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风险投资背景、持股比例与初创企业研发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昊  万迪昉  徐晋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47-1554
利用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研究了风险投资背景、持股比例对初创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支持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不同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同;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无影响,民营和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外资是最有效的投资者;风险投资的整体持股比例未能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但外资背景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民营与外资背景风险投资构成了增强企业研发的有效联合投资,风险投资的早期进入和充分孵化均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生物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12—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政府补助的规模与连续性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以研究政府研发补助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显著正相关,政府补助可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而政府补助的规模对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政府补贴的连续性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调整企业研发补助形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公司治理为起点,以创业板科技类上市公司2011—2015年数据为样本,构建股权结构与研发投入的交互项,研究股权结构对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具有负调节作用,"一股独大"阻碍企业创新研发成果转化;(2)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显著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3)股权制衡对研发投入与成长性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论研究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价值相关性,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以2010—2014年27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会显著降低企业当期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提高企业滞后两期的财务绩效以及滞后三期的企业市场价值;滞后一期的政府补助与企业的财务绩效与市场价值显著负相关,但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创造具有增量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越冬  严青 《科研管理》2019,40(8):101-112
文章基于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假说"和"道德风险假说",利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作用是"抑制"还是"放纵",结果发现:(1)风险投资能"抑制"被投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且随着风险投资持股比例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显著;(2)采用分组检验的办法,发现在风险投资持股比例高的样本中,其对内部控制缺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风险投资持股比例低的样本中,风险投资对于内部控制具有不显著的"放纵"作用;(3)文章还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会削弱风险投资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4)不同背景风险投资对内部控制缺陷的作用不同,政府背景和企业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企业背景风险投资的"抑制"作用显著,而独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对内部控制缺陷具有不显著的"放纵"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2004—2012年1042家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和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检验了风险投资及其背景对我国创业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风险投资有利于我国创业企业提高研发投入,但并不能提高研发投入对企业未来绩效的贡献.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地,与本土背景的风险投资相比,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更能促进创业企业提高研发投入以及研发投入对企业未来绩效的贡献;与民营背景的风险投资相比,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降低了研发投入对企业未来绩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翟淑萍  毕晓方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71-1380
以2010-2014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和管理防御效应如何作用于政府资助对研发投资的影响,以及股权治理机制能否对高管防御效应产生治理效果。研究发现:(1)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2)高管持股比例适中时,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高管持股过高或过低时会产生管理防御效应,从而抑制了政府资助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3)股权制衡度和基金持股比例的提高能够抑制管理防御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政府资助对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2016年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究经理管理防御动机对研发投入活动的影响,为抑制经理管理防御动机与行为,提高研发投入绩效提供经验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理人年龄、学历、任期、股权集中度对研发投入有显著影响;经理人薪酬和持股比例并不能对经理人研发投入决策行为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经理人性别与研发投入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尽管前期研究大量探讨了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影响,但两者关系的传导路径和情境机制却鲜有研究涉及。鉴于此,本研究以高管垂直薪酬差距为中介变量,董事会规模为情境变量,重新审视了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利用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2011-2016年的经验数据,本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补助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刺激效应”;第二,高管垂直薪酬差距在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两者关系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第三,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高管垂直薪酬差距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将随之增强,但董事会规模对政府补助与高管垂直薪酬差距两者关系无显著影响。本研究有助于完善文献对政府补助作用于研发投入的路径与后果的认识,对中小企业调整高管团队薪酬结构和完善董事会治理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7到2019年农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涉农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综合得分进行计算,随后对研发投入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引入股权结构与研发投入强度的交叉项研究股权结构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与其成长性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且当期研发投入对其成长性具有滞后的效果;股权属性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负向调节的作用;股权集中度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股权制衡度对二者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针对实证分析所得结果,本文提出农业上市公司应合理投入研发资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对股东持股占比进行科学的调整;政府应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研发和创新提供优惠政策,加大研发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现有关于研发活动绩效的文章大多以总量指标来衡量研发投入。本文认为,总量指标会掩盖研发投入结构与特征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利用最新的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本文探讨了我国现有的研发经费结构、研发人员特征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用途、来源的研发经费,以及不同性别、学历和工作性质的研发人员,对科研成果产出的作用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这是总量指标研究所不能反映的,其作用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论之。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浙江企业获得政府科技资助的途径、总量规模及结构分布现状;比较了浙江与国内外主要地区在政府直接资助企业研发投入上的差距,并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考察了政府直接资助与企业资助研发支出之间的正向关系,认为当前政府资助能有效激发企业R&D投入的增加,为此呼吁当前政府应给予企业强有力的直接科技资助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2007-2010年年报披露研发投入数据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1071个观测值为样本,从R&D投入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角度分析企业进行R&D资本化与费用化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会计准则对R&D投入会计报告的变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D资本化与费用化的选择受到了企业特征的影响。研发强度大、盈利水平低、规模较小、负债水平高、股权分散、研发投入不稳定且处于扭亏临界和高技术行业的公司倾向于选择将R&D资本化,而那些规模较大,盈利水平高、负债率低、股权相对集中、研发投入稳定的企业则倾向于将R&D费用化。另外,R&D资本化与费用化的选择与其系统风险、成长性和收益平滑动机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企业研发体制的演化与研发的综合协调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企业R&D体制演化轨迹的基础上,揭示了企业R&D体制演变的规律是由外部协调发展到内外部共同协调,再发展到内部、外部、网络三者共同作用的综合协调模式.在讨论了网络协调特征与存在基础之后,指出了根据企业的R&D的特点,适当地组合三种协调的比例是综合协调体制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R&D中的知识管理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R&D中的个体及组织的隐性和显性知识构成和知识流的分析和描述,提出了根据六个不同的阶段,从共同愿景、T型技能、A型技能、共有思维模式和R&D流程五个方面来对R&D进行知识管理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企业对R&D资金在不同项目之间的分配问题,在研究和借鉴以往决策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大型高科技企业R&D资金分配的"研发树"模型。该方法使R&D预算系统既实现了宏观上的指导功能,又具有微观上的资金控制和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R&D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方法考察了中国高技术产业R&D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但总体上稳步上升;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差距有扩大趋势;R&D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为例,采用回归分析模型、基于因子的协整与C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对研发产业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最后对研发城市构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固定资产投资额对研发产业的作用大于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说明上海的经济功能已高度非农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功能的完善更有助于研发产业的发展;(2)通过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