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北京奥运会女子跳马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世界女子跳马比赛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跳马动作的难度平均为6.25分,仍有继续提高的空间,获得奖牌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应接近6.5分;运动员选用的动作主要集中在尤尔琴科和“程菲跳”等两个组别,动作难度的提高主要是增加转体度数;在既定动作难度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特别是控制好动作方向和落地的稳定性,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采用录像统计法和资料研究法对第28届奥运会男子跳马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跳马动作的难度发展呈现出停滞性;动作类型的选择趋于集中;动作完成的质量尚自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最近两届世锦赛的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今后一段时间世界女子跳马比赛形势和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跳马是女子四项比赛中比较困难的一个项目,选手两次试跳的平均难度(A分)最低约为6分,最高为6.5分;运动员发展动作难度的空间较小,是在既定难度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运动员主要选用第四和第五等两组动作,超过总数的八成以上,并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第28届奥运会体操男子跳马比赛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男子跳马项目历来是中国队的强项,在历届奥运会的比赛中都取得过好的成绩,本届奥运会跳马项目的失利,应该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我们跳马项目的优势已经受到新的挑战,各国运动员在动作的难度,完成情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奥运会体操比赛录像统计与分析,对男子跳马的比赛进行分析,找出中国队跳马项目现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世界男子跳马发展特点及中外跳马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42、41届世锦赛、北京奥运会、第16届亚运会和第11届全运会等五届体操比赛跳马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世界男子跳马比赛特点以及中外跳马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跳马平均D分已逐渐上升接近至7分,单个动作最高达到7.2分,运动员继续发展难度的空间极小,而是在既定难度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运动员选用动作的类型前手翻动作组约占总数的一半;多周空翻与多周转体二者基本相等.欧洲运动员在跳马项目上拥有集团优势,而我国跳马选手与世界水平在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等方面尚有较大的差距,只有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奋起直追,才能逐步赶上世界跳马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以第30届奥运会女子跳马比赛为个案,对世界女子跳马项目的竞技现状、竞争格局及我国女子跳马项目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世界女子跳马项目动作类型相对集中、高难度与高分值动作水平发展缓慢、动作质量和落地稳定性有待提高;我国女子跳马项目动作类型单一,后备人才不足,整体实力落后。提出:我国相关部门应重视跳马项目的整体发展和布局;在培养高水平女子跳马运动员和发展跳马技术上,应根据运动员特点丰富跳马动作类型;及时把握并深刻领会最新的跳马规则。  相似文献   

7.
对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伦敦奥运会男子跳马决赛的比赛动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世界男子跳马运动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世界男子跳马动作类型集中于前手翻、侧手翻和踺子类三种类型,优秀运动员两跳的动作难度超过7.0分,完成动作的质量需要提高,尤其是落地的稳定性。我国与世界优秀跳马运动员的差距主要是动作难度偏低,只有提高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才能赶超世界跳马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关于女子跳马踺子后手翻类动作起跳和推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踺子后手翻类动作是由苏联女体操运动员尤尔钦科在1981年创造的.踺子后手翻类动作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原来向前上板起跳的传统技术,为发展跳马难度,提高跳马技术水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近几年来此类动作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尤尔钦科完成了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360°的动作,并夺得了跳马比赛的金牌.苏联运动员舒舒诺娃,在1985  相似文献   

9.
从"李小鹏跳"看世界跳马比赛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体操新规则实施前后跳马动作的对比,研究了“李小鹏跳”的发展与创新历程。结果表明:世界男子跳马今后的发展将是多度转体动作与多周空翻动作的较量,多度转体动作略有优势,各国运动员应根据各自特点选用不同类型的动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跳马选手在跳马比赛器材改变后所完成的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720°的运动学规律与技术特点,对于促进该类动作的发展,提高我国女子跳马技术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外艺术体操创新动作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汪敏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705-1707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图像解析、数据统计等方法,根据国际艺术体操竞赛规则的演变、创新动作的发展前瞻态势,重点研究了国内外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发展现状和趋向,从中拓展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思路,对提高身体动作难度和全套的编排价值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并为我国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发展提供参考,以缩小我国与世界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提高我国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现力是一名优秀的健美操运动员在健身健美操比赛中获得优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影响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展开探讨,针对提高我国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训练方法进行研究,创设出颜面、肢体、动作、个性的表现力复合训练法。旨在更好地为我国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代跳水运动在我国和我省的发展概况和跳水项目的致胜之道的论述,认为选材与训练是跳水项目的致胜之道。其中运动员是第一要素,是创造成绩、夺取金牌的主体,而训练是增加实力、提高水平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4.
排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专项体能运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内容科学定向的研究,对提高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技术统计法,对排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专项体能运用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对接发球进攻的拦防反击是世界高水平排球比赛制胜的关键,它决定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运动性质的基本特征;排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以移动、手臂挥击、跳跃等运动动作为表现形式,以速度力量为核心,以一定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为基础,是一种间歇式速度力量性运动能力;排球专项所需要的移动能力、手臂挥击能力和弹跳能力是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角度,剖析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其未来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认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运动的发展是其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其生产、生活、战争以及宗教祭祀活动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树立科学合理的认知方式、建立合理的价值取向、实施开发与保护并举将成为发展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艺术体操队面临新周期国际评分规则变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图解、数理统计与比较研究方法,对历届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和27届世锦赛前3名及我国艺术体操队技术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规则对运动员动作完成质量、身体动作与器械技术的紧密结合提出了更高要求;难度数量明显增加,单个身体难度动作结构趋于复杂化;特殊艺术性加分力度加大;难、新、美、稳、准是艺术体操的发展方向。并指出我国艺术体操队应尽快适应新规则,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在动作完成质量、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才有望实现2008年奥运会升国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方法、数理统计等,对第27-31届奥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涌现的32位冠军的成绩增长规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获冠军时的平均年龄为23.9±3.2岁,达到奥运会冠军水平的平均训练年限为11.3±2.3年;力量与技术的按比例协调发展是提高成绩的基本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突出的竞技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关键要素;举国体制和扎实的人才梯队建设是构建举重精英的物质基础,科学选材与科学训练,按竞技状态消长规律提高竞技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基本要求,把握机遇,准确的技术和战术应用,提高试举成功率是创造佳绩的助推剂;合理的奖励和退役安置是女子举重长盛不衰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散打竞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对抗性竞赛项目,运动员双方在激烈的竞赛中,都想以自己的长处来取胜,或达到隐蔽自己的短处,控制对方长处的战术目的。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而使“制长战术”的运用更加合理,更趋向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论篮球比赛中的节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篮球运动技战术的运用及比赛的全过程中,处处充满了篮球运动的节奏。能否正确而深刻理解篮球运动的节奏,并运用节奏变化来争取主动权.是一个球队实力的反应,也是一个球队是否成熟的标志。因此,要培养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建设一支具有高超技战术水平的篮球队,必须重视篮球运动的节奏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跆拳道竞技项目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运动,跆拳道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非常迅速。跆拳道竞技运动员下肢技术的运用是比赛实战中得分制胜的关键,同时也是跆拳道运动员训练中的重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下肢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方面对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素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跆拳道下肢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