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归法浅谈     
化归法是数学家处理问题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见文[1])。匈牙利数学家P.罗莎曾对此作过十分形象的描述:“假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现在的任务是要烧水,你应该怎样做?”问题很简单,谁都知道“先在水壶中放上水,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到煤气  相似文献   

2.
匈牙利著名数学家路莎·彼得在《无穷的玩艺》一书中有一段风趣而精彩的描述:从陈旧的实用观点上来看,以下的一个比拟也许是十分可笑的,但这一比拟在数学家中却是广为流传的:“现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摆在你面前,当你要烧水时,你应当怎样去做呢?往水壶里注满水。点燃煤气,然后把水壶放在煤气灶上。“你对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现把所说的问题稍作修改,即假设水壶中已经盛满了水同,  相似文献   

3.
数学解题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叫做变换法也称转化法.当你遇到的问题直接解答有困难,通过变换成其它形式的等价命题较为简单,其实,整个解题过程就是将未知转向已知,这种思想方法匈牙利数学家P·罗莎打过比方:“假设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现在的任务是要烧水,你怎么办?”当然是“先把壶灌上水,点燃煤气灶,把壶放在灶上.”接着罗莎又问:“假设所有条件都不变,只是水壶中已有水,这时你怎么办?”回答简单:“点燃煤气灶,因为只有物理学家才这样做,而数学家则会倒去壶中的水,并声称:“我已把后一问题转化为已知(前一)问题了.”下面我们通…  相似文献   

4.
一、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简介匈牙利著名数学家罗莎·彼得在他的名著《无穷的玩艺》中,通过一个十分生动而有趣的笑话,来说明数学家是如何用化归的思想方法来解题的.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你想烧开水.应当怎样去做?"对此,某人  相似文献   

5.
给你一把空水壶,一盒火柴,请你利用自来水龙头及煤气灶烧一壶开水,你该怎样做?(问题1)你一定会说,这最简单不过了,只要:1°打开自来水龙头,把水壶注满水;2°用火柴点燃煤气;3°把水壶放在煤气灶上,把水烧开。  相似文献   

6.
王嘉年 《山东教育》2002,(35):31-32
解题是实现数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对解题程序的研究,我们得出:解答数学题,实质上就是通过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确立题中条件与结论或条件与问题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转化.而且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直接攻击,而是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直到把它化归为某个(些)已经解决的或者容易解决的问题,匈牙利数学家P·罗莎用了以下比喻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化归法的实质:“假如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现在的任务是烧水.你应当怎样去做?”正确的答案是:“在水壶  相似文献   

7.
问题1:给你一把空水壶,一盒火柴,请你利用自来水龙头及煤气灶烧一壶开水,你该怎么做?你一定会说,这最简单不过了,只要:1.打开自来水龙头,把水壶灌满水;2.用火柴点燃煤气;3.把水壶放在煤气灶上,把水烧开.问题2:将问题1改一下,其余条件都不变,只是水壶里已经灌了水,要你烧一壶开水,你又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8.
春节回老家时 ,有一次口渴了 ,奶奶就去给我烧水喝 .我无意间看到奶奶在烧水时居然把火开到了最大 ,“是不是把火开得越大 ,烧开水时费的煤气就越少呢 ?”我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以前大家烧水时都是凭自己的感觉来控制火势的大小 ,现在我就要用精确的数据来证明到底用多大的火烧水用的煤气最少 .抱着这个想法 ,我一回家就开始做了实验 .1 .实验实验材料 :四杯水 (各为 2 2 4ml)、一台煤气灶、一支温度计、一口锅、一个煤气表和一个计时用的秒表 .实验过程 :将一杯水加到锅里 ,把锅放到煤气灶上 ,把温度计的底端放进水里 .在一张纸上记下当时…  相似文献   

9.
化归思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家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直接攻击,而是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直至把它化归为某个(些)已经解决的问题,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匈牙利著名数学家P.罗莎曾用以下比喻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化归法的实质。她写道:“假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现在的  相似文献   

10.
花红树绿     
几个同学围成一圈坐下,一个同学做“提问者”。“提问者”走到一个同学面前问:“花儿红不红?”这个同学马上回答:“红。”同  相似文献   

11.
①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②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③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④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  相似文献   

