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狼来了"的道德故事蕴含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逻辑,这一价值逻辑是人们长期以来的道德信仰与道德核心的反映,是道德建设的基础。现代社会中,对"善恶有所报"信条的抛弃,有局限的认知水平是造成"狼来了"的道德故事逐渐失去道德教育效用的主要原因。再立道德信仰,提高认知水平是解决"狼来了"的道德故事失效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浏览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中英教授的发言稿《狼来了——道德故事型的价值批评》。在石教授看来,广为流传的“狼来了”的道德故事与众多的道德故事一样,都遵循着相同的价值逻辑,即“中国民间社会的道德逻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众所周知,“狼来了”的故事中的放羊娃因为撒谎而遭受了羊被狼吃的惩罚,他自己也差点被狼吃掉。循此逻辑的德育,很容易使孩子形成错误的功利主义道德观念:行善避恶根本上不是因为行善本身的义  相似文献   

3.
揭示“狼来了”所蕴涵的功利性的道德逻辑推理,批评道德的功利性追求,因为建基于功利上的道德教育极易导致“公开的道德与私下的败德”,要想消除“善没有善报,恶没有恶报”则需要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并非道德教育能够承担的功能,从而还道德之为道德——人的义务的本相。  相似文献   

4.
理想和信念是道德信仰构成的两个方面,认知、情感、实践是道德信仰教育的逻辑起点。大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要坚持科学理论灌输原则。底线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信仰教育的基础,道德情感体验是大学生形成科学道德信仰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5.
“狼来了”的道德故事所宣扬的善恶有报的价值逻辑在今天仍然值得今天的道德教育加以弘扬,过去那种动不动就拿义务去压制欲求的思想应当得到纠正。简单说,即是德育在宣讲道德义务之前,必须落实个体权利,赋予人应有的尊严,那种不顾环境变化,不计道德成本高低,不顾好人欲求的义务伦理观因实际上不把人真正当人看而应当放弃。  相似文献   

6.
道德逻辑体系的认知结构是由求真的道德真理逻辑、向善的道德价值逻辑和求善的道德选择逻辑构成的.三者之间也存在一种逻辑关系:其间,求真逻辑是认识前提,向善逻辑是推演方向,求善逻辑是判断环节.求善逻辑以认知结构的终点形式为道德实践逻辑奠定了一种逻辑前提,在根本上影响到道德实践逻辑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7.
“狼来了”的道德故事所宣扬的善恶有报的价值逻辑在今天仍然值得加以弘扬,过去那种动不动就拿义务去压制欲求的思想应当得到纠正。简单说,即是德育在宣讲道德义务之前,必须落实个体权利,赋予人应有的尊严,那种不顾环境变化,不计道德成本高低,不顾人之正当欲求的义务伦理观因实际上不把人真正当人看而应当放弃。  相似文献   

8.
北师大石中英教授的“狼来了”道德故事价值模式分析,向我们展示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9.
道德信仰是关乎人类精神家园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提出“两种道德”的观点,其中“愿望的道德”体现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从这一点来思考道德信仰及其重建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限定问题测验是一种测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的工具,该测验以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为主要依据,以其“道德两难故事法”为主要方法,能够考察被试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推理能力。30多年来,限定问题测验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有效改进。本文介绍限定问题测验的理论基础、施测程序、记分指标和效度指标,总结该测验的研究主题及其改进,并对其优缺点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1.
德育回归生命,是对学生主体的认可,是对生命的尊崇。百年名校如皋中学坚持以“崇实求是”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以“生命化德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尊崇生命”、“彰显个性”以及“生命与德育相融合”的生命化德育的实践理性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道德来自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造成了各自传统道德教育的差异。在道德教育的过程和基础上,西方重“认知”,中国重“情感”;在道德教育的结果和逻辑上,西方遵循“由外而内”的逻辑,中国遵循“由内而外”的逻辑。文化价值多元、知识性质改变和道德本身的复杂等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困境。借鉴对中西方道德教育差异的思考,现代道德教育必须改变单一的以“知识”或者“情感”为基础的认识论传统,在“知性”与“感性”的结合中,统筹人的复杂性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从人性和人生发展的复杂性出发,重建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价值多元的伦理生活中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正当性难题。价值多元但规范普遍,多元普遍主义的道德立场尊重多元谋求普遍.道德教育需要通过交往活动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广泛联合的民主的生活方式是学校应当谋求的共同生活。相互承认的道德关系是道德自律和自我认同得以发展的条件,儿童只有在得到承认的条件下才能正常成长.道德教育应该为此提供情感的、认知的和价值的支持,承认的教育同时蕴涵了“每个人”和“所有人”的教育立场。  相似文献   

14.
道德信仰危机的表现、社会根源及其扭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有:道德理想目标的丧失和道德失范,道德情感的麻木、困惑、缺失,道德生活动力的欠缺或扭曲和道德人格分裂等。道德信仰危机的社会根源包括德行与幸福的严重背离,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及其所引起的利益关系的调整与人们道德信仰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道德信仰政治化的后果等。扭转道德信仰危机的措施包括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建立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一致社会制度.正确对待个人自我利益追求与道德信仰的关系,加强科学的人生观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特殊的实践活动,要真正实现"至善"的价值目标,就不得不从人性的理念出发,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即教师的德性和行为进行伦理的反思。学生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提升德性、规范行为的视角对教育伦理道德建设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论德育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德育功能概念的理解影响对德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依据人们对于德育功能的诸多认识,再依据适度、分层的原则,可以大体将德育的主要功能分为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以及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墨子生活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为其"刑赏"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墨子"刑赏"思想以独特的自然观、国家观和人生观为理论基础,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具体实施原则,并且体系完整。"刑赏"思想倡导"非命"、宣扬"天志"、追求"非攻"、推崇"兼爱"、致力于"兼相爱,交相利"理想国家和社会秩序的建立,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控制思想。它产生于背景复杂的时代,其中某些领先于时代的思想因子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已经进入2013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但还没有用单独的章节系统论述"中国梦"。"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路径有:把"中国梦"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并外化为实际行动;把"中国梦"融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通过比较"中国梦"和"美国梦",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和善恶美丑;把"中国梦"融入道德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把"中国梦"融入法制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把"中国梦"融入择业和创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提高择业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培养创新素质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功能必须重新定位,充实新的内容,摸索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