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式创新是新形式下的趋势,企业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战略转变,需要有适应性的组织结构与协调机制作保障。实践中常因组织结构变革的滞后性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然而企业组织结构如何变革才能适应开放式创新战略的实施,学术界尚缺乏系统讨论。本文根据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理论,基于组织结构化功能类型划分的逻辑视角分别对构成组织结构的三个维度:组织制度结构、组织层级结构和组织文化结构等三个方面探讨适应企业开放式创新战略的组织结构变革策略,以期能推动我国企业有效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也可一定程度丰富了组织变革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盛济川  吉敏  朱晓东 《科学学研究》2013,31(8):1268-1274
 在内向和外向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企业采取何种组织模式才能有效利用内部和外部的知识或技术是企业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基于内向开放式创新和外向开放式创新的耦合关系,本文将内向开放式创新市场拉力路线图(MPRIOI)和外向开放式创新技术推力路线图(TPROOI)进行了整合。内向开放式创新企业在市场分析、产品分析和技术分析三个阶段,可分别采用非股权战略联盟、购买技术服务和购买技术授权的组织模式实现内向开放式创新;外向开放式创新企业在技术分析、产品分析和市场分析三个阶段,可分别采用非股权战略联盟、提供技术服务和提供技术授权的组织模式实现外向开放式创新。借助技术路线图方法帮助企业在在内部技术开发和外部技术开发之间进行决策,在内向开放式创新、外向开放式创新以及封闭式创新之间寻找到创新战略的最佳均衡点。  相似文献   

3.
建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是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的有效举措,信任则是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建立的基石.文中基于过程理论,探索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中信任的形成过程,分析外部环境对信任形成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通过搜索、熟悉、制度化和信任转移等机制,信任从最初的个人-组织阶段、经过个人-个人阶段、组织-组织阶段,提升到组织间-生态系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边界管理者发挥着核心作用,制度、文化、技术等环境因素会对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信任的建立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研究拓宽了人际信任和组织信任的研究层次,延伸了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深度,指导企业积极利用环境趋势中的有利因素,推动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信任的快速建立.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我国产业创新发展,有效利用外部同质化、相似性、集聚型的开放式创新资源,解释分析产业开放式创新过程中所具有的成本结构性规律而展开研究。为研究分析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产业创新所具有的成本特征,从产业开放式创新概念入手,梳理其边界性、虚关联性、技术性、网络性、知识性和节点性特征,并以此分析归纳产业创新具有的创新引领型、创新参与型和创新静候型三类开放式创新成本。针对上述三类开放式创新成本,从政府公共组织和企业组织入手,分析其各自所具有的治理作用,并针对企业组织应对开放式创新成本提出:构建合理的开发合作网络,平衡创新不同阶段资源要素投入,转变创新理念与机制的治理机制,希望能够以此为提升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供理论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管理》2017,(5):1-6
组织间知识协同能够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获取组织间知识协同对于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至关重要。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是组织间在知识方面的相互配合与协作,知识资源跨越组织边界的优化配置。基于Amit和Zott构建的价值创造来源理论,将组织间知识协同分为效率性知识协同和增长性知识协同。进一步对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具体包括知识协同机会识别机制、知识协同利益激励机制、知识协同沟通协调机制、知识协同产权保障机制。最后对提高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提出对策建议。论文从知识协同角度研究开放式创新,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能够更为具体指导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根据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理论,基于组织结构化功能类型的逻辑视角,分别对构成组织结构的3个维度,组织制度结构、组织层级结构和组织文化结构等3个方面,探讨适应企业开放式创新战略的组织结构变革策略,以期能推动我国企业有效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丰富组织变革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实施开放式创新是企业创新战略必然选择,然而很多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是失败的。基于开放式创新实施过程及挑战,借鉴相关文献构建开放式创新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体系,包括资源分配协同、战略文化协同、技术协同和组织协同4个维度,从资源分配、战略文化、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措施和路径。理论上完善了开放式创新过程管理研究,实践上为企业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日益跨越组织边界实施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呈爆发式增长,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可以进一步推动理论发展。论文从开放式创新理论渊源与概念、模式与机制、企业绩效和创新能力的关系以及过程管理等4个方面对开放式创新研究进行述评。基于组织间协同管理视角对开放式创新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现有研究亟待进一步突破的地方,最后对开放式创新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高校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政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组织的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投资风险,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开放式创新通过不同时空的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间流动,可最大程度释放创新资源的价值。