12.
一天早晨,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一个人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我要去带走100个人。”死神回答。“太可怕了!”那个人说。“事实就是这样,”死神说,“我必须这样做。”这个人跑去提醒所有人:死神即将来临。到了晚上,他又碰到了死神。“你告诉我你要带走100个人,”这个人说,“为  相似文献   

13.
数学素养是当代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师范生无论是作为一个未来的教师,还是作为新时代的公民,都需要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本人认为,撇开特长因素,作为一般要求而言,师范生数学素养的内涵主要应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具有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想方法思考问题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匈牙利著名数学家罗沙·彼德曾有很生动的描绘:假设在一群专家面前放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要想烧开水,应当怎么做?大家都认为应先灌水,再…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诊测媒体出示 :把各图中标出的部分用分数表示(1)学生独立做在书上117页。(2)做完后指名回答 ,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二)激思引新(1)媒体显示一张数学王国大门紧闭的图片。(2)师谈话 :“同学们 ,想跟老师一起去数学王国作客吗?”当学生跃跃欲试时 ,教师语气一转 :“不过 ,要进入数学王国必须打开这把智慧锁。解开智慧锁的密码才能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3)引导学生看密码 :“数学王国大门高2米1分米 ,可以写作———米。”提问 :“这个密码你会解吗?”当学生露出探求的神色时 ,抓住时机 ,顺势交代 :“今…  相似文献   

15.
“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来喝水”这样一句极富哲理的俗语,启发人们更进一步地去认识兴趣对行为的作用。大数学家陈景润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身居斗室忍受疾病的折磨,不停地推理、演算,靠的是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孩子,你最喜欢吃什么?” 如果提这个问题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回答,他们会兴高采烈地围过来,争先恐后地纷纷回答:“肯德基.”“薯片.”“麻辣烫、麻辣烫,还是麻辣烫.”“铁板鱿鱼最好吃.”…… 可如果把这个问题提给高中生,他们会怎样回答呢? 前不久,大陆高中生去新加坡留学最后的面试,新加坡测试人员给几个孩子分别提的问题就是:“孩子,说说你最喜欢吃什么?”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经常发出疑问:"老师,你是怎样想到这样做的?".有时,我们通常归结为:数学基本知识不扎实,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不牢,导致思维能力不强.这样的回答显得比较空,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去弥补.通过认真学习多元表征理论,深有感触,认为问题的多元表征有利于解决这样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引用率颇高的“创新思维”开发案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乌鸦喝水》的教学中,师问:“同学们,乌鸦除了填石子能喝到水外,还有哪些办法可以喝到水?”学生通过一番思考后纷纷回答:——乌鸦可以先在瓶子旁挖个坑,然后把瓶子推倒,让水流进坑里,这样乌鸦就能喝到水了。——乌鸦可以用一根长长的吸管吸到水。——乌鸦可以先把瓶口盖上,然后把瓶子放倒,在上面砸一个洞,把嘴伸进去就能喝到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均大加赞赏:“你的想像真精彩!”“你的办法真棒!”“你很聪明!”真是这样吗?结合乌鸦的特点,我看学生的办法不见得比原文的办法更…  相似文献   

19.
一天,皇帝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很有智慧,你知道这条渠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回答道:“如果这桶有那条渠那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这个桶有那条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话,那就有十桶水……”谁知道这条渠的水有多少桶呢?像这样的怪问题该怎样回答呢?机智的阿凡提回答得十分巧妙,他用了逻辑的假言判断来回答,想到有怎样的条件,就有怎样的结果。 逻辑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它不同于其他有关思维的科学,它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而是抛开了思维的具体内容去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规则,即研究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表述论证思想交流信息时所共同运用的逻辑形式、共同遵守的逻辑规律,其目的就是为我们在进行具体思维时提供必要的正确的逻辑手段和方法。所以学习逻辑知识其终极目的不仅仅在于牢牢把握形式、掌握形式所表现的普遍规律,而在于  相似文献   

20.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在一个外国实验室里,导师问自己的学生:“白天,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道“:做实验。”导师又问“:那你晚上在干什么?”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做实验。”他的导师听到这儿,勃然大怒“:那你还有什么时间来思考?”……也曾记得一位英国的作家写过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写到:我看到水壶开了,高兴得手舞足蹈;瓦特看到水壶开了,静静地坐在一边思考,最后他造出了一台改写人类历史的蒸汽机……也曾听著名特级老师于永正老师说过:不平凡的人善于思考;平凡的人虽终日忙碌,最终却一事无成……从这些事实中,我们不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