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内外能源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世进 《资源科学》2013,35(4):690-696
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及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指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和DCC-GARCH模型,分析了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能源价格平衡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国际能源价格与我国能源价格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协整关系和双向波动溢出效应,短期内国际能源价格对我国能源价格的平衡存在着单向价格引导关系.最后从能源立法、加强消费国间的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衍生品、期货市场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保证我国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和碳税政策都会对能源成本产生直接作用,从而对能源安全状况和减排效果产生影响。现有研究往往基于外部条件不变的假设分别探讨两者的影响效应。然而,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在现实中已成为常态,实施碳税可能无法实现预期减排效果,也可能影响能源安全。因此,评估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与碳税政策的交互影响效应,有助于协调能源安全与碳减排的冲突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中国"产业-能源-碳排放"CGE模型,探讨了国际化石能源价格波动和碳税政策对实现2030年碳减排60%~65%目标的交互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国际化石能源价格上升还是下降,碳税政策都能实现减排60%以上的目标;而当国际化石能源价格下降,碳税政策无法缓解能源对外依存度的提高,能源安全存在隐患。  相似文献   

3.
结合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尚不明朗的实际情况,构建实物期权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和碳交易价格波动下企业清洁技术投资的最优投资阈值点,采用二叉树定量分析实物期权的价值,并评估能源价格和碳交易价格波动对企业清洁技术投资的影响,以期指导企业的技术投资管理以及为低碳政策和政府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欢  成金华 《资源科学》2011,33(5):806-813
能源价格的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综合运用VAR模型和SVAR模型,通过对1989年-2009年我国能源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动态波动效应的实证检验表明:①居民消费水平在短期对能源价格水平有正向冲击作用,在长期有负向冲击作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短期内对能源价格水平的上涨有推动作用;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明显的正向冲击作用,能源价格水平的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上涨;②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主要受前期自身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在中长期对能源价格水平也有较强贡献;居民消费水平短期内主要受前期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长期受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价格水平的共同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国家在调控能源价格时需要考虑到能源价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避免由于能源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剧烈波动;此外,在能源价格长期上涨预期背景下,我国政府应逐步提高居民工资收入占GDP比重,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维持高能源价格背景下居民消费水平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内部能源价格相对指数可以衡量经济系统价格承受水平上的能源价格变动。以对经济系统的调节效应为切入点,引入具有"一般均衡"属性的内部能源价格相对指数,采用OLS回归、E-G两步法协整检验和岭回归等方法,构建直接效应和综合调节效应模型。结果验证了价格相对指数通过调节能源技术效率和经济总量抑制能源消耗在理论上可行,但其对于产业结构调节的路径存在阻滞。而不同波动周期的能源价格在调节能源技术效率控制能耗方面存在显著的"对称"调节效应,能源价格下降期对技术效率改进的忽视和价格恢复期的低效与非理性使能耗陷入恶性循环。结合我国实际:当前节能需要考虑多渠道的综合调节作用,合理提升能源价格应与利用能源价格波动周期和加快技术效率提升等并行,以最终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6.
揭水晶  何凌云 《资源科学》2014,36(3):520-529
内部能源价格相对指数可以衡量经济系统价格承受水平上的能源价格变动。以对经济系统的调节效应为切入点,引入具有“一般均衡”属性的内部能源价格相对指数,采用OLS回归、E-G两步法协整检验和岭回归等方法,构建直接效应和综合调节效应模型。结果验证了价格相对指数通过调节能源技术效率和经济总量抑制能源消耗在理论上可行,但其对于产业结构调节的路径存在阻滞。而不同波动周期的能源价格在调节能源技术效率控制能耗方面存在显著的“对称”调节效应,能源价格下降期对技术效率改进的忽视和价格恢复期的低效与非理性使能耗陷入恶性循环。结合我国实际:当前节能需要考虑多渠道的综合调节作用,合理提升能源价格应与利用能源价格波动周期和加快技术效率提升等并行,以最终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7.
