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实语言是教育交往的媒介。语言只有转化为直接性的言语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交往。教育交往中的言语是言语主体在相互言说中表现“存在的事件”与“意义的生成”,是主体生命的自我表述。然而,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已因缺失和异化而产生困境。具体表现为:言语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双向对话;言语目的,重工具性价值轻目的性价值;言语内容,重本源轻流传;言语过程,重感知轻体验;言语理解,重符应轻生成。教育交往中言语困境产生的缘由包括:教育疏离生活世界,教育价值取向的效率主义与教师权威的泛化等。走出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必须:消解中心,加强对话;重构言语环境,激活主体意识;丰富言语内容,注重体验生成;回归生活世界,指向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导师与研究生交往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防止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偏离和培养质量问题的出现,需要构建新型的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关系,实现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的四大转变,即在工具性交往、组织性交往、师徒性交往和传承性交往的基础上实现目的性交往、心灵性交往、研究性交往和团队性交往。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一直都依赖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自上而下的权利控制,重工具性轻目的性,重科层化轻人的领导,重制度规范轻人文关怀,重功利色彩轻德性修养,重对象的依顺性轻主体自主性,学校的教育管理存在严重的伦理缺位。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应用型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必须突出应用型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学科定位重学术轻应用、培养目标重共性轻个性、培养措施重理论轻实践、监管制度重制定轻执行、指导教师重个体轻团队的问题,加强研究生培养要做到合理确定学科定位、逐步回归应用本真,不断契合社会需要、准确把握培养目标,科学构建培养体系、不断加强实践环节,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质量监管,科学构建导师团队、强化"校企政社"结合。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主客二分的二元论下,人们只看到交往教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其目的性价值,致使交往教学发生质变,忽视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使教育呈现占有式教育、单一主体观、师生关系扭曲、与生活的断裂等缺陷。在“主一主”关系模式下的交往教学是对传统交往教学的超越,在主体间性视域中,交往不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成为教学本身的一种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科学世界观的影响下,传统课堂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遗忘了人的生命价值,重理性认知、轻生活体验,重知识获取、轻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重理智训练、轻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追求客观知识、培养理性能力作为主要任务,远离了人的生活体验;再次,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教学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对话,在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知识对人的专制,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人对人的压制,在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孤岛上的鲁滨逊。  相似文献   

7.
赵艳香 《考试》2009,(1):59-59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在语文教育领域。一度出现重工具,轻人文;重思维,轻情感;重语言,轻文学的情况,这些对语文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要跳出这一怪圈,步入文与道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就应进行素质教育,构建、弘扬人文精神,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同时,要加强人文科学的教学,即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价值教育和审美教育等。现代语文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成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8.
教师完整的价值包括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工具性价值的特点是"我为",目的性价值的特点是"为我"。教师的主体生命与劳动工具无法剥离,这一特点要求统一实现教师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目的性价值失落、工具性价值异化的现象异常突出。从这一问题入手,分析教师角色认定工具化、教师个人价值消解、教师个体差异性弱化、教师情感泯灭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促进教师目的性价值回归、实现教师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的特点,基于促进情感自我交往的语文课堂化教育的目的性于无形,有效地唤醒了学生善良的本性。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唤醒善良为教育的本真。用情感课堂换学生的情感交往,这是我的乌托邦,享用这份以心换心的和谐安宁。也希望更多的语文老师能够同享此乐。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个人是工具性和目的性相统一的存在物,这是坚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相结合原则的人性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对待人的工具性与目的性,处理好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处理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社会价值)与目的性价值(个体价值或个人价值)的关系,处理好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是正确发挥人的工具性和目的性人性基础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最终价值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与生活关系的历史透视与现实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教学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历史上的教学准备说、教学即生活说与生活即教学说三种基本观点,不仅为我们从理论上反思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源头,而且为我们从实践上建构教学与生活的现实关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之间的张力形成了教学世界的现实内容与基本矛盾,也是教学与生活关系产生紧张的主要根源。基于中国基础教育的现实语境,唯有协调、平衡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之间的内在冲突,才有可能找到修复教学与生活关系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重构师生交往关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在批判工具理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交往行为的合理性扣导致交往行为异化的原因。基于此理论.现代学校教育应警惕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师生交往应以目的性价值统整工具性价值.凸显主体间的对话意识,通过有效的言语行为达成师生间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3.
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蕊 《早期教育》2002,(17):43-43
现实学校教育中由于对师生交往意义的片面认识,使师生交往缺失了其应有的深层意义。表现在:(1)把师生交往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背景、条件和手段,只重视交往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它的目的性价值。(2)把教育窄化为教学,把教学窄化为知识教学,进而把师生交往简单理解为一种知识传递活动。(3)在关系范畴内,教师把学生置于不平等的地位。习内容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 ,而且具有人文价值 ,这种人文价值主要表现为理性精神和规范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公平精神与平等意识、开放精神与独立意识。当前的科学教育改革应重视这种人文取向。为此 ,科学教育应有开放意识 ,注意指向科学发展的历史世界、科学源头的生活世界和科学研究的原生世界。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化学教学中,重书本,轻化学与生活、社会、生态的关系;重理论,轻实践与科技活动;重结论,轻科学思想、科学思维的方法与过程;重应试解题,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培养,把科学素质理解为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等。这些既是化学教育价值的某种失落,又严重背离了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生活价值取向调查与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生活价值取向调查与教育对策探析《中国研究生价值取向嬗变研究》课题组自70年代末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始终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许多研究生培养单位往往重专业教育而轻人格塑造。其中,对研究生生活价值观的考察和导向显得尤为薄弱。实际上,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研究生群体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复杂。文章从新时期研究生群体的生理与心理、学习与研究、思想与生活这三种特殊性出发,指出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四个问题:资源投入和制度建设滞后、复杂性认识不足、"重学术、轻教育"的培养观念和教育内容、形式及途径单一,提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四点思考:以主题教育为抓手、以情感教育为手段、以创新教育为平台和以队伍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有助于建构理性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交往理性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社会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生成。基于此,在现代课堂教学交往中,合理性的教学交往应以目的性交往统整工具性交往,以凸显主体间的对话意识为旨归以及借助有效的言语行为从而达成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坚持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交往是人们普遍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发展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更典型地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这种特点。因而教育不仅是要学生学会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知识技能,更需要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在教育视野中,不仅要注意“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同样应看到它的目的性价值,即把交往当作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公共性的教育立法价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教育的公共性是教育立法的基本目标价值。教育立法的价值可分为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前者可以划分为教育法的目的性价值、教育法的工具性价值以及教育法本身的价值三类。后者应强调立法过程的民众参与价值、合意价值和程序法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