶段的总和。身体…  相似文献   

15.
在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准确而又恰当地划分周期和训练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训练手段的选择,训练负荷的大小,比赛时训练水平的发挥等许多方面的因素都对运动成绩的好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从运动训练的全局来看,训练周期的划分则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局部。如果周期划分不得当,就会严重地影响训练水平更快的提高,更难以在预定的时刻表现出高度的竞技状态,创造出优异的成绩。训练周期的划分是以竞技状态形成、发展和保持的规律为主要依据的。同时也要考虑主要比赛任务的安排。通常,可以把一年定为一个训练周期,即一个包括训练(或称准备)——比赛——休整(或称过渡)的完整的训练过程,这叫做单周期;也可以把一年的训练划分为两个、三个或更多这样的训练过程,叫做双周期或多周期。关于优秀成年运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从事速滑运动项目的业余教练员或运动员其训练工作的成功与否,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各种类型的身体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滑跑技术使其趋于更加合理(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如:运动员的智能训练及心理训练等)。 既然速滑运动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那么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躯干比例、肌肉力量的大小、生理生化指标等个体差异对专项技术的影响。因此教练员在设计和指导技术训练过程中,不能强求一致,要允许个体差异动作的存在,这就是区  相似文献   

17.
少年时期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最有利的时期。按照专家们的意见,在这个年龄期必须采用能促进运动机能加速发展的体育教育手段和方法。为了确定13—14岁男孩身体训练方案的效果,我们进行了教育学实验的比较。我们在一学年的田径中跑课外训练中(在莫斯科427中  相似文献   

18.
运动恢复在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在抓运动训练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运动恢复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因而影响了运动训练的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为从人体在运动训练过程变化规律看,运动训练是一个通过运动消耗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异化过程,不是产生体能提高“结果”的同化过程。真正提高体能的过程是在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儿 童早期专项化训练必须科学地按照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去安排训练 ,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 1 )“早衰”在运动队经常会遇到一些运动员在儿童少年时期专项成绩很好 ,但到青年、成年后运动成绩却很难再进一步提高 ,这就是运动员“早衰”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儿童期专项训练中 ,过多追求专项 ,专项技术练得太多 ,而忽视了儿童少年时期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以素质来带动专项成绩提高的特点。另外 ,训练安排不当 ,训练强度过大、参加比赛过多、营养搭配不合理 ,导致各种伤病的发生 ,也是引起“早衰”的重要原因。运动员发生“早衰”的结果 ,导致运…  相似文献   

20.
为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余体育训练,介绍课余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训练理论与实践”栏目从本期开始开设“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讲座”。 特邀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副教授延烽和运动系副主任赵志英撰稿,内容包括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受训对象的身体特点、训练方法学原理、训练负荷安排原理、训练过程的控制和训练的组织管理,共分六讲。 读者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随时来信告诉我们,以便及时改进和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