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电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式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成为传播学所关注的对象.尤其在全球化语境下,一种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介仪式",在构筑"认同的空间",提供"认同的力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拜祖大典"、"中国记忆"、"香港回归"等媒介仪式的考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围绕社交电视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现代性的媒介仪式,它包含着聚集性的观看行为、符号的汇聚与传播、社会关系的表达与群体认同.当认清社交电视的仪式化特征后,重新审视社交电视的价值,它正是通过互动设计唤醒情感、重塑身份,引发媒介的权利的更迭.因此,在媒介仪式观的关照下提出"事件+话题"直播+场景"生产+互动"三条社交电视发展策略,为社交电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电视媒介事件与仪式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传播形态,电视媒介事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仪式".本文从仪式传播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介事件凝聚社会、融和情感、增进团结、传承文化、确认秩序的重要仪式功能,考察电视媒介事件的仪式传播特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仪式作为一种存储、传播文化和信仰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一个民族历时性的文化记忆.而文化记忆又是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理论和人类学仪式理论,试图阐释仪式媒介通过传承文化记忆来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指出不仅传统的人类学仪式是一种媒介形式,而且所有的媒介(人际传播媒介、群体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社交媒介等)都具有一定的仪式媒介内涵.提出如何借助传统仪式媒介和现代仪式媒介来唤醒、激发华夏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徐占品  樊帆 《今传媒》2011,(11):74-75
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哀悼活动为例,认为哀悼仪式与电视媒体的结合既是电视媒介新闻功能的客观需求,也是扩大仪式效果的必然选择。电视媒介对哀悼仪式的呈现是通过表现唱礼者、演礼者、观礼者来实现的,其中演礼者必不可少。按照对仪式进行加工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媒介呈现仪式的方式分为再现仪式和制造仪式,电视媒介一般通过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来再现仪式或制造仪式。  相似文献   

6.
谢莹 《现代传播》2014,(4):149-150
为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深入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号召,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卫视与中国青年报社共同打造了一档"五四"特别节目——成人礼晚会。晚会根据电视媒介的传播特色和受众特点,对仪式的整体构造进行了重组。2009年至今,该节目连续五年成为同时段4—24岁观众群的收视冠军,为这一仪式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梳理成人礼与电视及现代生活的因果脉络,来寻觅传统仪式与现代媒介文化的可能交集,并对其社会功能及文  相似文献   

7.
于海婷  唐英 《青年记者》2016,(23):117-118
喻国明教授在《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中指出,互联网具有高维媒介的特性,“互联网不仅是一个媒介,更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重新构造世界的结构性力量”.①互联网的这一特性使它更加自然地向下兼容电视这种低维媒介,却不容易为电视所兼容.所以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既要把握传统电视媒体的独特性,又要兼顾互联网自己的发展规律.技术属性决定了电视无法像互联网那样具有高度互动性和开放性,但电视在诞生之初就具有家庭休闲的功能,有高度的“强关系”社交属性,是客厅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与社交电视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调动电视的“关系”特性,实现电视观看的场景化,构筑电视观众深度介入的场域.  相似文献   

8.
作为过渡礼仪重要部分的“成人礼”,是青少年进入成年的通过仪式,存在于世界上大多数文化群落中,但在历史更迭中多有失落,现代成人礼的重建过程体现了传统仪礼资源现代转型的一个缩影.湖南卫视于2009年以来,率先探索“电视成人礼”,以期实现成人礼在媒介文化逻辑中的复归与再建构;电视成人礼的意义生产也为趋于同质化的电视文艺开辟了新的突围路向,凸显出隐性德育、身份赋权、国家在社会中、社会整合等系列命题,体现了电视传媒在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自觉,也提供了透视国家、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具体途径与媒介样本.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现场直播呈现出常态化特征。电视现场直播中直播事件的性质、传播理念的差异以及电视文化环境的影响,使电视直播理念趋向多元化。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媒介仪式追求下的观念塑造,新闻本体追求  相似文献   

