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2010年2月中旬西藏大范围的大风天气过程,及其对交通、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城市空气质量、户外悬挂物等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此次大范围的大风天气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提出了开展大风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
2012年2月8~9日西藏大风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500hPa及200hPa格点场及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2年2月8~9日西藏大范围出现的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和主要影响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综合分析大风形成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得出了大风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大风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减轻大风天气对社会和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型业务的新业态下,地市级预报服务人员在提高数值预报解释应用能力的同时,主要任务是要做好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等预报服务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及科学指挥防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强对流天气特别是龙卷、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的预报预警是世界性难题,因此,强对流天气下的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锡林郭勒盟强对流天气业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做好强对流天气业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0年3月19日青海省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基本观测资料和我国数值预报产品T639资料,对2010年3月19日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一次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的卷入使西伯利亚冷槽强烈发展,为大风、沙尘暴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而西伯利亚冷槽分裂短波槽的垂直结构为大风、沙尘暴提供了动量下传机制,地面冷锋后部形成的大风为沙尘暴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省大风、沙尘暴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卓嘎 《西藏科技》2007,(2):59-63,23
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许多对沙尘天气的研究,有了诸多的成果.但对西藏沙尘天气的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利用日喀则地区5个站点近44年的地面资料,对日喀则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表明日喀则地区大风、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发生次数总的演变趋势是在波动中逐渐减少.日喀则西部地区的沙尘天气日数明显多于沿江和南部边缘地区.本文还对日喀则沙尘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沙尘天气出现前地面、高空要素变化特点的分析,得出预报沙尘天气的粗浅方法.  相似文献   

6.
2010年3月7~8日,青海省海南地区受北部强冷空气东移南压的影响,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强降温、大风天气过程,降温幅度是人春以来最大的一次。本文通过ECMWF数值预报产品及常规资料对这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槽的稳定维持为下游地区提供了冷空气源,是海南地区这次强降温、大风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风天气下北京城市边界层阵风结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分析北京 32 5米气象塔风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大风天气条件下北京城市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发现在大风天气条件下北京城市大气边界层阵风结构存在如下规律:(1 )大风条件下,对数风廓线规律可适用到 1 5 0m的高度,主要是因为城市下垫面的地面粗糙度较大,使得大风与地面粗糙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2 )阵风系数在地面附近较大,随高度呈负指数函数形式递减;(3)阵风强度随高度也呈负指数函数形式递减,但其递减率要小于阵风系数的递减率。  相似文献   

8.
李亚飞  康慕谊  朱源  徐广才 《资源科学》2008,30(7):1115-1121
利用24个气象站点(1961年~2005年)44年的气象数据记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部分气候因子与浮尘、扬尘、沙尘暴天气发生及变化规律的关系,同时结合阿拉善地区的植被(类型)覆盖图,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显示,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天气的多发地区之一,浮尘平均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增;扬尘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北部较多,其余地区较少;沙尘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以拐子湖地区为中心向西北、西南、东南3个方向递减,这种分布特点与阿拉善地区的植被覆盖有关。在1961年~2005年的时间段,3种沙尘天气的变化规律各有特点,浮尘天气日数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点,90年代以后发生的日数明显下降;扬尘天气呈波动变化状态;沙尘暴天气亦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沙尘天气的发生日数与当时的温度状况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大风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年大风日数的相关关系更为明显,年大风日数每增加10天,浮尘天气一般增加3~6天,扬沙天气一般增加4~10天,而沙尘暴天气一般增加1~3天。当大风日数相同时,沙尘天气发生日数与地表覆盖状况(下垫面性质)有关。由于本区常年降水稀少,降雨量与沙尘天气发生之间的关系未见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2020年正镶白旗气象资料中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大风资料,对2020年正镶白旗气候特征、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正镶白旗气温与常年平均值相比持平,日照时数比常年值偏少,年降水量和大风日数比常年值偏多;先后出现了干旱、特大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正镶白旗气候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较大,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指出科学预防气象灾害是当前气象防灾减灾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2021年6月23—25日正镶白旗地区出现的降雨(局地暴雨)、大风等强对流性天气过程的服务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成功经验,同时初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今后在气象灾害应急服务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重点,采纳的措施和方法,以期对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有效性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2年2月20日黑龙江省中东部一次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及主要影响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不稳定小槽和地面冷锋是引发这次罕见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高空急流、风速垂直切变、气压梯度、3h变压、冷暖平流、散度场等要素对大风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综合分析大风形成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得出了大风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大风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减轻大风天气对社会及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青海省海西州8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常规地面资料及格尔木、都兰、茫崖3个站探空资料,对2022年3月17日海西地区沙尘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沙尘天气日变化明显且有东强西弱的特点;过程中500 hPa上海西州境内等压线呈西北-东南向,位势梯度较大,同时高空有强劲的急流;茫崖、格尔木和都兰逆温层被破坏后约3 h、4 h、1 h后各站出现沙尘天气;此次过程中冷空气进入海西地区的速度较快且冷空气强度不大,西部各站点日3 h变压较东部而言变化幅度偏小强度偏弱,变化幅度较东部小约1~2 hPa,变化时间较东部长约3 h;过程中500 hPa上有冷温槽,东部温度梯度为1.3℃/100公里,等温线密集且东密西疏和3 h变压梯度东高西低是此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东强西弱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大风沙尘天气过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40年来准噶尔盆地年大风日数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为世人所瞩目。特别是近40年来准噶尔盆地大风日数对防沙治沙工程影响很大。本文根据准噶尔盆地周围20多个气象观测站近40年(1961年~2000年)各月大风日数资料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中部、南部风沙监测站近10年来的风沙监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近40年来准噶尔盆地年大风日数变化趋势,发现准噶尔盆地年大风日数呈现递减趋势,但强度增加,这一研究结果已经应于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防沙治沙工程中。  相似文献   