因此,开放式创新成为高校型新型研发机构成长路径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对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高校型新型研发机构四模块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提出针对高校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和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维度及测量进行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收集了555条描述,归类分析表明,中国情境下企业的组织创新氛围包括8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开放式问卷。283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组织创新氛围是一个8因素的结构,包括:理念倡导、市场引导、评价激励、学习培训、沟通合作、典型示范、资源保障和授权支持。8因素又从属于更高阶的潜变量:价值导向、制度激励和人际互动。来自24家企业493份有效问卷的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开放式创新思想的基础上,针对Henry W.Chesbrough的开放式创新理论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开放式创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信息技术途径,这对于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有效的实施平台.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创新下组织吸收能力概念拓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组织通过吸收能力获取与利用外部知识资源是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来源。随着开放式创新以及组织与环境间关系的发展变化,既有的吸收能力概念已不适用于组织开放式创新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吸收能力研究的前因、过程、产出以及影响因素归纳,结合开放式创新中自外而内、耦合、自内而外三个维度以及研究与开发阶段,提出吸收能力概念可以从过程动态性、学习特点、知识与网络组合属性以及路径特点四个方面进行拓展。就组织开放式创新与吸收能力未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开放式创新下,知识产权的占有和使用途径更为多样化,知识产权管理已不再是"成功的创新需要控制",而是更多地关注知识产权的跨组织流动和优化配置,探索知识产权管理与开放式创新有机结合的模式。为此,创新企业应采用积极的和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实现知识产权有效利用和增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武 《科学学研究》2006,24(2):311-314
本文论述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发展及其成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在基于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问题。提出了:从基于技术创新的角度、从技术-经济-法律一体化的角度、从商业化的角度、从利益机制的角度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对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开放式创新的战略、过程和管理模式,而对开放式创新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关注过少.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结构、文化和激励三方面对开放式创新下人力资源管理特征进行归纳概括,进而与封闭式创新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比较,同时提出开放式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组织外部情境和内部能力基础为主要切入视角,以如何实施开放式创新为问题导向,选择华为、海尔、宝洁进行跨案例研究,将吸收能力作为重要的参与变量,试图探索创新情境与开放式创新的共演路径。研究发现:①开放式创新路径随创新情境的动态变化呈现内部依赖—主导参与—社群共创的演化规律;②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创新情境有高度匹配性;③开放式创新开放方向可能的影响因素是行业属性、技术生命周期及企业文化;④吸收能力既是开放式创新实施的前提也是开放式创新的目标,吸收能力的演化对开放式创新的变迁起到了推动作用,与创新情境构成三者的共演模型。  相似文献   

17.
蔡宁  闫春 《科学学研究》2013,31(3):469-480
创新绩效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可是现有研究对创新绩效的测度却过渡关注财务视角的评价,从而不能全面衡量企业从开放式创新中得到的综合收益。在剖析现有研究中对开放式创新的绩效评价不足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概念及其维度构成,从财务和战略两个角度构建了开放式创新绩效的理论测度量表,然后收集实证数据,采用EFA方法进行指标筛选、维度定义和理论模型构建,并在最后通过CFA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测度可以包括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两个维度,它们分别代表了企业从开放式创新中获得的不同类型收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化时代到来,处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企业必须积极整合外部资源,通过合作创新手段来提升其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本文研究了基于模块化视角来管控内部产品技术创新和协调外部资源开放式创新的路径。其中,首先分析了模块化推动开放式创新的理论内涵;其次,以用户需求为基础构建了一种自组织的开放式创新平台模型,形成外部优秀资源能够快速、无障碍地进入的开放式创新生态圈。最后,重点结合海尔集团的案例,分析其在网络化背景下如何基于模块化开展开放式创新和平台构建。本文可以为中国企业在网络化时代探索互利共享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创新社区可以打破组织边界,从外部获取创新知识,实现开放式创新社区的高效管理对于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炼了13个影响开放式创新社区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运用ISM分析了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并总结了实现开放式创新社区高效管理的“六层次两路径”的作用机理。旨在为开放式创新社区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提升企业创新战略运行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4,(12):6-9
基于28家广东省创新型企业的质性数据,运用归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企业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活动的特征。研究发现:第一,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在企业中的实践较为普遍且规范化,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仅限于部分行业龙头企业且处于"随意而为"的起步探索阶段;第二,内部创新能力不足是企业实施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最主要的动因特征;多样化的创新途径与知识渠道、规范化的过程组织以及多层次的效果评估机制是企业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过程特征;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绩效提升产生系统性影响,且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最为普遍;第三,外向型开放式创新途径包括技术转让至关联公司、交钥匙工程、专利转让与出售、商业模式创新等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