10.
徐艳 《新闻知识》2007,(11):70-71
著名的思想家泰勒把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定义为"文化和文明就其人类学意义上看是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所构成的综合体",换言之,文化就是"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见诸于该民族的艺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之中"。那么,电视文化是什么呢?由于电视是一种大众媒介,是用来传播视听觉符号的,因而,我们可以将有电视传播的符号内容统称为电视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文化应该属于大众文化,是一种实用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电视媒介事件已成为生活中一种重要且常见的"仪式".本文从仪式传播的角度,选取三个实际案例,即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和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的直播视频,利用电视媒介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来具体分析,探讨出不同类型的电视媒介事件具有民族凝聚、文化传承,国家认同、信仰共享以及整合维系民族自豪等方面的重要仪式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浅析媒介事件的仪式直播如何建构这些功能.  相似文献   

12.
媒介仪式是传播学和公共关系中的一个术语,电视作为现代技术媒介的一个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是如今大众寄予期望、进行仪式的最为常用的途径。①本文分别从仪式前、仪式中、仪式后浅析了媒介仪式是如何呈现的,试图探析出媒介仪式呈现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3.
当今,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持,以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兴起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媒介格局.在这种新的格局中,传统的电视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新的传播革命迎面而来,传统的电视媒体该走向何方?本文以为:电视应走文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4.
钟妍 《东南传播》2012,(8):189-191
1992年法国传播学者戴扬和卡兹撰写的《媒介事件》从传播学和人类学的角度首次提出"电视的仪式角色"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09年国庆阅兵盛典、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这些事件经由广播电视大众媒介的直播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仪式行为。媒介仪式传播效果的实现离不开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创作,本文试通过对以庆典、开幕式解说为代表的媒介仪式有声语言的分析,探讨有声语言在媒介仪式中的作用与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公共领域是民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空间,它的形成是公民平等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媒介成为人们发表意见的载体,而电视媒介因为同时具备了"公共性"和"批判性"的特质,对社会舆论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所以电视是可以积极拓展公共空间的一种重要公共媒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媒体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电视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后,成为新闻内容传播的新媒介。如何移动移动电视媒介特定,发挥其在新闻传播上的价值性,是现代研究的新课题。结合移动电视在我国的普及现状,分析移动电视的新闻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刚 《记者摇篮》2012,(12):61-62
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视媒体与各种新媒体相互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剧,媒介融合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通过数字技术,报纸和杂志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展现出来;电视视频和广播音频通过网络传输,在互联网上也可以点击观看、收听。通过"机顶盒",电视和互联网也实现了融合,利用电视也可以上网。而音频、视频、文本等都可以通过手  相似文献   

18.
李淑芬 《青年记者》2006,(14):80-81
随着我国体育运动在世界体坛上的出色表现,人们对体育新闻、体育信息的需求大大超过以往,刺激并催生体育报刊、体育广播、互联网、体育频道报道量的几何增长。尤其以体育专业杂志和电视体育频道为代表的体育媒介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相对而言,目前体育依托最多的媒介仍然是电视。2003年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布的“中国体育和体育赞助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9成以上居民主要从电视媒体上获得体育信息从体育报纸、体育杂志、广播电台和互联网获取体育信息的比例均在5成以下。现代竞技体育和电视媒介的结合或“联姻”极大地促进了体育产业的成熟与发展。其中,电视体育广告是电视体育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电视体育广告不但可以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还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它是业内人士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运动盛会、文艺晚会、国庆阅兵作为实践案例,从仪式传播的视角探究了媒介事件中音乐的功能、效果和话语的表征实践,以突出音乐的社会意义建构及其在媒介仪式的"巨大话语系统”中所体现的文本特点、现实价值及主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20.
郑英明 《传媒》2016,(24):45-46
传播学者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历史的现场直播——媒介事件》将"特殊的电视事件"称为"电视仪式".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电视仪式作为现代电视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承担着全新的历史使命,在对内推进国民情感凝聚、国家身份认同,对外进行价值输出、文化传播方面,作用巨大.2016年9月4日,G20峰会在我国杭州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