减排成本是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考虑到能源价格是影响减排成本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将中国的能源定价机制引入到所构建的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分析模型(CEEPA);运用改进的CEE-PA模型模拟中国不同能源定价机制情景下的边际减排成本;对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边际减排成本对电力和成品油的定价方式是比较敏感的,放开这两种能源的定价特别是电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能推动我国边际减排成本的有效降低。不同能源的国际价格对我国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呈现很大的不同,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下降对我国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具有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江西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为跳板,将清洁能源发展融入传统能源的价格波动中,在提升江西清洁能源的市场竞争力与传统能源价格变动中建立了一个互动过程,突破孤立研究清洁能源财税政策的传统,探讨两类能源价格相关互动的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价格均衡点分析(EPE)模型。依照模型分析,直观地进行实证研究,映射出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价格均衡点形成机理与政策作用方式,为制定江西清洁能源的发展政策,提供了合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旅游城镇化是伴随着旅游业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新型城镇化的载体和依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我国旅游城镇化的理论体系尚处于建构之中,相对于实践研究较滞后,研究领域较分散。文章从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内涵、发展模式、动力机制、问题对策等4个方面对国内近10年旅游城镇化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韩国高 《资源科学》2015,37(7):1424-1433
考察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对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影响对于深入探讨能源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年1季度-2014年1季度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IV-GMM方法,从销售收入增长率和资本存量误差修正项两个方面考察了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能源价格不确定性通过减弱投资对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正向反应来降低企业投资,与实物期权理论相符;②通过比较发现,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对高能耗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与企业投资之间关系的负向影响要大于低能耗行业;③计算企业投资对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弹性发现,能源价格不确定性的出现使得高能耗行业企业投资对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弹性下降幅度大于低能耗行业;④能源价格不确定性还可以通过减慢企业资本存量向长期理想水平调整的速度来降低企业投资,且相对于低能耗行业而言,高能耗行业企业投资调整速度下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2011—2021年的数据,以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选择消费水平、公共服务和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水平相对中东部地区较低,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通过消费水平、公共服务和产业结构升级均对共同富裕起到了间接正向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继续加强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缩小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强度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引入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能耗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文章运用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价格的提高并未能有效的降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没有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显著的降低了能源强度,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也使得能源强度有了显著降低。同时技术进步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对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5,(5):125-129
借助能源价格调节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能源价格通过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要素与能源强度产生的耦合关系;据此推广余情,利用通径分析研究了煤炭、汽油、柴油、电力价格的内聚程度和合理的能源价格结构。研究表明:能源价格通过技术效率、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形成耦合;能源价格影响能源强度的消费结构路径存在阻滞,其调节效用被完全覆盖;提高能源价格有助于强化技术进步对降低能源强度的作用、减弱产业结构重工业化对能源强度的正向拉动;能源价格通过产业结构路径产生的调节效用达到总效用的74.84%。进一步分析表明:能源价格结构的整体优化至关重要;煤炭价格的适度降低,汽油价格的均衡调节,柴油价格的小幅上涨,电力价格的市场回归最有利于发挥能源价格对降低能源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能源价格等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设置了10个相关研究假设,并采用1988~2010年时序数据和层级回归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研究能源价格对交通运输碳排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0年我国能源价格的变化未对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产生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建议政府综合采用多种政策手段,从促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角度入手,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和行为引导达到建设低碳交通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这一角度,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回归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原因,从而对我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现象作出解释。得到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从外生偏向性技术进步下的能源强度增长情况而言,能源增长型技术水平的提升显著地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强度,能源价格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分别解释28%与72%的能源强度变化;第二,就内生偏向性技术水平提升下的能源强度增长而言,二产比重、能源价格、研发投入是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和能源价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国际视角量化分析了国际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并针对我国当前的天然气价格改革现状,对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和定价机制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页岩气革命导致了当前国际油气价格呈现"分离"态势,这也是天然气市场化的必然结果。然而,油气价格之间的弱联动性仍然存在,且在当前国际低能源价格的态势下,我国应抓住契机,进一步推动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利用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能源强度和能源价格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接着在C-D成本函数的基础上,加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从微观层面扩展了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模型,并利用岭回归法测算不同影响因素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得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变化影响都比较大;能源价格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快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完善能源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1985年~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低碳经济各项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的排序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国际贸易、能源消费量、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城镇化水平、人口总量和能源强度。据此提出绿色规划、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推进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城镇化、贫困地区的减贫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如何有效对接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两大国家重大战略体系是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文章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阐述了城镇化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结合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对贫困地区自我发展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尝试探讨新型城镇化助推扶贫开发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优化路径,以期为推动贫困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双轮驱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未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文章以城镇化发展中应遵循人文理念为研究目的,针对我国传统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理念偏颇,指出人文理念的内涵为天人和谐、可持续发展;安全健康、节约高效;以人为本、安享生活。同时,运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人文理念的内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规律,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刻意压低。城镇化发展应倡导天人合一,要"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最终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人文理念应是城镇化的发展应顺势而为,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