14.
在收集整理2001~2013年洪泽湖区域冷锋型大风天气个例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大风气候特征,明确了大风产生的高空和地面环流形势,分析了关键区内多个因子与大风的定性定量关系,建立了预报指标和预报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西北急流和强温度梯度带等是造成冷锋型大风天气的高空天气系统。强大的冷高压和与它配合的地面冷锋是大风天气的地面天气系统。关键区内地面上较大的气压梯度、冷锋后较大的三小时正变压、850hpa较强的温度梯度和中低层一致的偏北急流等因子对大风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青海湖环湖地区的海晏、刚察、共和、天峻四站1961~2008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湖地区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年降水量共和略有减少,海晏、刚察、天峻略有增加。大雨、霜日、春旱事件呈增加趋势,大风、沙尘、雷暴、冰雹事件呈减少趋势。气温与大雨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沙尘、早霜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雷暴与大风、雷暴与冰雹、大风与沙尘存在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观测站1973年—2021年春季和夏季的逐年、逐月高影响天气(包括高温、大风、沙尘暴、雷暴、降雨、暴雨)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其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结论显示:从年际变化看,1973年—2021年内蒙古地区高影响天气中年高温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大风日数、年雷暴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以上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降雨日数、年沙尘暴日数有减少趋势,但均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从月际变化看,高温日数、雷暴日数、降雨日数、暴雨日数最多的月份为7月,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最多的月份为4月;从空间分布看,高影响天气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偏西地区、东部偏南地区、中部偏北地区;从突变检验看,高温日数突变年份为1996年,且之后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大风日数在1990年后呈现显著减小的趋势,但其发生突变的时间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降雨日数存在突变性,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75年、1978年、1981年、1986年、1988年、2013年;雷暴日数突变年份为1994年,且其具有十分显著的减小趋势;沙尘暴日数1979年至今减小趋势十分显著;从Morlet小波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19~22日青海省出现了一次全省性寒潮(降温、降水、大风)天气过程,本文在总结以往寒潮预报指标的基础卜,结合实况场及数值预报场,对这次过程做出了24~48h的准确预报。预报与实况相比较,总体预报比较成功,第一,准确预报了寒潮爆发的时间;第二,准确预报了寒潮降温的幅度及大风沙尘天气;第三,准确预报了降水的性质、强降水的落区。但也有一些失误:一是降水预报范围有偏差;二是降水量级预报偏小;三是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与实况相差较大。本文总结的预报思路及预报指标,为以后预报这类天气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20年3月份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及MICAPS资料,分析了3月11-12日青海大部地区出现大风沙尘天气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此次大风沙尘天气发生在200 hPa急流维持、500~700 hPa冷平流明显的环流背景下,而地面冷锋过境是此次过程的触发机制;(2)从垂直速度、散度、涡度等物理量分析来看,西宁附近东西方向上构成了东部高空辐合、地面辐散,西部高空辐合的锋面次级环流,增强了锋后下沉运动的发展;(3)此次过程中大气层结在白天趋于不稳定,地面至500 hPa接近干绝热,导致湍流活动强,动量下传强,地面风速大,是青海省比较典型的高空急流动量下传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大风天气过程。分析结果可为未来类似大风沙尘天气过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藏具有独特的天气气候特点,要抗御干旱,暴风雪和冷雨,白灾,黑灾,大风风沙,冰雹等主要气象灾害,需要加强水利建设,建立饲草饲料基地,大力修建棚圈,种草种树营造防风林,积极开展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雷达在气象上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拉萨市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于2003年年底建成,2004年5月26日修复并投入业务试运行,这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第一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但在具体的应用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由于拉萨地区特殊的地形和雷达的位置,降水系统分别来自东边和西边时,在雷达上的反映有很大的区别。故本文对以上两种情况下的雷达资料进行了一次初步的分析,希望能够了解该雷达在高原天气和地形条件下,降水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