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从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角度,剖析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其未来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认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运动的发展是其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其生产、生活、战争以及宗教祭祀活动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树立科学合理的认知方式、建立合理的价值取向、实施开发与保护并举将成为发展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就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发展中的变化情况、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主要项目、开展方式以及开展类型、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人数、规模、民众参与频度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域学校的开展情况、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管理及竞赛等问题展开了综合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论证了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发展的过程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对其进行文化保护、传承的基本价值原则、文化重心及注重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注重对文化的甄选,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民族聚落为田野考察点,以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7个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生存与传承等问题。研究发现:民族聚落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场域和主体实践空间;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传承表现为“血—地—业”交织而成的多缘并存的承继状态。具体而言,贵州麻江县龙山镇的苗拳、贵州黎平县觅洞村的黑虎拳和广西平果县春德村的春德壮拳以“血缘”为主导,河北沧州市孟村的八极拳和贵州独山县塘香村的布依拳以“地缘”为主体,云南盈江县喊撒村的孔雀拳和四川宣汉县天台乡的土家余门拳以“业缘”为主干;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师缘关系”是维系其多缘并存的纽带,“德行礼仪”是其文化品性的律令,而“功有其法、舞有其套、击有其术、拳有其理”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技理意涵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走访法、问卷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体育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策略,以期为该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秦汉大移民和湖广填四川是西南巴蜀地区历史上重要的移民活动。移民不仅对巴蜀文化的形态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巴蜀武术以及巴蜀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较大影响。借助相关史料,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对巴蜀地区民族发源与形成以及移民活动与武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认为巴蜀民族自古就有着浓厚的武风遗习,历史上重大移民活动对于巴蜀武术的拳种形成时代、地理分布和技法特点均有一定的影响,巴蜀武术体系形成以及成熟的历史时期与历史移民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巴蜀武术文化的发展实质是巴蜀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文化涵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民族融合与古代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体育,是古代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在长期民族融合中溶汇了多种民族文化所共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武术是中华传统体育代表性项目之一。在中华武术的形成过程中,古代四域少数民族的武艺本领常常被汲取而成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蛆成部分。这些少数民族在武艺方面比中原华夏民族更为优异。对此,除远古史前传说的佐证之外,本文还着重就几个民族与武术的关系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9.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在全球化场域下所遭遇的发展困境及其根源,发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却呈现出生存力不彰、传播力不足等一系列“短板”,致使其在传播的过程中遭遇断层化、消费化、边缘化的困境,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与全球化相嵌合的“价值交汇点”,重新梳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挖掘并弘扬其“尚武”、“技击”、“和竞”等与现代文明向对接的不朽价值,并据此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现代传承和发展之路径。文章认为,要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拓展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走现代转型的道路,即通过注重武术教育,实施“教育兴武”战略;整合媒介资源,实施“包装宣传”战略;强化武术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等。为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活力的重现,并达至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文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有规划、有组织、有保障的运行机制下才能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其传承尚未形成有机的运行机制。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依据系统科学原理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构建。着力研究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能够维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长期运行的相关过程、原理及方式,以及对这些运行方式的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等。建构框架如下:传承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规划系统、组织系统、保障系统、评估系统4大子系统,各子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并有机衔接。运行机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各子系统的具体指标体系也将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浅析当代武术文化的传播特征及传播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作为反映人类智慧的一种实践过程明晰地反映了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武术文化如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一出现便努力向外传播,将对其传播特征及传播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来解决武术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技术文化进行分析,得出:中国武术文化是以为发展依托,以技击技术为其基本特征与文化发展原点,在“无争”的思想引导下向着具有艺术性的套路发展,成为中国武术在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审美观念下对技击的改造性的记录和情感性的表达。中国武术的独特文化魅力是在“打练统一”的习练方式中进行体认与感知的,对武术文化与技术的多样性体悟与表达诉说着武术“和而不同”的繁荣景观。  相似文献   

13.
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强势入侵导致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边缘化。如何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在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把握传统武术文化建设要义,这是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必须思考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的跨文化传播进行研究,文章认为:在跨文化传播频繁的今天,传统武术“威胁”与“机遇”并存,若使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有自己的“势力”,就要准确把握它的文化诉求,即:保持特色,秉承独具一格的身份认证;兼收并蓄,丰富亟待充实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积极创新,发展生机勃勃的现代武术文化;文化输出,展示传统武术文化的智慧魅力——传统武术的对内传播是武术对外传播的根基,传统武术要进行文化输出,构建全球性的共通语境。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下,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精品力作,需要能够代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名片"。鉴于此,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中国武术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总结武术发挥中华文化"名片效应"的独特优势、意义及传播策略,为把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对中、日、韩3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武术、柔道、跆拳道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跆拳道、柔道传播与发展成功的因素及武术文化式微的原因。认为武术文化在竞技体育领域没能进入奥运、在学校体育领域的开展不够普遍、在群众体育领域传承与发展主体的断层与缺失以及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发展的不平衡等现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可以归因为:社会转型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传统武术文化的脱节、改革开放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与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全方位接纳、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主体——农民职业身份的转变、竞技武术的商业化操作、传统文化中宗法制度的不利影响、对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管理失衡等,并据此对武术文化的未来发展进行前瞻。  相似文献   

16.
通过传统武术对外交流困境及其成因的研究,文化定位、国际受众对拳种的选择与认同、国际受众对武术体系的理解、交流方式、武术的神秘性、国际市场的稳定性、文化差异是传统武术在对交流中遇到在主要问题,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对振兴传统武术、推动其国际化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在以休闲为时代特征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凸显出众多的社会价值。休闲是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社会属性;中国武术在当代休闲社会视域下具有独特的健身效用,可以全面调节人们心理,有利于社会稳定;中国武术价值嬗变,助推了许多新型的武术休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体育发展大众化、产业化趋势及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武术发展大众化的思路.并从体育发展趋势、武术价值功能演进、全民健身需求、武术文化继承、竞技武术发展五个方面论证了发展大众武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武术运动发展应加强其教育传承,促进武术运动的本土化教育,并把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体育国际化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架起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相联系的中间桥梁,促进传统武术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广泛传承。  相似文献   

20.
竞技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本土和西方双重文化身份,如何对抗逆向文化冲击与适应新时代要求是其当代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文化冲击、逆向文化冲击、文化适应、文化再适应等概念出发,认为竞技武术当前处于原位逆向文化冲击状态。竞技武术体操化、舞蹈化、高难美新飘的技术风格,西式化的教学训练和赛事规程,以及精神内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都与传统武术存在巨大差异,使其在面对逆向文化冲击时表现出种种“不适”症状。这与文化主体错位、母文化环境发生改变有关,竞技武术自身亦没有做好“返乡”的文化准备。新时代竞技武术要坚守文化主体,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武术故事,强化文化身份认同;做好顶层设计和发展方案,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