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邵培仁 《新闻界》2001,(5):26-27,29
通常,当代大众传播学关注的是微观的传播过程及其各传播要素之间的工作关系,而不太注重大众传播中微观、中观、宏观系统之间和它们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生态关系,更没有积极探索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规律,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传播生态问题:信息爆炸、信息侵略、知识匮乏、精神污染、思想危机、信息疾病等。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传播过程中个人、群体、媒介和其它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冲突、协同的诸种生态关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梳理和总结出了五种具有较强解释功能的生态规律,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媒介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
微博信息传播的5W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一夜之间成为网络的新宠,以其特有的方式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形态。从传播学5W模式的角度对微博这一新的传播活动的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五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微博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品牌传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品牌”是传播的产物 ,品牌研究应定位于传播学 ,提出“品牌传播”概念并进行系统研究。其提出背景为 :世界市场制胜的关键是品牌传播 ,媒介的市场生存需服务于品牌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空前凸显品牌因素。而品牌传播的特点则为 :信息的聚合性 ,受众的目标性 ,媒介的多元化 ,操作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文旅融合将文化的旅游性和旅游的文化性有机统一在一起,其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和传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旅游形象传播包括主体、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五个要素,从传播学的视野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以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为结合点,建构旅游形象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原始传播时代的灾害信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传播时代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之前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的灾害信息传播活动是当时人类生存的客观需要,也是当时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量。本文分别论述了原始传播时代灾害信息传播的各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传播环境)和原始传播时代灾害信息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班志斌  朱尉 《新闻世界》2013,(10):276-277
本文从传播学五要素:传播者、媒介、信息、受者和效果出发,以关注尘肺病的“大爱清尘”公益组织为例,探究社会化媒体时期公益传播对职业病救助的作用,以期实现公益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新闻传播业也受此浪潮的影响。新闻传播过程的五大要素构成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本文以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传播各大要素的影响为出发点,从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受众分析到媒介分析,探析大数据时代对新闻生产的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及传播媒介各要素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孟伟 《现代传播》2004,(3):63-66
本文从传播学、语言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角度 ,在媒介发展的历史中考量口语传播的价值 ,从反思广播听觉传播本质的角度入手 ,为不断拓展的媒介时间空间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同时旨在发掘广播传播在当代媒介生存环境中独特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言 《视听界》2006,(1):140-143
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传播理念和价值取向应用于电视领域,体现了我台在产业理念上的升级,也是应对中国电视业转型期阵痛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传播学认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传者、受者、讯息、媒介和反馈五个要素构成。以人为本在传播学的视野里,强调的是传者和受者作为最活跃的人的因素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在这里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将传播过程的焦点从传播者转向接收者,即以受众为根本和目的;第二,在庞大的现代传媒机构的运作中,人发挥核心作用,是最强大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常立 《新闻界》2007,(5):62-63
本文通过对百度贴吧的传播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分析与归纳,阐释了贴吧传播模式的传播学意义,并通过具体新闻案例阐明贴吧传播模式对传统媒介传播实践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播生态作为一个舶来的学术词语,它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但大致可以理解为,将生态学的某些原理与方法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它“关注的是与人的生存相关的动态变化的媒介环境,媒介对人的作用、作用过程方式,特别是人类如何限制、控制、修整对媒介的使用,以维护、保持一种健康的平衡的媒介环境,使人与媒介、媒介与人之间保持一种和谐互动的良性关系”。啭播从来都不是在理想的纯粹的条件下发展的,各种社会要素最终构成了传播的环境,这种环境就是传播生态;与之相关的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郭毅 《新闻通讯》2013,(8):17-18
传播学术研究离不开传播理论,因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传播经验中的‘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国内的传播学研究者无不深谙此理。只要在学术期刊数据库以“传播学解读”或“传播学分析”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跃入眼帘的成百上千篇传播学研究论文的共同特点,就是借助西方传播学理论分析中国当下的媒介现象。那么,国际传播学界最“偏爱”哪种传播理论呢?最近,这个问题有了最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慕课的出现不单在知识传播领域掀起了一股浪潮,大众媒介也给予了广泛关注。高质量的慕课发展观点往往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而非学术传播渠道进行扩散,但在现有的文献中却鲜见传播学介入。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通过对慕课的概念界定、特点概述和内涵分析,提出慕课通过对传播因素变革,对现有的知识传播模式进行重构,形成了新型的慕课知识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关于网络传播的一些理论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网络传播并不是人们所说的“第四媒介” ,而是人类传播和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网络传播使人类传播活动出现了新的飞跃 ,赋予人类传播规律许多新的特点 ,并使传播规律本身有了新的延伸和发展。网络传播带来的理论挑战 ,主要还不在于大众传播理论的调整和更新 ,而在于传播理论总体性的开拓、提升和创新 ,并把广义传播学切实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文献传播类型演变的历程,并简要阐述了各阶段主要传播类型的特点.传播学的引入使我们在进行文献信息传播时,对合理选择媒介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石莹 《兰台世界》2007,(4X):13-14
本文介绍了文献传播类型演变的历程,并简要阐述了各阶段主要传播类型的特点。传播学的引入使我们在进行文献信息传播时,对合理选择媒介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如何更好地推进传播研究,从而不断加强学科自主性,建构中国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进入“万物皆媒”的数字时代,詹姆斯·凯瑞关于传播研究转型的思路和方向仍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具体言之,只有将“人”作为价值标尺,才能深刻把握媒介和传播技术的本质,从而为传播研究注入思想和理论的“活的灵魂”;超越狭隘的媒介观,紧紧抓住媒介尤其是数字媒介这个关键变量,重点思考如何将其从“背景地位”提升至“前景位置”,这不仅是夯实传播学学科基石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提升传播学学科地位的重要之举;数字传播形态相较传统媒体时代发生了质的变化,传播如何以促进公共生活福祉为核心旨归,通过共享的符号体系建构“一个有秩序、有意义的文化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研究的格局和高度。  相似文献   

18.
范明磊 《传媒》2016,(2):76-7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这个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的新媒介,凭借其四个独有的特性,在现代媒介大战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围绕音乐传播在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呈现的多样化、海量化、交互化、个性化、智能化五个传播特征,运用传播学的经典理论,重新阐释了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曾把传播过程概括为五个“W”,即谁(传播者)、说什么(传播内容)、对谁说(受众)、通过什么媒介(传播媒介)、产生什么效果(效果)的五大环节。关注传播效果的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结果表明,传播效果的最终达成往往是传播过程中五大环节的共同作用,才能造就最佳传播效果。回顾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形象传播的瓶颈,不外乎在这五大环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铮 《新闻前哨》2010,(4):34-36
传播学研究表明,共通的符号、经验范围与畅通的媒介渠道、丰富的传播形式是传播得以顺利进行的要素。我国的古代诗歌具有字数结构整齐、讲求韵律平仄、对仗的特点.加之以物言志等特有的文学手法,以及与西方相差甚远的文化传统,都加大了我国古代诗歌跨文化传播的难度。本文以襄阳诗人孟浩然的诗歌为例.分析我国古代诗歌的跨文化传播应营造共通的语言符号、共通的文化内涵同时打造畅通的传播渠道与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