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是不同的绘画体系,其产生的时间和地域都相差甚远。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都是以自然风景为描绘主体的绘画形式,然而它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绘画体系和审美态度。探讨相差一千多年的两种绘画产生的原因,可以促使我们从更广阔的范围去认识理解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并为艺术家们去继承、发展和创新今天的绘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黄宾虹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他在山水画创作中注重视觉感受 ,把客观的视觉印象与心象相结合 ,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思路 ;以笔墨替代色彩 ,营造出了大自然中光与空气之感 ,进一步开掘出笔墨的表现力 ;在画面中减弱客观物象的物理结构 ,加强视觉整体感 ,使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和浑厚华滋的风格特点 ,从而使其山水画作品与印象派风景画有某些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论中西方体育文化中公平竞争精神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竞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传统有淡化竞争的倾向,西方文化则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倾向;这种差异在中西方体育精神上有同样的反映,即中国传统体育突出的是等级尊卑的礼仪秩序,西方体育文化突出的是公平竞争的精神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深入的进程中,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公平竞争精神有助于培养人们勇于竞争的观念以及公正平等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王一楠 《美育学刊》2022,13(1):69-74
迈珂·苏立文的著作《山川悠远》是一本面向西方的中国山水画简史,贡布里希围绕山水画与自然和真实的关系对此书提出质疑。但二人对该问题的认知均存在偏差。其一,《山川悠远》基于线条艺术的抽象性将山水画视作微缩自然,而中国传统画论认为山水画中具有整全自然,自然通过绘画得到了更充分展现。其二,《山川悠远》认为宋代之后现实主义与复古风格此消彼长,程式化的文人画不再追求自然的真实。但受心学和新儒家的宇宙发生论影响,山水画重在从心灵境界中探寻绝对真实,仅将自然的真实视作表象。这一艺术史事件折射出20世纪海外学者以扩张性的西方视角观察全球艺术的倾向,以及将中国传统美术纳入西方现代学科与知识体系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与西欧的法起源,不只是简单的"刑起于兵"与利益调整,它还有更深层次的表现,即中西方法律价值观的差异,同时这种不同表现也是古代中国与西欧法起源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是帮助人们辨别好与坏、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真实与虚假等的标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方思想沟通困难,从而产生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认识和掌握跨文化差异对世界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本文先介绍了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成因,然后阐述了这种差异在诸多方面的表现,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明是从内部因素和理性的推理来求证世界,西方文明是从外部因素和实践的求证来理解世界。因此,决定了它们各自传承延展的思想文化内容和特征不同,导致了生长在不同地域与社会关系、文化氛围中的中西方人对生命和人性的本质理解之描述也就必然出现差异,进而决定了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在追求与表现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对中国艺术特别是传统山水画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山水画的绘画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影响上,从而使传统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和审美样式系统。  相似文献   

9.
汉英两个不同民族有着大相径庭的商业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中西方文化上就有着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文化表现也就给跨文化商务交流与沟通带来了种种障碍。跨越这些障碍,就很有必要对比分析并掌握中西方商用价值观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妇女参与高等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女性主义文献对于那些文明基础和现代发展经历都不同于西方的其他社会来说,有其应用的局限性。中国妇女在争取参与高等教育的斗争中面临着与西方妇女类似的障碍和问题。由于中国妇女与西方妇女的文化背景和认识论的不同,以及中国现代化历程与西方不同,使得中西方妇女的这一斗争又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造成中西方日常语言行为的巨大差异,表现为中西方不同民族间的不同文化现象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本文阐述了中西方在日常语言行为方面的差异,旨在促进文化交流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之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的山水画代表着中国古代先民们对大自然的崇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体现,其精神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水画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满足了人类安顿心灵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3.
黄乐乐 《美育学刊》2020,11(2):116-120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一批无款写真头像《明人十二像册》,是中国写实画的一座高峰。对于这个像册的绘画风格,现当代学者多半都偏向认为是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但经与西方圣像画比较研究,像册仍属于中国本土的绘画传统,受到了宋代山水画和花鸟画高度写真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境界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境界分为物境、意境、情境三种。在山水画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三种境界的偏重不同,从重物境一意境一情境是一个动态流程。当今社会是重“情境”的时期,当代山水画家为表现“情境”在“图式”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扩展了山水画的审美领域,彰显出画家自我情境及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5.
千里江山图     
陈丹青 《阅读》2023,(32):55-58
<正>中国山水画的发端,实在太早了,比西洋人画风景画早了一千多年。你看隋代的展子虔,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虽然各自只留得一件作品,已是精美绝伦。我用油画临摹展子虔的《游春图》局部,才知道那种好法,不可言状。每次到台北故宫,我都去仔细端详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体育文化心理寻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人类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应该是多层次多方向的。本文通过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认为中国体育文化原本就是一种“静”态文化,与西方的体育文化根基存在较大的心理差距:中国对体育文化心理需求,是在刚刚满足了人的低层次生理需要以后,正在逐步调整意识形态和生活结构,准备向高层次需要转化的过渡阶段。因此,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体育文化心理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中国,"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政治理念被提出,促使人们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追根溯源。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同是以人为本的倡导者,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两种思想在大的理念相近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诸多微妙的差别。在其影响下的东、西方体育教育更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中国体育教育强调尊重自然、身心和谐、人格完满;西方体育教育则更加注重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竞技精神与娱乐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千余年来它本身的发展史实不但体现着其形式技巧的丰富多样性,而更重要的是隐藏在作品中的作者自我的博大与深刻性。而这种丰富与深刻,在绘画史上即标志着一个总的特色;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与情趣在中国山水画领城内的外表现。历代无量数的山水画家将自己的心智无私地投入了这条浩渺无涯的艺术长河,他们在其内部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不断地探寻、体验和把握其生命的流程。才创造出了长河中各种各样排空的巨浪,汹涌的波涛,清浅的涟漪,还有那回环重叠的漩涡。这一切,才使中国山水画呈现出万千气象,成为民族艺术的瑰宝。因之,中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中国,“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政治理念被提出,促使人们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追根溯源。儒 家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同是以人为本的倡导者,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两种思想在大的理 念相近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诸多微妙的差别。在其影响下的东、西方体育教育更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 。中国体育教育强调尊重自然、身心和谐、人格完满;西方体育教育则更加注重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竞 技精神与娱乐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西青年审美观的比较,主要是把以汉民族为代表的大多数中国青年与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青年,从宏观的角度,就审美的某些基本倾向,做些异同的对照和粗疏的扫描,以使我们比较明晰地把握中外青年审美观的主要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而表现出来的。概括地说,即:中国青年审美习俗表现为社会化、规范化、理性化的倾向;而西方青年审美习俗则表现为个性化、自由化、感性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