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科学研究”日益成为一个走向世俗的日常概念。在这样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语境下.很多研究其实并无“科学”可言。教育科学研究者的求真态度、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以及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哲学研究的关系等“科学”问题仍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吴晓玲 《教育科学》2006,22(1):26-30
自近代我国引进教育学以来,“失语问题”与“失语研究”一直在教育科学发展的征途中行影相随。失语问题与失语研究之间形成的张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的一种动力。笔者在本文首先对它们进行历史梳理,概括出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科学失语问题表现出来的现象,以及当时研究者们分别针对其所做的“失语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试揭示“失语问题”与“失语研究”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国务委员、原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曾经指出:“教育科学研究开展得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省全面启动和实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省教育厅刚刚印发了《关于组织申报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通知》,就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标志着全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正式启动,同时,也标志着我省教育科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我省“十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并就我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编制及“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工作等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5.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科学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它以教育实践为基础,探索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它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实践服务。教育研究具有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的共性,它有一套严密、有序的科学方法和操作程序。我们从“六五”和“七五”的教育科研实践中看到,一方面教育实践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与专业教育科研人员相结合,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正在各学校悄然兴起;另一方面,相当多的教育科研人员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知识不甚了解,在“六五”和“七五”的教育科研过程中,研究方法不科学,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是影响教育研究质量的一个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人种志主张在广泛考察文化因素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的基础上,遵循“离我远去”的原则,“从书斋走向田野”,进入真实的教育情境实施研究。在教育科学研究脱离教育实践、远离教育场域的今天,教育人种志研究范式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靳玉乐 《教育研究》2007,28(5):51-55
教育科学研究需要从思辨哲学的怀抱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个自主的、内在逻辑一致的学术研究领域。从有为与无为、去伪与存真、本土与世界、事功与责任四个方面分析当前教育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路向,应明确:以人为教育的对象和核心的教育科研的作用在于重建教育的时代精神,积累教育知识,引领教育实践;研究的现代化、科学化和学科化始终是使教育科研真实性日渐提升的有效路径;发挥我国教育科研政策的积极作用,立足“本土”、创生基于“本土”的原创成果与加强对世界教育的理解和对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研究者本人则应当秉持“责任”先于“功利”的信仰,在内心深处筑起科学精神特质的认知警戒底线。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着两方面比较突出的倾向:一是很多教师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教育问题;二是很多教师像专业研究者那样从事着教育科研的“专门化”活动。在一些人看来,所谓教育科研,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统计和分析,然后概括抽象出一般性的原理或技术,目的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发现“新的”、“科学的”、“实证的”教育知识。于是,在实际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老师们觉得科研很难很神秘,但每一个搞科研的教师或学校都有一个非常大的“野心”,那就是要通过研究发现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真理,而且千方百计地将实践和经验升华为某种理论,一厢情愿地要在更大范围推广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学习。由此,中小学教育科研便走人了以发现某些教育“规律”和“先知先为”目的之误区。  相似文献   

9.
理查德·沙沃森(Richard J.Shavelson)等学者受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之托,撰写了《教育的科学研究》一书,清楚、详实地概述了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守的指导原则和设计方法,阐明了教育研究何以称为科学这一问题,为教育科学研究勾画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对照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守的指导原则和设计方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界定何谓教育的科学研究或非科学研究,从而为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但是,《教育的科学研究》所宣称的"科学"的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价值悖论,而欲化解这些价值悖论,则需要重新认识、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中立"、"可验证性"与"实证方法中心"等原则,进而明确教育科学研究自身的边界及其适用的疆域,以便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我们如约而至。带着全方位研究教育现实问题的责任,带着对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憧憬,我们聚首在《当代教育论坛》这个教育理论研究平台。新的一年,本刊全新改版,每月推出“综合版”、“管理版”、“教学版”三个版,其中“管理版”主要刊发与教育管理有关的研究文章,包括教育管理研究、各类教育管理研究、区域教育探索、教育管理实录等,意在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来提升教育决策水平,推动中国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